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17页 |
第一章 有机单元反应为基本构件的自组织反应系统的概述 | 第17-81页 |
§1.1 自组织反应系统的理论概述 | 第17-25页 |
§1.2 自组织反应系统的基本构件概述 | 第25-58页 |
1.2.1 串级人名反应 | 第28-34页 |
1.2.2 串级交叉脱氢偶联环化反应 | 第34-39页 |
1.2.3 串级氧化偶联环化反应 | 第39-47页 |
1.2.4 连续C-H活化环化反应 | 第47-53页 |
1.2.5 α-酮醛的多组分环化反应 | 第53-58页 |
§1.3 课题的提出 | 第58-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81页 |
第二章 基于氧化环化芳基甲基酮和苄胺构建2,5-二芳基噁唑 | 第81-110页 |
§2.1 引言 | 第81-88页 |
2.1.1 苄胺作为酰基和羧基等当体的反应 | 第81-82页 |
2.1.2 苄胺用于构建苯并五元杂环化合物 | 第82-84页 |
2.1.3 苄胺用于构建苯并六元杂环化合物 | 第84-85页 |
2.1.4 苄胺用于构建六元杂环化合物 | 第85-86页 |
2.1.5 苄胺用于构建五元杂环化合物 | 第86-88页 |
§2.2 合成2,5-二芳基噁唑 | 第88-96页 |
2.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88-89页 |
2.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89-92页 |
2.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92-96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96-97页 |
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96页 |
2.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96-97页 |
§2.4 波谱数据 | 第97-10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第三章 基于甲基转移策略实现芳基酰肼的环化 | 第110-147页 |
§3.1 引言 | 第110-125页 |
3.1.1 金属有机试剂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0-112页 |
3.1.2 有机硼试剂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2-113页 |
3.1.3 N-甲基三级胺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3-114页 |
3.1.4 DMF和DMA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4-116页 |
3.1.5 甲醇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6-117页 |
3.1.6 羧酸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7-118页 |
3.1.7 砜和亚砜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8页 |
3.1.8 二甲基硫叶立德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8-119页 |
3.1.9 过氧化物作为甲基化试剂 | 第119-122页 |
3.1.10 基于甲基转移策略合成杂环化合物 | 第122-125页 |
§3.2 合成2-芳基-1,3,4-噁二唑 | 第125-131页 |
3.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26-127页 |
3.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127-129页 |
3.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129-131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131-132页 |
3.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32页 |
3.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132页 |
§3.4 波谱数据 | 第132-1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7页 |
第四章 基于C-酰基亚胺的环加成策略合成取代喹啉 | 第147-175页 |
§4.1 引言 | 第147-155页 |
4.1.1 氧化甲基和亚甲基为羰基的反应 | 第147-151页 |
4.1.2 C-酰基亚胺参与的环加成反应 | 第151-155页 |
§4.2 合成2-酰基4-芳基喹啉 | 第155-161页 |
4.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56-157页 |
4.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157-159页 |
4.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159-161页 |
§4.3 实验部分 | 第161页 |
4.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61页 |
4.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161页 |
§4.4 波谱数据 | 第161-1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5页 |
第五章 基于交叉脱氢偶联策略实现吲噪C-3的双羰基化 | 第175-201页 |
§5.1 引言 | 第175-182页 |
5.1.1 经典的氧化途径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 | 第175页 |
5.1.2 α,β环氧酮重排途径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 | 第175-176页 |
5.1.3 亚胺与腈的还原偶联途径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 | 第176页 |
5.1.4 α-酮酰氯酰基化途径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 | 第176页 |
5.1.5 自由基途径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 | 第176-178页 |
5.1.6 1,3-二酮的氧化断裂C-C键途径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 | 第178-180页 |
5.1.7 芳基甲基酮的氧化偶联途径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 | 第180-181页 |
5.1.8 其他途径合成1,2-二羰基化合物 | 第181-182页 |
§5.2 吲哚C-3的双羰基化 | 第182-187页 |
5.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183-184页 |
5.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184-185页 |
5.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185-187页 |
§5.3 实验部分 | 第187-188页 |
5.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87-188页 |
5.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188页 |
§5.4 波谱数据 | 第188-1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95-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01页 |
第六章 基于氧化交叉偶联策略构建萘并呋喃-3(2H)-酮 | 第201-228页 |
§6.1 引言 | 第201-210页 |
6.1.1 单电子转移过程 | 第201-203页 |
6.1.2 Ⅹ-Ⅰ键形成过程 | 第203-207页 |
6.1.3 自由基过程 | 第207-210页 |
§6.2 合成1,4-二酮 | 第210-215页 |
6.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11-212页 |
6.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212-213页 |
6.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213-215页 |
§6.3 实验部分 | 第215页 |
6.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5页 |
6.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215页 |
§6.4 波谱数据 | 第215-22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223-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24-228页 |
第七章 基于原位交叉捕获策略实现苯并噻唑的酰基化 | 第228-253页 |
§7.1 引言 | 第228-234页 |
7.1.1 一氧化碳作为羰基源 | 第228页 |
7.1.2 醛作为酰基源 | 第228-230页 |
7.1.3 苄醇作为酰基源 | 第230-231页 |
7.1.4 芳基甲烷作为酰基源 | 第231页 |
7.1.5 α-二酮作为酰基源 | 第231-232页 |
7.1.6 α-小酮酸作为酰基源 | 第232-233页 |
7.1.7 腈作为酰基源 | 第233-234页 |
§7.2 合成2-酰基苯并噻唑 | 第234-239页 |
7.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35-237页 |
7.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237-238页 |
7.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238-239页 |
§7.3 实验部分 | 第239-240页 |
7.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9页 |
7.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239-240页 |
§7.4 波谱数据 | 第240-247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247-248页 |
参考文献 | 第248-253页 |
第八章 基于DMSO在连续sp~3 C-H官能团化策略中的关键作用实现芳基甲基酮与乙酰胺的氧化环化 | 第253-289页 |
§8.1 引言 | 第253-268页 |
8.1.1 DMSO作为氧化剂 | 第253-254页 |
8.1.2 DMSO作为甲磺酰化试剂 | 第254-256页 |
8.1.3 DMSO作为碳源 | 第256-262页 |
8.1.4 DMSO作为硫源 | 第262-267页 |
8.1.5 DMSO作为活化试剂 | 第267-268页 |
§8.2 合成3-硫甲基4-芳基马来酰亚胺 | 第268-275页 |
8.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68-269页 |
8.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269-270页 |
8.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270-275页 |
§8.3 实验部分 | 第275页 |
8.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75页 |
8.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275页 |
§8.4 波谱数据 | 第275-283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283-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284-289页 |
第九章 基于三序列自分类汇聚集成策略合成3-硫甲基-4-芳基马来酰亚胺 | 第289-303页 |
§9.1 引言 | 第289-290页 |
§9.2 合成3-硫甲基4-芳基马来酰亚胺 | 第290-294页 |
9.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90-291页 |
9.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291-293页 |
9.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293-294页 |
§9.3 实验部分 | 第294-295页 |
9.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94-295页 |
9.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295页 |
§9.4 波谱数据 | 第295-300页 |
§9.5 本章小结 | 第30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0-303页 |
第十章 基于三序列自分类汇聚集成策略合成6-碘-3-硫甲基-2-芳基咪唑[1,2-a]并吡啶 | 第303-322页 |
§10.1 引言 | 第303-304页 |
§10.2 合成6-碘-3-硫甲基-2-芳基咪唑[1,2-a]并吡啶 | 第304-310页 |
10.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04-307页 |
10.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307-308页 |
10.2.4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308-310页 |
§10.3 实验部分 | 第310-311页 |
10.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10页 |
10.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310-311页 |
§10.4 波谱数据 | 第311-318页 |
§10.5 本章小结 | 第318页 |
参考文献 | 第318-322页 |
第十一章 基于副产物催化的单线型反应序列的集成策略实现取代喹啉的合成 | 第322-346页 |
§11.1 引言 | 第322-328页 |
§11.2 合成取代喹啉 | 第328-333页 |
11.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28-330页 |
11.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330-332页 |
11.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332-333页 |
§11.3 实验部分 | 第333-334页 |
11.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33-334页 |
11.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334页 |
§11.4 波谱数据 | 第334-341页 |
§11.5 本章小结 | 第341-342页 |
参考文献 | 第342-346页 |
第十二章 基于脱酰基化策略合成哒嗪和哒嗪-3-酮 | 第346-375页 |
§12.1 引言 | 第346-357页 |
12.1.1 邻位官能团化的芳基甲醛和芳基甲酮的脱酰基化 | 第346-349页 |
12.1.2 1,3-二羰基化合物的脱酰基化 | 第349-354页 |
12.1.3 芳基甲基酮的脱酰基化 | 第354-355页 |
12.1.4 1,4-烯二酮的脱酰基化 | 第355-356页 |
12.1.5 其他含羰基底物的脱酰基化 | 第356-357页 |
§12.2 合成3,6-二芳基哒嗪和6-芳基哒嗪-3-酮 | 第357-363页 |
12.2.1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57-359页 |
12.2.2 底物范围的扩展 | 第359-361页 |
12.2.3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361-363页 |
§12.3 实验部分 | 第363-364页 |
12.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63-364页 |
12.3.2 目标产物的合成通法 | 第364页 |
§12.4 波谱数据 | 第364-369页 |
§12.5 本章小结 | 第369页 |
参考文献 | 第369-375页 |
第十三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375-387页 |
附录Ⅰ:部分化合物谱图 | 第387-400页 |
附录Ⅱ:部分化合物的晶体数据 | 第400-410页 |
附录Ⅲ: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410-414页 |
致谢 | 第4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