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21页 |
符号表 | 第21-2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4-5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4-2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24-2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2 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47页 |
1.2.1 材料去除加工原理 | 第26-43页 |
1.2.2 面形复制加工原理 | 第43-45页 |
1.2.3 基于材料线弹性特性 | 第45-47页 |
1.3 有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重点 | 第47-50页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50-52页 |
第2章 弹性变形面形复制非球面加工原理研究 | 第52-72页 |
2.1 引言 | 第52页 |
2.2 加工原理及特点 | 第52-55页 |
2.2.1 加工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2.2.2 与材料去除加工原理及面形复制加工原理的加工特点对比 | 第53-55页 |
2.3 加工原理的数值仿真验证 | 第55-58页 |
2.4 弹性力学分析 | 第58-63页 |
2.4.1 薄板理论 | 第59-60页 |
2.4.2 基于能量法的工件弹性力学分析 | 第60-63页 |
2.5 工件弹性变形控制方案 | 第63-70页 |
2.5.1 工件弹性变形控制方案设计 | 第63-65页 |
2.5.2 工件弹性变形控制方案验证 | 第65-7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3章 均布载荷下工件与靠模接触状态研究 | 第72-87页 |
3.1 引言 | 第72页 |
3.2 均布载荷下工件与靠模接触仿真模型建立及实验验证 | 第72-77页 |
3.2.1 均布载荷下工件与靠模接触仿真模型建立 | 第72-75页 |
3.2.2 均布载荷下工件与靠模接触仿真模型实验验证 | 第75-77页 |
3.3 工件与靠模接触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81页 |
3.3.1 工件悬臂宽度 | 第77-79页 |
3.3.2 工件径厚比 | 第79-81页 |
3.4 考虑材料去除的工件与靠模接触过程数值仿真 | 第81-8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4章 脆性材料断裂强度的研究 | 第87-118页 |
4.1 引言 | 第87页 |
4.2 脆性材料的理想强度 | 第87-89页 |
4.3 脆性材料断裂强度判断方法 | 第89-92页 |
4.4 静态接触阶段工件材料断裂强度判断 | 第92-96页 |
4.4.1 工件许用应力试验 | 第92-96页 |
4.4.2 许用应力在工件材料断裂强度判断中的应用 | 第96页 |
4.5 研磨加工阶段工件材料断裂强度判断 | 第96-116页 |
4.5.1 最弱环理论 | 第96-97页 |
4.5.2 双轴拉伸载荷下有限体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 第97-98页 |
4.5.3 双轴压缩载荷下有限体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 | 第98-100页 |
4.5.4 玻璃材料表面研磨裂纹深度分布模型 | 第100-101页 |
4.5.5 基于微单元的脆性材料断裂概率分布理论模型 | 第101-105页 |
4.5.6 脆性材料断裂概率分布模型的试验验证 | 第105-109页 |
4.5.7 断裂概率分布模型在双环测试中的应用 | 第109-111页 |
4.5.8 断裂概率分布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1-114页 |
4.5.9 断裂概率分布模型在工件材料断裂强度判断中的应用 | 第114-11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第5章 弹性变形面形复制非球面加工试验平台的研究 | 第118-140页 |
5.1 引言 | 第118页 |
5.2 加工试验平台的建立 | 第118-120页 |
5.2.1 加工试验平台方案选择 | 第118-119页 |
5.2.2 加工试验平台的建立 | 第119-120页 |
5.3 多孔陶瓷材质真空吸附夹具的设计、加工及面形测量 | 第120-138页 |
5.3.1 多孔陶瓷材质真空吸附夹具设计 | 第120-126页 |
5.3.2 多孔陶瓷材质真空吸附夹具加工 | 第126-131页 |
5.3.3 多孔陶瓷材质真空吸附夹具加工面形误差测量 | 第131-13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8-140页 |
第6章 弹性变形面形复制非球面加工工艺研究 | 第140-173页 |
6.1 引言 | 第140页 |
6.2 加工面形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140-143页 |
6.2.1 工件贴合面初始面形精度 | 第141-143页 |
6.2.2 加工过程中工件与靠模贴合程度 | 第143页 |
6.3 弹性变形面形复制非球面加工工艺研究 | 第143-157页 |
6.3.1 工件初始平面度及平行度 | 第144-145页 |
6.3.2 加工过程中工件与靠模的贴合程度 | 第145-148页 |
6.3.3 工件与靠模贴合后的工件平面加工面形精度 | 第148-153页 |
6.3.4 研磨残余应力 | 第153-157页 |
6.4 弹性变形面形复制非球面加工试验 | 第157-160页 |
6.5 加工试验结果及面形误差分析 | 第160-165页 |
6.6 与非球面磨削加工性能对比 | 第165-172页 |
6.6.1 加工面型精度对比分析 | 第165-166页 |
6.6.2 加工表面质量对比分析 | 第166-167页 |
6.6.3 加工成本对比分析 | 第167-169页 |
6.6.4 加工效率对比分析 | 第169-170页 |
6.6.5 加工面型范围分析 | 第170-17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72-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73-176页 |
1 研究结论 | 第173-175页 |
2 研究展望 | 第175-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8页 |
致谢 | 第188-190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90-191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91-192页 |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国家专利) | 第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