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柿树炭疽病病原菌及其侵染机制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果树病虫害论文杂果类病虫害论文
柿树炭疽病病原菌及其侵染机制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0-17 页
  中文摘要第10-13 页
  英文摘要第13-17 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48 页
  第一节 炭疽菌分类研究第18-22 页
    1 炭疽菌属(Colletothrichum Cda.)属名的确立第18 页
    2 传统分类学第18-19 页
    3 现代分类学第19-22 页
      3.1 用于分类研究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第20 页
      3.2 分子系统学和分子标记在分类单元定界的应用第20-21 页
      3.3 分类学发展趋势第21-22 页
  第二节 炭疽菌侵染循环及侵染机制第22-36 页
    1 炭疽菌越冬第22 页
    2 影响炭疽病害发生的环境因子第22-24 页
    3 炭疽菌的侵染过程第24-34 页
      3.1 孢子表面基质第24 页
      3.2 孢子在寄主表面的粘附第24-25 页
      3.3 孢子在寄主表面的分化第25 页
      3.4 附着胞的形成第25-26 页
      3.5 穿透寄主表面第26-27 页
      3.6 侵染策略第27-33 页
        3.6.1 细胞内半活体营养侵染型(Intracellular Hemibiotrophic Infections)第27-30 页
        3.6.2 角质层下内部侵染型(Subcuticular Intramural Infections)第30 页
        3.6.3 死体营养菌丝的扩展和分生孢子盘的形成第30-33 页
      3.7 炭疽菌侵染过程研究的启示第33-34 页
    4 植物对炭疽菌的抗病机制第34-36 页
  第三节 柿树炭疽病研究现状第36-37 页
  第四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37-48 页
    1 研究背景第37 页
    2 研究目的第37-48 页
第二章 研究论文第48-113 页
  第一节 柿树炭疽病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特征第49-63 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0-54 页
      1.1 自然寄主病原茵形态观察第50 页
      1.2 培养条件下病原菌形态观察第50-51 页
      1.3 核糖体DNA ITS区间分析第51-52 页
        1.3.1 菌株来源第51 页
        1.3.2 真菌培养第51 页
        1.3.3 基因组DNA提取第51-52 页
        1.3.4 PCR扩增与序列测定第52 页
        1.3.5 数据处理第52 页
      1.4 侵染结构和核像变化观察第52-54 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57 页
      2.1 自然寄主病原菌形态第54 页
      2.2 培养条件下病原菌形态第54 页
      2.3 扫描电镜观察第54 页
      2.4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第54-57 页
      2.5 侵染结构和核像变化观察第57 页
    3 讨论第57-63 页
      3.1 柿树炭疽菌的鉴定及其与相近种的关系第57-59 页
      3.2 附着胞的形成和核相的变化第59-63 页
  第二节 柿树炭疽菌在枝条上越冬菌态及数量第63-70 页
    1 材料和方法第64-65 页
      1.1 柿树越冬枝条上病原菌检测第64-65 页
        1.1.1 样本采集第64 页
        1.1.2 病枝表面分生孢子数量检测第64 页
        1.1.3 枝条内病原菌的分离第64-65 页
      1.2 隔离种植试验第65 页
      1.3 柿树炭疽病菌与相关真菌菌落抑制作用测定第65 页
      1.4 致病性试验第65 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5-67 页
      2.1 病枝表面分生孢子数量镜检结果第65-66 页
      2.2 病枝内分离菌落结果第66 页
      2.3 隔离种植观察结果第66-67 页
      2.4 对峙培养试验第67 页
      2.5 接种试验第67 页
    3 讨论第67-70 页
  第三节 柿树炭疽菌侵染寄主的细胞学研究第70-80 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1-72 页
      1.1 柿苗培养和室内接种第71 页
      1.2 电镜样品制备第71-72 页
      1.3 细胞化学标记第72 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2-73 页
      2.1 柿树炭疽菌初生菌丝对寄主细胞的侵染第72 页
      2.2 柿树炭疽菌次生菌丝(SH)对寄主细胞的侵染第72-73 页
      2.3 柿树炭疽菌分生孢盘的形成第73 页
    3 讨论第73-80 页
      3.1 柿树炭疽菌的侵染类型第73-77 页
      3.2 寄主原生质膜上的沉积层和细胞中和细胞中丹宁酸体第77 页
      3.3 柿树炭疽菌初生菌丝穿透寄主细胞壁的机制第77 页
      3.4 次生菌丝穿透寄主细胞壁的过程第77-80 页
  第四节 影响柿树炭疽菌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及致病性的环境因子第80-93 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1-82 页
      1.1 材料和接种体第81 页
      1.2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81-82 页
      1.3 pH值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82 页
      1.4 不同pH条件下的致病性试验第82 页
      1.5 pH5.0和pH6.0条件下低温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第82 页
      1.6 不同温度下菌落生长速度测定第82 页
      1.7 寄主表面分生孢子和侵染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第82 页
    2 结果分析第82-87 页
      2.1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82-83 页
      2.2 不同pH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83-86 页
      2.3 不同pH条件下致病性试验的结果第86 页
      2.4 pH5.0和pH6.0的条件下低温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第86 页
      2.5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86-87 页
      2.6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87 页
    3 讨论第87-93 页
      3.1 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第87-90 页
      3.2 寄主表面侵染结构特性第90-93 页
  第五节 柿树炭疽菌在不同柿树上附着胞形成和侵染特性比较第93-102 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4-96 页
      1.1 供试菌种和材料第94-95 页
      1.2 人工接种第95 页
      1.3 接种样品的处理和显微观察第95 页
      1.4 田间样品的处理和显微观察第95-96 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6-97 页
      2.1 致病性试验第96 页
      2.2 炭疽菌在不同柿树上附着孢形成的特性第96-97 页
      2.3 炭疽菌在不同柿树上侵染过程的细胞学观察第97 页
    3 讨论第97-102 页
      3.1 柿树炭疽菌附着胞形成第97-99 页
      3.2 柿树炭疽菌的寄主专化性第99-102 页
  第六节 柿树叶柄受胶孢炭疽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特征第102-113 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4 页
      1.1 供试接种体、品种和接种方法第104 页
      1.2 电镜样品制备第104 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4-110 页
      2.1 柿树炭疽菌活体营养阶段特征第104-105 页
      2.2 初生菌丝对细胞的降解第105 页
      2.3 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对细胞壁的穿透和降解第105 页
      2.4 分生孢子盘的产生和扩展第105-110 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10-113 页
      3.1 柿树炭疽菌侵染柿树叶柄活体营养阶段的细胞学特征第110-111 页
      3.2 分生孢子盘的产生和扩展第111-113 页
小结第113-114 页
附件1第114-115 页
附件2第115-119 页

本篇论文共119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柿树炭疽病病原菌及其侵染机制研究
航天电连接器综合应力加速寿命试验
一种改进的小鼠吗啡复吸模型
8位MCU设计验证及测试向量故障覆盖
试论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的几次论
草莓的光抑制特性及光质对其生长结
基于Web的超硬刀具综合信息检索系统
岩体广义多层结构模型研究
皮层热凝治疗功能区局灶性癫痫的实
大型复杂零部件用刀具CAD及其应用软
基于CMOS图像传感器的成像系统研究
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多场耦合
铁刀木抗肿瘤成分的研究
序列模式挖掘的并行算法研究
茶树主要品质性状关键基因的反义基
矿井回风流中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框架几何非线性分析的若干问题
加速寿命试验数据管理与解析系统研
若干芸薹属植物种间杂交与植株再生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以社会主义
基于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网络控制技术
OLAP中数据立方体的研究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涂层聚合物的合成
硅酸盐多元体系中硅酸中间体聚合理
基于缺口管阵列技术的微流控非均相
虚拟星载原子钟误差实时校正系统研
Sm金属富勒烯的合成、分离、结构和
聚(γ-烷基-α,L-谷氨酸酯)的合
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问题研究
聚烯烃修饰纳米微粒的设计、制备及
一维微纳结构的近场光学表征及应用
强约束型微纳光子结构的特性研究及
我国人力资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
环境友好型硅化物和氧化物热电材料
生物功能化粒子/核酸探针技术快速检
纳米材料高压行为的研究
POSS基聚合物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表
纳米复合改性丙烯腈共聚物电解质的
臭氧氧化处理含氯代硝基苯类废水机
白念珠菌野生型CYP51及H310D、T311
脉冲电晕治理含硫恶臭气体研究
云南狗牙花活性成分的研究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PAEs的迁移转化
棉花转GST基因恢复系恢复力提高机理
EB病毒感染、p53和p16表达与鼻腔、
面向体育赛事管理的分布式基础类库
基于冰雷达的南极冰盖冰厚和冰下地
水稻的密码子用法及起始和终止密码
微乳给药系统(Ⅲ)水包油型微乳的基
面向普适环境的协同设计系统研究
黎曼曲面周期映射的几何
丰香草莓高效再生的机理及遗传转化
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蛋白通透性的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
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和边缘
种质资源核心库构建方法的研究及其
布比卡因聚乳酸缓释微球的研究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质量基准的研
北京人口分布CA/MAS仿真模型
复方心脑康软胶囊制剂提取工艺及含
双生病毒卫星DNA的βC1基因缺失突变
企业社会绩效的治理分析--一个新的
Gauss小波变换像空间与文字图像边缘
裸鼠高致瘤性人白血病细胞系的生物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及
相互作用Phantom暗能量及物质密度线
三角剖分算法研究
企业与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协同
体外循环低温持续电诱导室颤对心肌
基于EOS平台环保领域敏捷信息系统研
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
猪用干湿饲喂器的设计原理及应用技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品质评价
智能温室气动开窗温度调控系统研究
政府间关系与城市治理的研究--论中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急性应激条件下尼
La系双钙钛矿陶瓷的介电与磁学性能
温室气候环境微机测控系统与控制方
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
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1与LeETR2的
草莓酚酸类自毒物质降解菌筛选及对
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
海南杂草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及病毒
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
农田土壤氮素平衡动态模拟模型研制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预警研究
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
区域性冬小麦籽粒蛋白含量遥感监测
稻田土壤供氮机理及水稻氮肥优化施
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
面向质量特性的定制产品稳健设计技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成长性--理
基于旅游业外部性的公共景区定价研
厌氧生物除磷技术的基础研究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研究
钢结构弹塑性动力学及抗震设计理论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
时空数据库中移动对象轨迹查询方法
金融危机与产业均衡--基于银行业、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固结理论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
A股私募基金绩效研究
颈3、4转位治疗上臂丛神经根性撕脱
元胞自动机的研究及模型的建立
低热导率碲化物热电材料的制备及性
小鼠锌指蛋白基因ZF-12的克隆与结构
基于Agent的个性化智能信息检索系统
面向电子制造业的敏捷询单决策方法
土体剪切模量随深度连续变化非均质
基于.NET的多层分布式企业应用架构
基因敲除细胞及转基因小鼠技术突变
浸没式光刻中浸液控制单元的液体供
基于.NET的口岸现场查验管理信息系
妊娠期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海马11β-羟
硅基波导光栅耦合器与高速电吸收光
用于图像认证的脆弱数字水印算法研
α-亚麻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基于散乱数据点的物体表面重建方法
硅基微纳光波导集成型滤波器与光电
细胞角蛋白19与肝细胞癌转移的相关
基于小波分析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研
核桃青皮中次生物质抗病毒活性研究
基于柔性多层带材的集成EMI滤波器
基于时空数据库的轨迹最近邻索引的
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
散乱数据点集的三角Bézier曲面重构
纳米级电路分辨率增强技术及可制造
基于实视图的优化查询研究
高聚物微流控芯片上金属微器件的研
靶向性非病毒载体GE7系统介导P21~
 
柿树:炭疽菌论文 孢子萌发论文 附着胞论文 次生菌丝论文 超微结构论文 界面基质论文 分生孢子盘论文 越冬 形态学论文 核糖体论文 ITS序列论文 核相变化论文 系统学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luqi**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