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7-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4页 |
1.1 乳清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1.1 干酪乳清开发利用现状 | 第18-19页 |
1.1.2 干酪乳清的分类与特性 | 第19-20页 |
1.2 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2.1 膜分离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2.2 膜工程在乳清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1.3 乳清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1.3.1 乳清蛋白的分类 | 第26页 |
1.3.2 乳清蛋白的主要组分及性质 | 第26-28页 |
1.3.3 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 | 第28-29页 |
1.3.4 乳清蛋白的功能性修饰方法 | 第29-30页 |
1.3.5 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1-32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第2章 液态浓缩乳清蛋白的制备工艺研究 | 第34-70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34-3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5-3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2.3.1 干酪乳清的获得 | 第36-37页 |
2.3.2 乳清澄清工艺优化实验 | 第37页 |
2.3.3 乳清浊度的测定 | 第37页 |
2.3.4 乳清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2.3.5 微滤(MF)工艺参数优化实验 | 第37-38页 |
2.3.6 超滤(UF)与渗滤工艺参数优化实验 | 第38-39页 |
2.3.7 膜通量(J)的测定 | 第39页 |
2.3.8 蛋白截留率(PRR)的测定 | 第39页 |
2.3.9 乳糖含量及乳糖脱除率(LRR)的测定 | 第39-40页 |
2.3.10 化学成份测定 | 第40页 |
2.3.1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40-4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1-68页 |
2.4.1 乳清絮凝离心澄清工艺单因素实验 | 第42-45页 |
2.4.2 乳清最优澄清工艺参数的确定 | 第45-47页 |
2.4.3 微滤处理液态浓缩乳清蛋白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47-51页 |
2.4.4 微滤工艺单因素--跨膜压力(TMP) | 第51-55页 |
2.4.5 微滤工艺单因素--pH | 第55-59页 |
2.4.6 不同膜类型对微滤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59页 |
2.4.7 超滤工艺参数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制备的影响 | 第59-66页 |
2.4.8 电渗析脱盐工艺研究 | 第66-67页 |
2.4.9 液态浓缩乳清蛋白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67页 |
2.4.10 液态浓缩乳清蛋白SDS-PAGE的测定 | 第67-6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3章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 第70-88页 |
3.1 前言 | 第70-71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71-7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71-72页 |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7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72-76页 |
3.3.1 热聚合干酪乳清蛋白浓缩液的制备 | 第72-73页 |
3.3.2 蛋白质溶液浊度的测定 | 第73页 |
3.3.3 蛋白溶解度的测定 | 第73页 |
3.3.4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73页 |
3.3.5 游离巯基含量测量 | 第73-74页 |
3.3.6 表面疏水性测定 | 第74页 |
3.3.7 蛋白质乳化及乳化稳定性的测定 | 第74-75页 |
3.3.8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75页 |
3.3.9 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乳球蛋白和乳白蛋白 | 第75-76页 |
3.3.10 变性程度的测定 | 第76页 |
3.3.11 数据分析 | 第7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76-87页 |
3.4.1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溶液浊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3.4.2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溶解度的影响 | 第77-78页 |
3.4.3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电位的影响 | 第78-79页 |
3.4.4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第79-80页 |
3.4.5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 | 第80-81页 |
3.4.6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总游离巯基和表面游离巯基的影响 | 第81-83页 |
3.4.7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中的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 第83-85页 |
3.4.8 热处理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变性程度(DD)的影响 | 第81-8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4章 热聚合对液态乳清蛋白浓缩液粘度的影响及作为增稠剂在酸奶中的应用 | 第88-106页 |
4.1 前言 | 第88页 |
4.2 材料与设备 | 第88-90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88-89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89页 |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89-90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90-93页 |
4.3.1 液态乳清蛋白浓缩液的制备 | 第90页 |
4.3.2 热聚合干酪乳清蛋白浓缩液的制备 | 第90页 |
4.3.3 酸奶的制备 | 第90-91页 |
4.3.4 热聚合条件对液态浓缩乳清蛋白粘度的影响 | 第91页 |
4.3.5 酸奶化学成分分析 | 第91页 |
4.3.6 酸奶质构测定 | 第91页 |
4.3.7 酸奶粘度的测定 | 第91-92页 |
4.3.8 酸奶持水力(WHC)的测定 | 第92页 |
4.3.9 扫描电镜(SEM)测定 | 第92页 |
4.3.10 感官评定 | 第92-9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4页 |
4.4.1 热处理对聚合液态浓缩乳清蛋白的流动特性影响 | 第93-97页 |
4.4.2 热聚合液态浓缩乳清蛋白作为增稠剂在酸奶中的应用 | 第97-10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5章 热聚合对液态乳清蛋白浓缩液粒径的影响及作为脂肪替代物在酸奶中的应用 | 第106-126页 |
5.1 前言 | 第106-107页 |
5.2 材料与设备 | 第107-108页 |
5.2.1 实验材料 | 第107页 |
5.2.2 实验试剂 | 第107页 |
5.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07-108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108-113页 |
5.3.1 液态乳清蛋白浓缩液的制备 | 第108页 |
5.3.2 热聚合干酪乳清蛋白浓缩液的制备 | 第108-109页 |
5.3.3 酸奶的制备 | 第109页 |
5.3.4 聚合乳清蛋白浓缩液的粒径分布 | 第109页 |
5.3.5 酸奶化学成分分析 | 第109-110页 |
5.3.6 酸奶质构测定 | 第110页 |
5.3.7 酸奶粘度的测定 | 第110页 |
5.3.8 酸奶持水力(WHC)的测定 | 第110页 |
5.3.9 扫描电镜(SEM) | 第110-111页 |
5.3.10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第111页 |
5.3.11 感官评定 | 第111-112页 |
5.3.12 数据处理 | 第112-113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113-124页 |
5.4.1 热处理对聚合液态浓缩乳清蛋白粒径的影响 | 第113-118页 |
5.4.2 热聚合液态浓缩乳清蛋白作为脂肪替代物在低脂酸奶中的应用 | 第118-12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6章 全文结论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50页 |
导师简介 | 第150-15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