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中高年级现行社会品德课程标准为例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论文→各级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中高年级现行社会品德课程标准为例
论文目录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前言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 中国小学社会课程的相关研究第10-12页
    (二) 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四、创新之处第15-16页
第一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制定背景与过程第16-24页
  一、中国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与过程第16-19页
    (一) 中国小学社会课程发展历程第16-18页
    (二) 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第18-19页
  二、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制定背景与过程第19-21页
    (一) 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发展历程第19-20页
    (二)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第20-21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的产生背景与过程的对比分析第21-24页
    (一) 社会课程发展历程的差异第21-22页
    (二) 社会课程学科基础差异第22-24页
第二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结构比较第24-28页
  一、两国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第24-25页
    (一) 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第24-25页
    (二)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第25页
  二、两国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比较分析第25-28页
    (一) 两国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的整体布局相似第25-26页
    (二) 两国都强调课程内容从六个层面进行阶段性教学第26页
    (三) 两国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框架结构的详略不同第26-28页
第三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标准基本思想比较第28-34页
  一、两国课程性质概述第28-29页
    (一) 中国社会课程性质第28页
    (二) 新加坡社会课程性质第28-29页
  二、两国基本理念概述第29-31页
    (一) 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具体内容第29-30页
    (二) 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30-31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对比分析第31-34页
    (一) 两国都强调“以生为主”,注重回归生活第31页
    (二) 两国都注重德育与各门学科的联系与渗透第31-32页
    (三) 两国都重视扩展层面,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第32页
    (四) 两国课程的侧重点不同,体现不同的发展需要第32-34页
第四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课程目标比较第34-40页
  一、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目标第34-36页
  二、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目标第36-37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第37-40页
    (一) 两国都共同注重能力的培养第37-38页
    (二) 两国都共同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第38页
    (三) 两国课程目标侧重点不同第38-40页
第五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课程内容比较第40-50页
  一、中国《品德与社会》课标的课程内容第40-41页
  二、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标的课程内容第41-45页
    (一)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结构第41-42页
    (二)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内容的三大概念第42-43页
    (三) 《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第43-45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内容的比较第45-50页
    (一) 两国都注重学生生活经验,按“同心圆”结构划分第45页
    (二) 两国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情境第45-46页
    (三) 新加坡重视性教育课程的指导第46页
    (四) 两国具体内容的构成要点不同第46-48页
    (五) 两国课程内容具体化程度不同第48-50页
第六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评价比较第50-54页
  一、中国《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第50-51页
  二、新加坡《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评价第51页
  三、两国社会课程评价的比较第51-54页
    (一) 两国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化第51-52页
    (二) 两国都立足过程,强调发展性和激励性评价第52-53页
    (三) 两国课程强调的评价方式不同第53-54页
第七章 中新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比较的思考与启示第54-58页
  一、中国社会课程标准的特色第54-55页
    (一) 注重生活实际经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第54页
    (二) 教材注重开展多种形式体验性教学活动第54-55页
    (三) 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第55页
  二、新加坡社会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第55-58页
    (一) 课程理念强调国家意识,注重共同价值观的培养第55-56页
    (二) 课程内容突出儒家传统文化,又要结合西方文化的精华第56页
    (三) 课程实施上强调品格教育与公民教育并重第56-57页
    (四) 课程教学中强调家长是主要的合作伙伴第57页
    (五) 加强道德实践,逐步完善德育评价标准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学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3-64页

本篇论文共64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社会课程标准比较
中韩小学现行母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台湾康轩版与大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
大陆地区与香港地区小学语文课程标
中芬现行小学母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现行中南小学母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
小学新教师专业生活研究
中爱现行小学母语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中国、新西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韩国小学汉字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国和南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研
小学生命教育实践现状及策略研究—
王崧舟“诗意语文”教学研究
阮真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新课改下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课后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研究
高中生原始化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中学生“原子结构”概念的认知发展
中学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表征研究
初中语文创新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中等强度花样跳绳运动对聋哑儿童执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材与学案的使用现
苏中地区高中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行动
多元智能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
新课改以来计量史学在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简约化教学研究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论建国初期的中小学历史教育改造(
中学历史导入教学的优化研究
顾颉刚与中学历史教育
于在春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新课标下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材料解
陶行知生活教育视域下的中学历史课
历史教科书封面研究——以2007年“
安徽新课程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04
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准备策略
晚清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与近代国家观
大陆与台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研究性学习在高一生物课堂教学中的
我国大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江苏省初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论课教
江苏省高二学生体能、体育锻炼行为
非师范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
泰国中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习得实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调查与分析—
苏北、苏南地区乡镇初中体育教师职
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虚拟实验辅助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实
金成梁数学教育思想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泰国初级汉语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理答行为分析
中学数学课程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调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构
新时期高考作文命题研究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研究
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苏教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
情商管理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
初中化学“学、探、展、馈”教学模
高中生视觉素养提升的教学实践探索
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及其实践路径
面向社交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
当代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研究
扬州商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能
十岁儿童电子游戏行为与家长态度的
朱熹家庭教育思想及其意义研究
江苏省体育院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
在竞技排球中应用孙子谋略的分析与
青少年健康促进视野下江苏省非体育
太极拳运动对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
2012-2014年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
2014年南京青奥会羽毛球比赛女单前
过程性评价对体育专业研究性学习的
不同类型短时中等强度运动对小学生
身体功能训练对体育院校武术套路学
江苏省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与幸福感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经络健身原理探索
“气功”概念之研究
街舞要素辅助武术训练的应用方案探
基于LBS应用的美食推荐类互联网产品
新闻伦理失范问题研究
在线社交网络(OSN)个体社会资本测
 
中国 新加坡论文 小学社会课程标准论文 比较研究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写**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