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7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7-8页 | 三、研究设想 | 第8-10页 | 第一章 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学科背景 | 第11-13页 | 第三节 个人经历 | 第13-16页 | 一、生平简介 | 第13-14页 | 二、传统教育 | 第14-15页 | 三、西方游学经历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蔡元培语文课程观 | 第16-22页 | 第一节 论语文课程性质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论语文课程目标 | 第17-22页 | 一、培养民众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 第18页 | 二、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 第18-20页 | 三、语文课程是为国家而服务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蔡元培语文教学观 | 第22-34页 | 第一节 语文教学内容 | 第22-28页 | 一、废除读经讲经 | 第22-24页 | 二、以学习白话文、国语为主 | 第24-25页 | 三、掌握应用文及少量的美术文 | 第25页 | 四、传授学生科学性知识 | 第25-26页 | 五、在教学中增加美育的内容 | 第26-27页 | 六、内容要以实际为依据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语文教学方法 | 第28-34页 | 一、反对“灌输法”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第29-30页 | 二、因材施教 | 第30-31页 | 三、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 第31-32页 | 四、以科学性为准则,灵活运用多种教法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蔡元培师生观 | 第34-40页 | 第一节 教师观 | 第34-36页 | 一、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具有真才实学 | 第34-35页 | 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注重教学研究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学生观 | 第36-38页 | 一、学生要以学习为重,诚心学习 | 第36页 | 二、以自尊为前提,开拓进取 | 第36-37页 | 三、了解自身学问能力,学会合作、共赢 | 第37页 | 四、有计划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 | 第37-38页 | 五、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培养美的兴趣 | 第38页 | 第三节 师生关系观 | 第38-40页 | 一、重视教师的作用,反对以教师为中心 | 第39页 | 二、师生平等互爱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与历史局限 | 第40-46页 | 第一节 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40-44页 | 一、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性质 | 第40-41页 | 二、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国学问题 | 第41-42页 | 三、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第42-43页 | 四、发挥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 | 第43页 | 五、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蔡元培语文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 | 第44-46页 | 一、健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 第44页 | 二、“兼容并包”概念的模糊性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