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地区与香港地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引言 | 第8-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 有关课程标准定义的研究 | 第10页 | (二) 有关大陆地区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三) 香港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四) 大陆地区和香港课程标准比较的研究 | 第12-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文献法 | 第15-16页 | (二) 比较法 | 第16页 | (三) 历史分析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大陆地区与香港课程标准制定的背景 | 第17-21页 | 一、大陆地区“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 | 第17-18页 | (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 第17页 | (二) 新中国成立之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二、香港“课程指引”的制定背景 | 第18-21页 | (一) 香港小学语文课程的变革 | 第18-19页 | (二) 香港小学语文课程纲要的变革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两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比较 | 第21-28页 | 一、大陆地区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第21-23页 | 二、香港地区课程指引的理念 | 第23-24页 | 三、比较分析 | 第24-28页 | (一) 香港地区比较重视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创造潜能 | 第24-25页 | (二) 大陆地区重视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尊重个体差异 | 第25页 | (三) 大陆地区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着眼终生教育 | 第25-26页 | (四) 两地均注重开发多元化课程,大陆地区更有“语文味”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两地课程标准中基本框架的比较 | 第28-33页 | 一、大陆地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 第28-29页 | 二、香港小学语文课程指引的基本框架 | 第29-31页 | 三、分析比较 | 第31-33页 | (一) 体现了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 | 第31页 | (二) 结构相似,内容有异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课程目标内容的比较 | 第33-46页 | 一、大陆地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 | 第33-36页 | (一) 总目标 | 第33-34页 | (二) 阶段目标 | 第34-36页 | 二、香港地区课程指引中的课程宗旨 | 第36-38页 | (一) 课程宗旨 | 第36-37页 | (二) 基础教育阶段阶段的学习目标 | 第37页 | (三) 学习范畴目标 | 第37-38页 | 三、比较分析 | 第38-46页 | (一) 设计维度相似,学段分层不同 | 第38-40页 | (二) 内部原则统一,香港偏重发展通用能力 | 第40-41页 | (三) 重视审美教育,大陆识字写字能力要求更高 | 第41-43页 | (四) 香港阅读范围广,大陆更重文学阅读 | 第43-44页 | (五) 大陆重写作过程,香港重写作策略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两地实施建议的比较 | 第46-56页 | 一、教学建议的比较与分析 | 第46-51页 | (一) 大陆地区的教学建议 | 第46-47页 | (二) 香港地区的教学建议 | 第47-48页 | (三) 比较与分析 | 第48-51页 | 二、评价建议的比较与分析 | 第51-56页 | (一) 大陆地区的评价建议 | 第51-52页 | (二) 香港地区的评价建议 | 第52-53页 | (三) 比较与分析 | 第53-56页 | 第六章 两地课程标准比较分析引发的思考 | 第56-60页 | 一、结合大陆实际,合理设计课程 | 第56页 | 二、大陆课程的基本理念应加强对思维能力的重视 | 第56-57页 | 三、课程目标引发的思考 | 第57-59页 | (一) 课程目标应注重宏观和微观相协调 | 第57-58页 | (二) 对课程目标内容的建议 | 第58-59页 | 四、大陆教学评价要重视有效评估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