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职业教育论文]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 科学 ”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一、以“需要”激励学生
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说得好:“需要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属个性倾向。它是客观事物引起一个人情绪的重要中介物,同样的客体在不同人身上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需要有关。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的产生,其机理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 艺术 地去启发学生形成这种需要,使它产生激励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 学习 的作用。教《火烧赤壁》这一课,如何激励学生认认真真地去 总结 课文?我就从设计引发学生的“需要”入手:“赤壁之战可真是一场不简单的战斗,仗是打完了,可总得好好总结一下。如果你是周瑜,你怎么总结大获全胜的经验?如果你是曹操,你应当吸取哪些失败的教训?谁愿意当周瑜?谁愿意当曹操?”我的一席话,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产生了想当众显示一下自己的才能的愿望。于是同学们兴致来了,大家都想当“周瑜”,都想当“曹操”,便争上讲台总结起这场战争来。正是由于我引导学生发生了“需要”,才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涨的情绪下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以“情趣”激励学生
以“情趣”激励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情趣的作用最主要的是“立体性”的调节作用:情趣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内在活力和敬慕、仿效心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所以有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草原的描写创作一幅图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颜色的“涂抹”,体会……
<<<<<全文未完,本文约2010个中文字,未计算英文字母、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