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时间反演方法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3-22页 |
1.2.1 啁啾延迟实现时间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2 时间透镜和色散补偿实现时间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3 相位共轭实现时间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2.4 其他实现时间反演的方法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22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典型平面传输线的时变导行系统时间反演研究 | 第24-81页 |
2.1 时变导行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24-30页 |
2.1.1 无损耗传输线的分析 | 第25-27页 |
2.1.2 有损耗传输线的分析 | 第27-30页 |
2.1.3 输入信号反演效果的分析 | 第30页 |
2.2 基于时变传输线导行系统的数值仿真 | 第30-45页 |
2.2.1 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2.2.2 数值仿真参数分析 | 第32-45页 |
2.2.2.1 时间反演过程的数值仿真 | 第32-33页 |
2.2.2.2 参数变化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33-38页 |
2.2.2.3 开关组数目对反演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2.2.2.4 反演信号脉宽与开关组数目的分析 | 第39-40页 |
2.2.2.5 控制信号的波形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2.2.2.6 不同微波开关对反演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2.2.2.7 其他输入信号与反演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2.3 基于时变传输线导行系统的实验分析 | 第45-51页 |
2.3.1 传输线主体结构 | 第45-46页 |
2.3.2 整体实验方案 | 第46-47页 |
2.3.3 实验结果分析与性能比较 | 第47-51页 |
2.4 其他传输线形式的时间反演系统分析 | 第51-66页 |
2.4.1 基于共面波导的时间反演系统 | 第51-53页 |
2.4.2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的时间反演系统 | 第53-66页 |
2.4.2.1 实现时变效果的单元结构分析 | 第54-58页 |
2.4.2.2 系统模型的建立和输入信号的脉宽分析 | 第58-59页 |
2.4.2.3 反演过程的数值仿真 | 第59-64页 |
2.4.2.4 波导结构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第64-66页 |
2.5 同步控制网络的研究和参数分析 | 第66-79页 |
2.5.1 网络的拓扑结构与分析 | 第67-73页 |
2.5.2 含10对差分输出的控制网络实际结构 | 第73-75页 |
2.5.3 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 | 第75-79页 |
2.5.3.1 接地共面波导输出的差分网络 | 第75-77页 |
2.5.3.2 微带线输出的差分网络 | 第77-7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三章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时变导行系统时间反演研究 | 第81-96页 |
3.1 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特性分析 | 第81-84页 |
3.2 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用于时间反演的理论分析 | 第84-87页 |
3.3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时间反演系统数值仿真 | 第87-90页 |
3.3.1 系统模型的建立和输入信号脉宽的分析 | 第87-88页 |
3.3.2 反演过程的时域分析 | 第88-90页 |
3.4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时间反演系统的实验分析 | 第90-94页 |
3.4.1 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主体结构 | 第90-91页 |
3.4.2 系统的实验方案 | 第91-92页 |
3.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2-9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四章 基于共轭混频原理的时间反演研究 | 第96-121页 |
4.1 基于共轭混频原理的时间反演系统理论分析 | 第96-98页 |
4.2 实现信号时间反演的系统分析 | 第98-100页 |
4.3 重要器件拓展带宽的理论分析 | 第100-107页 |
4.4 线性调频信号时间反演的频域仿真和实验分析 | 第107-113页 |
4.5 实现同步共轭混频时间反演的谐波仿真和实验分析 | 第113页 |
4.6 腔体中实现单频信号时间反演的方法分析 | 第113-11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信号的时空变换及其在时间反演中的应用研究 | 第121-132页 |
5.1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空域信号波形反转分析 | 第121-122页 |
5.2 实现时空变换的时间反演系统分析 | 第122-127页 |
5.3 漏波结构装置的分析 | 第127-129页 |
5.4 其他基于时空变换实现时间反演的思路 | 第129-13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32-133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