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冲击经济的溢出效应 | 第14-16页 |
1.2.2 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冲击经济的集聚效应 | 第16页 |
1.2.3 贸易溢出和集聚效应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22-41页 |
2.1 主权信用评级 | 第22-29页 |
2.1.1 主权信用评级概述 | 第22-23页 |
2.1.2 评级下调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第23-29页 |
2.2 空间效应理论 | 第29-37页 |
2.2.1 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 | 第29-35页 |
2.2.2 评级下调对出口贸易的空间溢出和集聚效应 | 第35-37页 |
2.3 空间溢出和集聚效应的理论及方法 | 第37-40页 |
2.3.1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 第37-38页 |
2.3.2 空间溢出和集聚效应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 第38-39页 |
2.3.3 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评级下调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 | 第41-52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中国出口贸易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41-43页 |
3.3 评级下调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 | 第43-50页 |
3.3.1 变量及数据选取 | 第43-45页 |
3.3.2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 第45-46页 |
3.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评级下调对中国省域出口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 | 第52-63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中国省域出口贸易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52-54页 |
4.3 评级下调对中国省域出口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 | 第54-60页 |
4.3.1 指标选取及数据说明 | 第54-55页 |
4.3.2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 第55-56页 |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6-60页 |
4.4 评级下调对中国及各省域出口贸易空间溢出效应的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评级下调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空间集聚——基于欧债危机的实证 | 第63-76页 |
5.1 引言 | 第63-64页 |
5.2 主权信用评级与主权债务危机的联系 | 第64-66页 |
5.3 评级下调对中国出口贸易省域差异的时序特征 | 第66-68页 |
5.3.1 评级下调对中国省域出口贸易非均衡性锡尔系数分析 | 第66-67页 |
5.3.2 评级下调对中国省域出口贸易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 第67-68页 |
5.4 评级下调对中国出口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基于欧债危机的实证 | 第68-75页 |
5.4.1 中国省域出口贸易的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68-71页 |
5.4.2 变量及数据选取 | 第71页 |
5.4.3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 第71-72页 |
5.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72-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6-7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