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
页 |
Abstract | 第7-13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
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
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
页 |
·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15-16
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7
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7-19
页 |
第二章 Web服务及协商研究相关工作 | 第19-50
页 |
· Web服务 | 第19-28
页 |
· Web服务架构 | 第19-20
页 |
· 使用Web服务 | 第20-21
页 |
· Web服务相关规范 | 第21-25
页 |
· SOAP | 第22-23
页 |
· WSDL | 第23-24
页 |
· UDDI | 第24-25
页 |
· 其它 | 第25
页 |
· 语义Web服务 | 第25-28
页 |
· Semantic Web | 第25-26
页 |
· OWL-S | 第26-27
页 |
· WSMF | 第27-28
页 |
· 基于博弈论的协商 | 第28-34
页 |
· 合作谈判理论(Cooperative Bargaining Theory) | 第29-30
页 |
· 非合作谈判理论(Non-Cooperative Bargaining Theory) | 第30-32
页 |
·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 第30-31
页 |
·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 第31
页 |
·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 | 第31-32
页 |
·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 | 第32
页 |
· 多议题协商 | 第32-33
页 |
· 贡献和不足 | 第33-34
页 |
· MAS领域中的自动协商 | 第34-40
页 |
· 自动协商的形式化模型 | 第35-36
页 |
· PERSUADER协商模型 | 第36
页 |
· 面向服务的协商模型 | 第36-37
页 |
· 市场驱动的协商模型 | 第37-38
页 |
· 基于模糊约束的协商模型 | 第38-39
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39
页 |
· 贡献和不足 | 第39-40
页 |
· Web服务协商 | 第40-46
页 |
· Web服务协商的概念和意义 | 第40-42
页 |
· WS-Negotiation | 第42-44
页 |
· WS-Agreement | 第44-46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
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46-50
页 |
第三章 基于会话策略的Web服务协商协议描述框架 | 第50-70
页 |
· Web服务协商协议 | 第50-51
页 |
· 预备知识 | 第51-56
页 |
· Speech Act | 第51-53
页 |
· 会话策略 | 第53-54
页 |
· 策略 | 第53
页 |
· 会话策略 | 第53-54
页 |
· WS-Policy | 第54-56
页 |
· Web服务协商协议描述与部署框架 | 第56-62
页 |
· 消息描述 | 第57-58
页 |
· 协议描述 | 第58-61
页 |
· 策略规则(PolicyRule) | 第58-59
页 |
· 策略(Policy) | 第59
页 |
· 基于OWL的策略描述 | 第59-61
页 |
· 与WSDL文档关联 | 第61-62
页 |
· 示例-FIPAProposeInteractionProtocol | 第62-66
页 |
· 相关工作 | 第66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
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67-70
页 |
第四章 Web服务双边协商模型 | 第70-95
页 |
· Web服务双边协商模型的功能需求 | 第70-71
页 |
· Web服务双边协商协议 | 第71-73
页 |
· Web服务双边协商 | 第73-77
页 |
· 预备知识—模糊命题逻辑 | 第73-74
页 |
· 协商对象和协商者 | 第74-76
页 |
· 边协商的过程模型 | 第76-77
页 |
· 提议评价机制 | 第77-80
页 |
· 提议评价 | 第77-78
页 |
· 示例 | 第78-80
页 |
· 提议产生机制 | 第80-86
页 |
· 困难和挑战 | 第80-81
页 |
· 提议产生的过程 | 第81-82
页 |
· 给数值化的协商议题赋值 | 第82-86
页 |
· 时间依赖的让步(Time-dependent Concession) | 第82-83
页 |
· 资源依赖的让步(Resource-dependent Concession) | 第83-84
页 |
· 对手依赖的让步(Opponent-dependent Concession) | 第84
页 |
· 整体效用的让步 | 第84-85
页 |
· 给各议题赋值 | 第85-86
页 |
· 协商算法 | 第86-89
页 |
· 协商算法 | 第86-88
页 |
· 算法解释 | 第88-89
页 |
· 仿真实验 | 第89-92
页 |
· 时间、资源和对手行为对协商结局的影响 | 第89-90
页 |
· 权重对协商结局的影响 | 第90-91
页 |
· 协商成功率 | 第91-92
页 |
· 相关工作 | 第92
页 |
· 本章小结 | 第92-93
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93-95
页 |
第五章 Web服务的一对多协商模型 | 第95-118
页 |
· 背景和意义 | 第95-96
页 |
· Web服务协商的一对多模型 | 第96-109
页 |
· 预备知识 | 第97-101
页 |
· 模糊集合 | 第97-98
页 |
· 模糊数 | 第98-100
页 |
· 模糊推理 | 第100-101
页 |
· 一对多协商模型 | 第101-109
页 |
· 协商线程 | 第102-104
页 |
· Coordinator | 第104-109
页 |
· 仿真试验 | 第109-111
页 |
· 协商时间 | 第109-110
页 |
· 协商结果 | 第110-111
页 |
· 相关工作 | 第111-115
页 |
· 基于拍卖的一对多协商模型 | 第111-114
页 |
· 英式拍卖 | 第112
页 |
· 荷式拍卖 | 第112
页 |
· 封标最高价拍卖 | 第112-113
页 |
· 封标次高价拍卖 | 第113
页 |
· 总结 | 第113-114
页 |
· 基于合同网的一对多协商模型 | 第114-115
页 |
· 其它一对多协商模型 | 第11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
页 |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16-118
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8-121
页 |
· 论文总结 | 第118-119
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19-121
页 |
致谢 | 第121-122
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