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量有毒金属元素在农田土壤—作物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论文目录 | | 目录 | 第1-12
页 | 摘要 | 第12-16
页 | ABSTRACT | 第16-22
页 | 图名目录 | 第22-26
页 | 表名目录 | 第26-28
页 | 1 绪论 | 第28-65
页 | · 土壤有毒金属元素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8-30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进展 | 第30-52
页 | · 有关"重金属"的名称 | 第31-32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分析测试方法进展 | 第32-33
页 | · 土壤有毒金属污染及溯源分析 | 第33-37
页 | · 土壤金属元素形态及其生物效应 | 第37-39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 | 第39-41
页 | · 金属元素的径流输移特征 | 第41-43
页 | · 降雨对土壤金属元素的淋溶 | 第43-44
页 | · 5种有毒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 第44-52
页 | · 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 第52-55
页 | · 研究目标 | 第52
页 | · 研究内容 | 第52-53
页 |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53-54
页 | · 本研究的特色 | 第54-55
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5
页 | 2 研究区域选取与概况 | 第65-78
页 | · 上海市自然环境概况 | 第65-75
页 | · 土壤与土地利用 | 第65-68
页 | · 气候和植被 | 第68-70
页 | · 水文与水质特征 | 第70-71
页 | · 大气环境质量 | 第71-73
页 | · 其它废弃物排放情况 | 第73-75
页 | · 径流试验小区概况 | 第75-77
页 | · 试验小区基本情况 | 第75-76
页 | · 试验小区科研基础设施 | 第76-77
页 | · 试验区农业耕作及水文气象基本情况 | 第77
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
页 | 3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78-92
页 | · 样品采集 | 第78-86
页 | · 试验小区常规采样 | 第78-79
页 | · 地表径流 | 第79-81
页 | · 土壤渗漏液 | 第81-83
页 | · 植物 | 第83
页 | · 大气干湿沉降 | 第83-85
页 | · 其它相关环境样品 | 第85-86
页 | · 等温吸附模拟试验 | 第86-88
页 | · 沉积物吸附Pb~(2+) | 第86-87
页 | · 沉积物吸附Hg~(2+) | 第87
页 | · Pb~(2+)静态吸附模拟试验 | 第87-88
页 | · 水葫芦吸附Pb~(2+)模拟试验 | 第88
页 | · SINEO MDS系列密闭微波制样与QA/QC | 第88-89
页 | · 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89-91
页 |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91
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2
页 | 4 上海市土壤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 | 第92-131
页 | · 上海郊区农田土壤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 第92-105
页 | ·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92-93
页 | · 土壤中有毒金属元素 | 第93-100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 | 第93-94
页 | · 土壤有毒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 | 第94-97
页 | · 土壤剖面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97-100
页 | · 土壤有毒金属元素形态分布 | 第100-104
页 | · 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粒径效应 | 第104-105
页 | · 上海城市土壤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 第105-113
页 | ·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105-107
页 | · 土壤中有毒金属元素含量 | 第107-108
页 | · 土壤中有毒金属元素空间分布 | 第108-111
页 | · 城市土壤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 第111-113
页 | · 农田和城市土壤有毒金属元素对比分析 | 第113-116
页 | · 土壤中有毒金属元素的来源探析 | 第116-125
页 | · 农田土壤有毒金属元素来源探讨 | 第116-121
页 | · 城市土壤有毒金属元素来源探讨 | 第121-12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
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1
页 | 5 有毒金属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过程 | 第131-152
页 | · 小麦对有毒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累积 | 第131-137
页 | · 苗期含量特征 | 第131-132
页 | · 拔节期含量特征 | 第132-134
页 | · 抽穗期含量特征 | 第134-135
页 | · 成熟期含量特征 | 第135-136
页 | · 不同生长期有毒金属元素分异特征 | 第136-137
页 | · 蔬菜及杂草有毒金属元素累积特征 | 第137-141
页 | · 蔬菜中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137
页 | · 狗尾草中有毒金属元素含量 | 第137-139
页 | · 各类型植物有毒金属元素累积特征分析 | 第139-141
页 | · 植物对土壤有毒金属元素的富集 | 第141-145
页 | · 植物对有毒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 | 第142-143
页 | · 植物体有毒金属元素累积的影响因素 | 第143-144
页 | · 气象因素对植物累积有毒金属元素的影响 | 第144-145
页 | · 粮食及蔬菜中有毒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评估 | 第145-148
页 | · 评价模型 | 第145-146
页 | · 小麦中有毒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 | 第146-147
页 | · 蔬菜中有毒金属元素的健康风险 | 第147-148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8-149
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2
页 | 6 大气干湿沉降有毒金属元素输入特征 | 第152-208
页 | · 大气湿沉降物理化学特征 | 第153-172
页 | · 降水pH值特征 | 第153-157
页 | · 降水氧化还原电位Eh特征 | 第157-158
页 | · 降水电导率EC特征 | 第158-161
页 | · 降水NO_3~-和SO_4~(2-)含量特征 | 第161-166
页 | · 生源要素C、N的湿沉降特征 | 第166-172
页 | · 大气湿沉降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 第172-182
页 | · 降雨中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172-174
页 | · 降雨中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 第174-177
页 | · 降雨中有毒金属元素季节变化特征 | 第177-179
页 | · 降雨中有毒金属元素颗粒物-水分配特征 | 第179-182
页 | · 大气湿沉降有毒金属元素来源 | 第182-189
页 | · 气象因素对降雨中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182-184
页 | · 降雨中有毒金属元素主要来源 | 第184-189
页 | · 大气湿沉降中Pb同位素构成特征 | 第189-191
页 | · 大气干湿沉降有毒金属元素沉降通量 | 第191-199
页 | · 湿沉降通量 | 第191-192
页 | · 大气干湿沉降通量 | 第192-19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9-200
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08
页 | 7 典型降雨事件有毒金属元素的径流输移过程 | 第208-246
页 | · 裸地土壤有毒金属元素随径流的输移规律 | 第208-218
页 | · 径流溶解态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208-213
页 | · 径流颗粒态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213-216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的流失 | 第216-218
页 | · 杂草地土壤有毒金属元素随径流的输移规律 | 第218-228
页 | · 径流溶解态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218-222
页 | · 径流颗粒态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222-224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的流失 | 第224-228
页 | · 蔬菜地土壤有毒金属元素随径流的输移规律 | 第228-233
页 | · 径流溶解态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228-231
页 | · 径流颗粒态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231-232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的流失 | 第232-233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随径流的输移规律 | 第233-241
页 | · 金属元素径流输移规律 | 第233-236
页 | · 金属元素颗粒相-溶解相分配特征 | 第236-239
页 | · 金属元素含量影响因子 | 第239-241
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1-242
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246
页 | 8 有毒金属元素的渗漏输移过程 | 第246-258
页 | · 土壤渗漏液理化性质及有毒金属元素含量 | 第246-249
页 | · 渗漏液理化特征 | 第246-248
页 | · 渗漏液有毒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第248-249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渗漏输移影响因素 | 第249-253
页 | · 地表覆被影响 | 第249-251
页 | · 降雨影响 | 第251-252
页 | · 渗漏液各参数特征 | 第252-253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的渗漏特征 | 第253-255
页 | · 渗漏通量 | 第253-255
页 | · 与径流的对比 | 第25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5-256
页 | 参考文献 | 第256-258
页 | 9 有毒金属离子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和机制 | 第258-302
页 | · 等温吸附模型及吸附动力学理论模型 | 第258-262
页 | ·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58-260
页 | ·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 第259
页 | ·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 第259
页 | · Redlich-Peterson(R-P)等温吸附模型 | 第259-260
页 | · 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理论模型 | 第260-262
页 | · 假一级动力学模型 | 第260-261
页 | · 假二级动力学模型 | 第261-262
页 | · 叶诺维奇动力学模型 | 第262
页 | · 内扩散模型 | 第262
页 | · Pb~(2+)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 | 第262-278
页 | · 吸附剂基本理化参数 | 第262-263
页 | ·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63-266
页 | · 不同沉积物浓度吸附体系对Pb~(2+)的吸附 | 第263-265
页 | ·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65-266
页 | · 吸附动力学过程和模型 | 第266-271
页 | · 吸附作用的影响因子 | 第271-278
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271-272
页 | · 颗粒物粒径的影响 | 第272-274
页 | · Zn~(2+)共存的影响 | 第274-275
页 | · EDTA存在的影响 | 第275-277
页 | · 沉积物HA含量的影响 | 第277-278
页 | · Hg~(2+)在沉积物上的吸附过程 | 第278-284
页 | · 沉积物质量和粒径对Hg~(2+)吸附的影响 | 第278-280
页 | · pH对Hg~(2+)吸附的影响 | 第280-281
页 | · Cd~(2+)存在对Hg~(2+)吸附的影响 | 第281-282
页 | · EDTA和pH耦合作用对Hg~(2+)吸附的影响 | 第282-283
页 | · 沉积物HA含量对Hg~(2+)吸附的影响 | 第283-284
页 | · 沉积物对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过程 | 第284-287
页 | · 生物材料水葫芦对Pb~(2+)吸附 | 第287-294
页 | · 水葫芦粉末对Pb~(2+)的吸附 | 第288-289
页 | · 水葫芦粉末吸附Pb~(2+)的动力学过程 | 第289-292
页 | · 与其它生物材料比较 | 第292-294
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4-295
页 | 参考文献 | 第295-302
页 | 10 农田有毒金属元素输入输出通量估算 | 第302-319
页 | · 农田有毒金属元素的输入 | 第302-304
页 | · 农田有毒金属元素的输出 | 第304-306
页 | · 农田有毒金属元素输入输出通量关系 | 第306-309
页 | · 有毒金属元素污染控制措施 | 第309-316
页 | · 大气有毒金属元素污染防治措施 | 第309-311
页 | · 地表径流污染防治措施 | 第311-312
页 | · 土壤有毒金属元素污染修复 | 第312-315
页 | · 土壤金属元素污染的传统修复方法 | 第312
页 | · 土壤金属元素污染的生物修复 | 第312-315
页 | · 加强监测力度,提高公众意识 | 第315-316
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6-317
页 | 参考文献 | 第317-319
页 | 11 结论与展望 | 第319-327
页 | · 结论 | 第319-324
页 |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324-325
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325-326
页 | 参考文献 | 第326-327
页 | 附录 | 第327-329
页 | 附录一:科研项目参与情况 | 第327-328
页 | 附录二:论文发表情况 | 第328-329
页 | 后记 | 第329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