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目录 | 第1-7
页 |
摘要 | 第7-9
页 |
Abstract | 第9-11
页 |
第一篇 总论 | 第11-71
页 |
· 绪论 | 第11-31
页 |
· 文献综述—海峡两岸性别医学的研究现况 | 第11-24
页 |
· 概念界定 | 第24-26
页 |
· 研究动机与目的 | 第26-27
页 |
· 问题意识与论文内容架构 | 第27-29
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1
页 |
· 性别医学的概念与意涵浅析 | 第31-35
页 |
· 性别医学与性医学的差异 | 第31-32
页 |
· 性别医学的研究目的 | 第32-33
页 |
· 中医性别意识的事例 | 第33-34
页 |
· 小结 | 第34-35
页 |
· 中医性别意识的奠定—《黄帝内经》的阴阳概念 | 第35-47
页 |
· 引言 | 第35
页 |
· 《黄帝内经》性别观念来源的可能性 | 第35-38
页 |
· 对《黄帝内经》性别意识的一种认识 | 第38-42
页 |
· 《黄帝内经》的性别意识对于后代性别医学的影响—奠定医学理论拓展的基础 | 第42-46
页 |
· 小结 | 第46-47
页 |
· 中医临床性别意识的开端—《金匮要略》的性别意识 | 第47-55
页 |
· 引言 | 第47
页 |
· 《金匮要略》中具有性别意识的内容 | 第47-49
页 |
· 《金匮要略》产生性别意识的背景 | 第49-50
页 |
· 对中医理、法、方、药与其他医理的影响评析 | 第50-53
页 |
· 小结 | 第53-55
页 |
· 中医妇科医学的发展与其中的性别意义 | 第55-65
页 |
· 中医妇科医学的发展简史 | 第55-58
页 |
· 妇科医学变迁的性别意义 | 第58-60
页 |
· 由中医妇科发展试探中医理论的扩展 | 第60-61
页 |
· 妇科是否应当独立的反思与批判 | 第61-63
页 |
· 小结 | 第63-65
页 |
· 中医男科医学不成气候的性别因素与中医理论认知的改变 | 第65-71
页 |
· 传统中国男科医学存在的常态 | 第65-66
页 |
· 传统社会男科不受重视的性别因素 | 第66-68
页 |
· 男科不独立与中医理论认知的改变 | 第68-69
页 |
· 现今男科的形态与男科独立性的反思 | 第69-70
页 |
· 小结 | 第70-71
页 |
第二篇 各论 | 第71-127
页 |
第二篇之一 妇人杂病 | 第71-93
页 |
· 女子感情脆弱的刻板印象与中医理论认知的拓展 | 第71-77
页 |
· 对一则医学史料的质疑 | 第71-72
页 |
· 传统中国社会对女子情感的认知 | 第72
页 |
· 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 第72-76
页 |
· 现代意义的反思 | 第76
页 |
· 小结 | 第76-77
页 |
· 美女形象的社会期待与对中医认识的拓展与改变 | 第77-85
页 |
· 发现与质疑 | 第77-79
页 |
· 美女医学形成的因素 | 第79-80
页 |
· 美女形象对于中医认知的拓展 | 第80-82
页 |
· 探讨美女形象与医学的现代意义 | 第82-83
页 |
· 小结 | 第83-85
页 |
· 缠足风俗对中医理论精神的扭曲 | 第85-93
页 |
· 对医学现象的疑惑 | 第85-86
页 |
· 缠足风气的社会因素 | 第86
页 |
· 缠足风俗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扭曲与导致的疾病 | 第86-90
页 |
· 中医未排斥缠足的意义 | 第90-91
页 |
· 探讨缠足在医学上的现代意义—女子隆胸与塑臀(美臀)的反思 | 第91-92
页 |
· 小结 | 第92-93
页 |
第二篇之二 产前 | 第93-113
页 |
· 求子与求男的社会观念与中医理论认知的拓展 | 第93-99
页 |
· 对史料的疑惑 | 第93-94
页 |
· 妇人求子与求男的社会观念探源 | 第94-95
页 |
· 妇人求子与求男的观念对中医理论的影响与现代意义的反思 | 第95-97
页 |
· 小结 | 第97-99
页 |
· 胎教任务的性别问题与中医理论认识的拓展 | 第99-113
页 |
· 医学文献胎教观的特点与对它的疑惑 | 第99-102
页 |
· 中医强调胎儿身心健康与社会健康的理论依据 | 第102-103
页 |
· 胎教融入医学与妇科学的因素 | 第103-104
页 |
· 胎教重视男女气质培养的因素 | 第104-105
页 |
· 胎教医学由男女气质的培育拓展至道德培育的因素 | 第105
页 |
· 异族统治王朝妇科医学不重视胎教的因素 | 第105-107
页 |
· 对胎教医学的反思与胎教医学的现代意义 | 第107-110
页 |
· 小结 | 第110-113
页 |
第二篇之三 生产与产后 | 第113-119
页 |
· 丈夫男子的身体在妇人生产与产后的治疗意义 | 第113-119
页 |
· 对史料的疑惑 | 第113
页 |
· 药学典籍《本草纲目》的说法 | 第113-114
页 |
· 丈夫男子身体入药的可能因素 | 第114-115
页 |
· 丈夫与男子身体在生产产后入药对中医理论的影响与现代意义的反思 | 第115-116
页 |
· 小结 | 第116-119
页 |
第二篇之四 其他 | 第119-127
页 |
· 由女体为药与合药忌见妇人之矛盾性试探中医理论体系的拓展 | 第119-127
页 |
· 对一些现象的疑虑 | 第119-120
页 |
· 合药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的实例 | 第120-121
页 |
· 女体为药与合药忌见妇人的理论基础 | 第121-124
页 |
· 评析 | 第124-125
页 |
· 小结 | 第125-127
页 |
第三篇 结论 | 第127-133
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127-133
页 |
· 中医性别医学的基本认识 | 第127
页 |
· 性别导致中医理论认知的扩展与变化 | 第127-130
页 |
· 中医本质与属性的思考 | 第130
页 |
· 仲景医学的发扬与临床的指导意义 | 第130-131
页 |
· 结语 | 第131-133
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9
页 |
后记(谢辞) | 第139-145
页 |
简历 | 第145-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