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预测死亡时间的理论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0
页 | ABSTRACT | 第10-12
页 | 前言 | 第12-13
页 | 第一部分 中医预测死亡时间研究概述 | 第13-36
页 | 1 《内经》以前关于预测死亡时间的论述 | 第13-23
页 | · 《内经》所引古医籍关于预测死亡时间的论述 | 第14-16
页 | · 《金匮》 | 第14
页 | · 《奇恒》 | 第14-15
页 | · 《揆度》及其他有关古医籍 | 第15-16
页 | · 《内经》以前医案关于预测死亡时间的论述 | 第16-22
页 | · 淳于意决死生方法 | 第16-19
页 | · 辨病决死生 | 第16-17
页 | · 辨脉决死生 | 第17
页 | · 辨色决死生 | 第17-19
页 | · 淳于意决死生方法特点 | 第19-21
页 | · 必决死生,逆者不治 | 第19
页 | · 重脉法,结合望诊 | 第19
页 | · 同病殊归以脉决 | 第19-20
页 | · 死期不符,诸因所促 | 第20
页 | · 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 | 第20
页 | · 动静阴阳,病势有别 | 第20-21
页 | · 淳于意决死生理论的学术探源 | 第21-22
页 | · 出土亡佚《内经》以前古医籍关于预测死亡时间的论述 | 第22-23
页 | · 《阴阳脉死候》 | 第22-23
页 | · 三阳脉死候 | 第22
页 | · 三阴脉死候 | 第22-23
页 | · 《六痛》 | 第23
页 | 2 《内经》、《难经》及注家预测死亡时间的研究 | 第23-30
页 | · 《内经》预测死亡时间理论概述 | 第23-26
页 | · 《内经》预测死亡的理论 | 第23-24
页 | · 以五脏、经脉、气血盛衰为决死生病机关键 | 第23
页 | · 以四时阴阳、五行生克、运气作为决死生理论工具 | 第23-24
页 | · 以色、脉、证候为决死生诊断依据 | 第24
页 | · 《内经》预测时间的方法 | 第24-26
页 | · 根据四时阴阳预测死亡时间 | 第25
页 | · 根据五行属性预测死亡时间 | 第25
页 | · 根据特殊色、脉、证候的经验死期预测死亡时间 | 第25-26
页 | · 根据疾病发展的经验死期预测死亡时间 | 第26
页 | · 一些情况下不能预测死亡时间 | 第26
页 | · 《难经》预测死亡时间的理论 | 第26-27
页 | · 《难经》脉象预测死亡时间与《内经》的异同 | 第26-27
页 | · 《难经》疾病病传理论中预测死亡时间内容 | 第27
页 | · 《难经》见死症预测死亡时间的内容 | 第27
页 | · 其他 | 第27
页 | · 注家及现代研究者对《内经》预测死亡时间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27-30
页 | · 古代分类注释、发挥著作 | 第27-29
页 | · 近代专题研究论著 | 第29-30
页 | · 专著 | 第29-30
页 | · 文献研究论文 | 第30
页 | · 临床研究论文 | 第30
页 | 3 后世医家预测死亡时间概述 | 第30-36
页 | · 张仲景 | 第30-31
页 | · 孙思邈 | 第31-32
页 | · 继承和丰富《内经》、《难经》的理论 | 第31-32
页 | · 继承和诠释《伤寒论》的理论 | 第32
页 | · 根据临床经验总结的理论 | 第32
页 | · 金元四大家 | 第32
页 | · 汪机 | 第32-33
页 | · 徐大椿 | 第33
页 | · 吴瑭 | 第33
页 | · 赵晴初 | 第33-34
页 | · 其他决死生有心得的医家 | 第34-36
页 | 第二部分:《内经》预测死亡时间的文献分析及理论探讨 | 第36-67
页 | 1 对预测死亡时间的认识 | 第36-40
页 | · 死期可测 | 第36
页 | · 以天人相应为理论基础 | 第36-38
页 | · 合于四时阴阳之道 | 第36-37
页 | · 以五行生克理论为指导 | 第37
页 | · 参以运气理论 | 第37-38
页 | · 审证知机是关键所在 | 第38-39
页 | · 依据五脏经脉气血盛衰,强调胃气与神 | 第38
页 | · 以色、脉、症为诊察手段,全面观察 | 第38-39
页 | · 总结分析 | 第39-40
页 | 2 预测死亡时间的理论推演方法 | 第40-47
页 | · 根据四时阴阳预测死亡时间 | 第40-42
页 | · 以阳气盛衰预测死亡时间 | 第40
页 | · 以阴阳平衡预测死亡时间 | 第40-41
页 | · 以阴阳应于四时脉预测死亡时间 | 第41-42
页 | · 阴阳理论应用分析 | 第42
页 | · 根据五行生克预测死亡时间 | 第42-47
页 | · 脏气所不胜之时甚 | 第42-45
页 | · 时间的五行属性 | 第42-43
页 | · 五行生克预测方法 | 第43-44
页 | · 用运气五行属性预测死亡时间 | 第44-45
页 | · 疾病相克次序传变,传五脏而死 | 第45-46
页 | · 传变不以次第时预测死期 | 第46
页 | · 五行生克理论应用分析 | 第46-47
页 | 3 预测死亡时间的临床应用方法 | 第47-58
页 | · 由色预测死期 | 第47-50
页 | · 以色之神判断预后 | 第47
页 | · 以色之胃气判断预后 | 第47-48
页 | · 由五色主病预测死亡时间 | 第48
页 | · 由色之部位预测死亡时间 | 第48-49
页 | · 由部位定脏腑 | 第48
页 | · 由部位定阴阳逆顺 | 第48-49
页 | · 由色与部位五行生克判断病情吉凶 | 第49
页 | · 以色之动态变化预测死亡时间 | 第49-50
页 | · 色与四时相应 | 第49
页 | · 从色之动态变化推测转归 | 第49-50
页 | · 面部色诊与其他诊法合参预测死亡时间 | 第50
页 | · 分析 | 第50
页 | · 由脉预测死期 | 第50-55
页 | · 脉诊方法 | 第51
页 | · 平人脉象 | 第51-52
页 | · 以脉率预测死亡时间 | 第52-53
页 | · 以脉之阴阳预测死亡时间 | 第53
页 | · 以真脏脉预测死亡时间 | 第53-54
页 | · 以特殊脉象预测死亡时间 | 第54-55
页 | · 脉症结合预测死亡时间 | 第55
页 | · 分析 | 第55
页 | · 由症预测死期 | 第55-57
页 | · 见死亡病机而预测死亡 | 第55-56
页 | · 《内经》死症 | 第56-57
页 | · 根据症状预测死亡时间的方法 | 第57
页 | · 《内经》预测死亡时间方法小结 | 第57-58
页 | 4 以阴阳五行理论预测死亡时间的应用范围 | 第58-59
页 | · 阴阳五行理论适用于时令对疾病影响较大时 | 第58
页 | · 不适用阴阳五行理论时,预测死亡时间主要根据经验总结 | 第58-59
页 | · 阴阳五行理论仅预测时令属性,不预测时间尺度 | 第59
页 | 5 死亡时间远近的理论探讨 | 第59-65
页 | · 审证确定死亡时间远近 | 第60-61
页 | · 由同时出现的诊法取舍观其死期远近 | 第60
页 | · 由不同文字表述观其死期远近 | 第60-61
页 | · 分析不同诊法预测死亡时间远近的意义 | 第61
页 | · 以时间尺度分类讨论 | 第61-64
页 | · 预测死亡时间尺度为年 | 第62
页 | · 预测死亡时间尺度为季节 | 第62-63
页 | · 预测死亡时间尺度为月 | 第63
页 | · 预测死亡时间尺度为日 | 第63-64
页 | · 预测死亡时间尺度为时辰 | 第64
页 | · 预测死亡时间尺度为立即 | 第64
页 | · 其他时间表述 | 第64
页 | · 不同时间尺度下预测死亡时间理论工具应用情况 | 第64-65
页 | · 预测死亡时间远近的简要诊断标准 | 第65
页 | 6 《内经》预测死亡时间理论总结 | 第65-67
页 | 第三部分 从临床探讨用干支与运气预测死亡时间方法的使用范围 | 第67-86
页 | 1 数据来源及筛选标准 | 第67
页 | · 数据来源 | 第67
页 | · 数据采集 | 第67
页 | · 筛选标准 | 第67
页 | 2 数据处理 | 第67-68
页 | · 提取时间信息 | 第67-68
页 | · 标记死亡日期的干支 | 第67
页 | · 标记死亡日期的运气 | 第67-68
页 | · 提取诊断信息 | 第68
页 | · 规范化诊断数据 | 第68
页 | · 将诊断按系统分类 | 第68
页 | · 将诊断按五脏病分类 | 第68
页 | 3 统计方法及结果 | 第68-82
页 | · 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 | 第68-72
页 | · 性别年龄分布 | 第68-69
页 | · 病种分布 | 第69-72
页 | · 各系统疾病与死亡年份的关系 | 第72-73
页 | · 五脏病死亡例数与年干支五行属性的关系 | 第73-79
页 | · 五脏病与死亡时间所在运气的关系 | 第79-82
页 | 4 讨论 | 第82-86
页 | · 对病种的分析 | 第82
页 | · 年尺度上干支使用范围 | 第82-83
页 | · 年尺度上运气使用范围 | 第83-85
页 | ·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5-86
页 | 第四部分 从古代涉及死亡时间的医案探讨预测死亡时间理论的应用 | 第86-101
页 | 1 医案来源 | 第86-87
页 | · 《名医类案》 | 第86
页 | · 《续名医类案》 | 第86-87
页 | 2 筛选医案 | 第87-92
页 | ·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第87
页 | · 筛选方法 | 第87-92
页 | · 手工检出《名医类案》入选医案 | 第87
页 | · 制作"死亡同义词表",确定筛选死亡病案策略 | 第87-89
页 | · 死亡同义词表 | 第87-88
页 | · 检索词 | 第88
页 | · 检索词的排除词 | 第88-89
页 | · 筛选策略及医案否决词 | 第89
页 | · 制作《续名医类案》死亡病案数据库 | 第89-92
页 | · 填写及导出数据 | 第92
页 | 3 统计方法及结果 | 第92-96
页 | · 入选医案数及预测准确率 | 第92-93
页 | · 各临床诊断依据应用情况 | 第93-94
页 | · 各预测理论依据应用情况 | 第94-95
页 | · 死亡时间尺度及其与临床诊察依据的关系 | 第95-96
页 | 4 讨论 | 第96-101
页 | · 所载预测死亡时间医案预测准确率高 | 第96-97
页 | · 脉法是古代医家预测死亡时间的主要诊法 | 第97-98
页 | · 五行生克是古代医家推算死亡时间的主要理论工具 | 第98-99
页 | · 正气盛衰是确定死期远近的决定因素 | 第99-101
页 | 结语 | 第101-103
页 | 1 结论 | 第101-102
页 | 2 创新点 | 第102
页 | 3 研究展望 | 第102-103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
页 | 参考古代医籍书目 | 第105-107
页 | 附录 | 第107-124
页 | 1 《黄帝内经》关于死亡时间的条文 | 第107-116
页 | 2 《名医类案》涉及死亡时间的医案索引 | 第116-118
页 | 3 《续名医类案》涉及死亡时间的医案索引 | 第118-124
页 | 致谢 | 第124-125
页 | 个人简历 | 第125-12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