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论文→各级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4页
    1.1.1 几何直观能力是公民的一项基本素养第20-21页
    1.1.2 开展几何直观能力研究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求第21-23页
    1.1.3 构建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是评价、督导和培养的要求第23-24页
  1.2 研究问题第24-25页
  1.3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3.1 现实意义第25-26页
    1.3.2 实践意义第26页
    1.3.3 理论价值第26页
  1.4 核心概念第26-2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9-61页
  2.1 几何直观能力的相关研究第29-45页
    2.1.1 几何直观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第29-31页
    2.1.2 对几何直观概念的三种认识第31-33页
    2.1.3 几何直观能力的内涵及相关概念区分第33-39页
    2.1.4 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国内外课程表现第39-41页
    2.1.5 几何直观能力的测试研究第41-45页
  2.2 几何思维发展及其测试理论第45-49页
    2.2.1 VanHiele几何思维发展理论第45-48页
    2.2.2 Hoffer几何思维发展理论第48-49页
    2.2.3 学生几何思维发展的测试研究第49页
  2.3 测量、评价及测评模型的研究第49-54页
    2.3.1 测量、评价及与教学的关系第50-51页
    2.3.2 测评模型相关研究及其分析第51-54页
  2.4 数学素养测试的基本框架第54-58页
    2.4.1 TIMSS小学四年级数学测试理论框架第54-57页
    2.4.2 PISA数学素养测试理论框架第57-58页
  2.5 文献研究述评第58-61页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第61-81页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61-62页
    3.1.1 研究目的第61页
    3.1.2 研究内容第61-62页
    3.1.3 研究重难点第62页
  3.2 研究方法第62-66页
    3.2.1 文献法第63页
    3.2.2 调查法第63-64页
    3.2.3 统计分析法第64-66页
  3.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66-69页
    3.3.1 研究思路第66-67页
    3.3.2 分析框架第67-69页
  3.4 测评指标聚类分析的调查设计第69-71页
    3.4.1 测试内容确定第70页
    3.4.2 测试卷编制第70-71页
  3.5 测评模型构建的调查设计第71-73页
    3.5.1 调查问卷编制第72-73页
    3.5.2 问卷记分方法第73页
  3.6 测评模型初步验证的调查设计第73-78页
    3.6.1 测试题的理论框架分析第73-74页
    3.6.2 测试题目编制与筛选第74-77页
    3.6.3 测试卷结构第77-78页
  3.7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4章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指标探析第81-95页
  4.1 几何直观能力行为表现的探析第81-86页
    4.1.1 学术论述中行为表现的计量分析第81-82页
    4.1.2 课程标准及数学课本对行为表现的描述第82-85页
    4.1.3 专家对几何直观能力行为表现的认识第85-86页
  4.2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操作性定义的构建第86-87页
    4.2.1 构建操作性定义的一般方法第86页
    4.2.2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操作性定义第86-87页
  4.3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指标的探析第87-92页
    4.3.1 测试工具选择及测试卷的编制第87-88页
    4.3.2 测试调查的抽样与施测第88页
    4.3.3 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初步探索测评指标第88-89页
    4.3.4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指标的解析第89-92页
  4.4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指标的初步确定第92-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5章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第95-121页
  5.1 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95-100页
    5.1.1 调查工具的选择及问卷编制第95页
    5.1.2 问卷调查对象选择及实施第95-96页
    5.1.3 调查数据的整理第96-98页
    5.1.4 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第98-100页
  5.2 测评指标的认同度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00-108页
    5.2.1 测评指标的认同度分析第100-102页
    5.2.2 测评指标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第102-108页
  5.3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的理论与假设第108-111页
    5.3.1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的基本理论第108-110页
    5.3.2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的假设第110页
    5.3.3 测评模型中使用的符号说明第110-111页
  5.4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第111-119页
    5.4.1 利用因子分析法估计参数及构建模型第111-116页
    5.4.2 利用专家评分方式估计参数及构建模型第116-117页
    5.4.3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第117-119页
  5.5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6章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的初步验证第121-143页
  6.1 专家对测评模型的初步判断第121-122页
    6.1.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第121页
    6.1.2 调查的结果分析第121-122页
  6.2 测评模型测试验证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122-130页
    6.2.1 测试工具的编制第122-123页
    6.2.2 被试抽样与实施测试第123-125页
    6.2.3 测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和信效度分析第125-127页
    6.2.4 测试成绩的基本情况分析第127-130页
  6.3 测评模型的测试验证及其相关结果第130-141页
    6.3.1 几何直观能力与数学成绩的关系第130页
    6.3.2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年级差异第130-137页
    6.3.3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性别差异第137-139页
    6.3.4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城乡差异第139-141页
  6.4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7章 讨论、结论及思考第143-159页
  7.1 结果讨论第143-146页
    7.1.1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指标及其权重值第143页
    7.1.2 利用测试和问卷分别探索与验证测评指标第143-144页
    7.1.3 利用主客观赋值法构建测评模型第144-145页
    7.1.4 对测评模型验证及其应用的一点思考第145页
    7.1.5 调研样本量、区域以及统计工具操作的一些问题第145-146页
  7.2 研究结论第146-148页
    7.2.1 构建了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操作性定义第146页
    7.2.2 探索出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测评指标第146页
    7.2.3 构建了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第146-147页
    7.2.4 检验出测评模型是可操作、可靠和合理的第147页
    7.2.5 发现了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一些较突出的特征第147-148页
  7.3 研究创新第148页
  7.4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思考第148-156页
    7.4.1 课程教材建设第149-151页
    7.4.2 课堂教学第151-155页
    7.4.3 学业测评第155-156页
  7.5 研究展望第156-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73页
附录第173-189页
附录1 几何直观能力行为表现统计表第173-175页
附录2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及其测评指标的访谈提纲第175-176页
附录3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指标的测试题第176-178页
附录4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指标的调查问卷第178-180页
附录5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验证的专家调查问卷第180-182页
附录6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测试题第182-185页
附录7 综合测评指标以及判断准则第185-186页
附录8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试分析统计表第186-189页
后记第189-193页
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93-194页

本篇论文共194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评模型的构建
大尺寸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深受弯构件
杭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社会
船体大型结构装焊连续工艺模拟方法
无人机目标跟踪与避障研究
发生学视角下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影
新疆喀拉通克晚古生代镁铁质岩体铜
我国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问题及对
基于三维点云及图像数据的路面裂缝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互动演化机
重载交通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研究
基于生理与行为指标的高速公路特长
城际铁路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换乘
我国药品飞行检查法律问题研究
农村公路复杂条件下驾驶人典型生理
“推-拉”理论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构
基于级联单目视觉感知技术的客运车
内蒙古锡林河子流域浅层水文地质结
不同尺度综合地表形变InSAR时序监测
黄土水敏特性及其灾变机制研究
延安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复活演
新疆地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Top-Down
基于移动荷载和连续变温条件下沥青
水泥路面环氧抗滑磨耗层材料与结构
梁拱协作体系结构分析及施工控制研
伊朗应对美国核制裁的实践研究
基于汽车行驶安全特性的山区公路连
北斗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及低轨增强体
外源助剂对牛粪厌氧发酵产沼气的特
基于遥感及HYDRUS模型的干涸湖床盐
供应链中断风险的传导机理与控制策
碳材料的盐辅助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
基于私密导频的物理层密钥生成及应
中间相遇和不可能差分密码分析方法
表面光生电荷对蛋白质分子的调控机
知识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薄壁结构耐撞性
半空间及覆盖层中多个椭圆形及圆形
考虑企业风险偏好的闭环供应链契约
煤层顶底板涌(突)水风险评价与疏
类石墨相氮化碳/窄带隙半导体纳米复
水稳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
新疆塔什库尔干河上游青铜时代至早
基于差分频分复用技术的水声通信研
陕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及脆弱
几类有机活性中间体在电喷雾电离质
沿黄公路沿线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保
手性螺环磷酸不对称催化合成光学活
基于DFT的kMC模型构建:Rh催化NO-C
负载型钯基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催
高速汽油机燃用丁醇汽油的性能及化
马家塬墓地西戎文化研究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管理研
巴塞尔Ⅲ框架下中国商业银行弹性化
基于概念漂移的数据流集成分类算法
多孔碳材料的电容去离子及能量存储
铋基半导体及其复合材料的液相合成
莫高窟196窟壁画保存现状研究
微纳铋基可见光催化材料的可控合成
V2X关键技术在城市道路智能交通中的
表面等离激元谐振腔耦合型波导体系
基于生物网络的复杂疾病关联miRNA预
地裂缝场地地铁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
基于异质性波动特征的国际股市风险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与长期合约对冲策
语义对象级图像篡改被动取证技术研
素混凝土材料的SHPB实验及其参数敏
子域无网格伽辽金法及其在固体力学
有限元框架下完全与高阶光滑技术及
《庄子》“德”论
视频运动补偿帧插值被动取证研究
高频谱效率光OFDM通信系统中数字信
基于激光位移的钢轨磨耗动态检测方
司马光与道学的兴起
制度文化视域下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
GOCE观测数据确定地球重力场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策略的思想研
融入社会创新的文创设计可持续发展
维持脱细胞角膜基质透明机理的研究
DW-MRI影像组学在预测乳腺癌21基因
18F-FDG PET/CT相关参数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的饲粮能量限制调
不同水氮运筹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氮
卡耶塔环孢子虫分离株群体遗传结构
TiO2基异质结构的制备及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同义词研究
对泰唐诗教学——以考陶学校为例
家庭教育中关怀道德的代际传承研究
现代治理视角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
《电影时代的美国戏剧》(第六章)
RFWD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296在肺腺癌中
食管鳞状细胞癌血浆外泌体肿瘤标记
基于Vaganov-Shashkin模型的秦岭林
丹参酮Ⅰ调控人肝癌7721细胞凋亡机
戊二醛聚合猪血红蛋白(pPolyHb)药
复配缓蚀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缓蚀
麻纤维装饰语言的表达及其多元化发
含能材料与金属Al之间相互作用的理
1,2,4,5-四嗪含能离子盐的合成及性
乡村发展水平主导下的环县村庄体系
铁电极化调控钙钛矿异质结界面载流
熔盐储罐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固沙沙障对植被、土壤和生物土壤结
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直接烷基化反应
Bi-TiO2系光催化剂的制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西山窑组西二
聚合物驱采出乳状液破乳剂的筛选、
驱油用两性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含硒柱芳烃的合成和应用
MoS2/rGO复合材料的制备
钯基金属纳米粒子的合成、表征及其
硫酸镁—硫酸铝钾复合相变蓄热材料
基于PVK基质的稀土金属聚合物类杂化
基于能量密度提高的富氮钴和铜配合
甲基不同位置取代二苯丁二烯光异构
旋流雾化塔板的性能
安哥拉教师流动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
金属有机骨架(MOF)衍生物的制备及
磁性石墨烯基分子瓶刷型吸附剂的制
胚胎干细胞经外胚层向髁突软骨干细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程论
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多媒体画面的交互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自传研究
基于Si和Sb2Te3
多级孔钛硅分子筛的结构设计及其大
乌鲁木齐城市生活空间研究
非正规城市化社会空间转型研究——
汉画像石中的游猎图像研究
《步辇图》图像秩序的权力象征
醛基化学改性煤沥青中毒性多环芳烃
超薄锂镧锆氧固体电解质薄膜的制备
南京民国建筑艺术研究
复合型可调类艾里光束的特性研究
 
小学生论文 几何直观能力论文 操作性定义论文 测评指标论文 测评模型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tk20**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