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1页 |
1.2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薄壁结构耐撞性能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1.2.1 耐撞性能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1.2.2 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结构耐撞性能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1.2.3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薄壁结构耐撞性能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3 面临的关键问题 | 第28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2章 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损伤模型及建模方法 | 第31-50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层内损伤子模型 | 第31-42页 |
2.2.1 弹性损伤本构 | 第31-32页 |
2.2.2 面内剪切非线性 | 第32-33页 |
2.2.3 损伤准则 | 第33-35页 |
2.2.4 损伤演化方程 | 第35-37页 |
2.2.5 单元删除策略 | 第37-38页 |
2.2.6 用户子程序实现 | 第38页 |
2.2.7 层内损伤子模型参数获取及拟合方法 | 第38-42页 |
2.3 层间损伤子模型 | 第42-44页 |
2.3.1 粘接域模型的本构关系 | 第42-43页 |
2.3.2 损伤起始及演化 | 第43-44页 |
2.4 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 | 第44-49页 |
2.4.1 CFRP薄壁方管准静态压溃实验 | 第44-45页 |
2.4.2 单层壳单元模型 | 第45-47页 |
2.4.3 多层壳单元模型 | 第47-4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AL/CFRP混合材料板准静态载荷下的拉伸、弯曲性能研究 | 第50-73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3.2.1 试样制备 | 第50-5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3.3 拉伸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5页 |
3.4 混合材料板拉伸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55-60页 |
3.4.1 有限元模型描述与验证 | 第55-58页 |
3.4.2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58-60页 |
3.5 三点弯曲实验结果 | 第60-63页 |
3.6 弯曲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63-71页 |
3.6.1 有限元模型描述与验证 | 第63-67页 |
3.6.2 基于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分析 | 第67-7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4章 AL/CFRP混合材料薄壁圆管不同加载速率下的耐撞性能实验研究 | 第73-97页 |
4.1 引言 | 第73-74页 |
4.2 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74-78页 |
4.2.1 试样制备 | 第74-76页 |
4.2.2 准静态测试 | 第76页 |
4.2.3 动态落锤测试 | 第76-78页 |
4.3 载荷-位移响应及变形模式 | 第78-87页 |
4.3.1 铝管实验结果 | 第78-79页 |
4.3.2 CFRP管实验结果 | 第79-83页 |
4.3.3 H-Ⅰ型混合材料管实验结果 | 第83-85页 |
4.3.4 H-Ⅱ型混合材料管实验结果 | 第85-87页 |
4.4 耐撞性能分析 | 第87-95页 |
4.4.1 单一组分材料薄壁管 | 第87-90页 |
4.4.2 H-Ⅰ型混合薄壁管 | 第90-92页 |
4.4.3 H-Ⅱ型混合薄壁管 | 第92-9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5章 AL/CFRP薄壁圆管耐撞性能仿真分析及混合材料薄壁结构在汽车前纵梁上的应用 | 第97-125页 |
5.1 引言 | 第97-98页 |
5.2 有限元建模与验证 | 第98-106页 |
5.2.1 有限元模型描述 | 第98-99页 |
5.2.2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99-106页 |
5.3 基于有限元的H-Ⅱ型混合材料薄壁管参数研究 | 第106-115页 |
5.3.1 碳纤维铺层角度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5.3.2 铝管厚度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5.3.3 铝管与碳纤维界面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5.4 铝/碳纤维混合材料汽车前纵梁耐撞性能分析 | 第115-123页 |
5.4.1 有限元模型与研究方案 | 第115-117页 |
5.4.2 仿真结果与讨论 | 第117-119页 |
5.4.3 AL/CFRP前纵梁优化设计 | 第119-12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140页 |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