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6
页 |
摘要 | 第6-9
页 |
Abstract | 第9-20
页 |
1 绪论 | 第20-42
页 |
· 电厂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现状 | 第20-30
页 |
· 我国的能源结构 | 第20-21
页 |
· 我国的电力及电源结构 | 第21-23
页 |
· 我国电力工业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 | 第23
页 |
· 电厂粉煤灰的资源化水平 | 第23-30
页 |
· 粉煤灰分类及其资源化特性 | 第23-26
页 |
· 粉煤灰的资源化水平 | 第26-30
页 |
· 我国水泥工业简介 | 第30-33
页 |
· 我国水泥工业现状 | 第30-31
页 |
· 水泥工业熟料生产工艺特点 | 第31-32
页 |
· 传统水泥熟料生产工艺特点 | 第31
页 |
·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工艺特点 | 第31-32
页 |
· 水泥熟料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 | 第32-33
页 |
· 电厂锅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 | 第33-39
页 |
· 电厂锅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33-35
页 |
· 电厂锅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研究现状 | 第35-39
页 |
· 电厂旋风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研究现状 | 第36
页 |
· 电厂流化床锅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研究现状 | 第36-37
页 |
· 电厂煤粉炉联产水泥熟料技术研究现状 | 第37-39
页 |
· 本文拟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9-40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
页 |
2 联产水泥熟料系列及品种的确定 | 第42-58
页 |
· 水泥及水泥熟料 | 第42-47
页 |
· 水泥 | 第42-44
页 |
· 水泥主要系列及品种 | 第42
页 |
· 硅酸盐水泥系列 | 第42-43
页 |
· 铝酸盐水泥系列 | 第43
页 |
· 硫铝酸盐水泥系列 | 第43
页 |
· Q相水泥系列 | 第43-44
页 |
· 水泥熟料 | 第44-47
页 |
· 硅酸盐水泥熟料 | 第44-45
页 |
· 铝酸盐水泥熟料 | 第45-46
页 |
· 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 第46
页 |
· Q相水泥熟料 | 第46-47
页 |
· 煤中矿物质及煤灰与水泥硅铝质原料化学组成比较 | 第47-49
页 |
· 煤中矿物质 | 第47
页 |
· 煤灰及其与水泥硅铝质原料成分比较 | 第47-49
页 |
· 煤粉炉联产水泥熟料系列和品种的理论分析 | 第49-56
页 |
· 煤粉炉联产硅酸盐水泥熟料 | 第49-50
页 |
· 煤粉炉联产铝酸盐水泥熟料 | 第50
页 |
· 煤粉炉联产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 第50-52
页 |
· 煤粉炉联产Q相水泥熟料 | 第52-56
页 |
· Q相矿物的形成机制 | 第53
页 |
· Q相矿物的水化特性 | 第53-54
页 |
· Q相与水泥其它矿物的共存关系 | 第54-55
页 |
· 煤粉炉分类联产Q相水泥熟料的试验构想 | 第55-56
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
页 |
3 联产Q相水泥熟料矿物生成规律试验研究 | 第58-78
页 |
· 单矿物2CaO·Al_2O_3·SiO_2转变为Q相矿物试验研究 | 第58-61
页 |
· 试验原料及方案 | 第58-59
页 |
· 试验结果 | 第59-60
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0-61
页 |
· 煤粉炉联产改性粉煤灰矿物生成规律试验研究 | 第61-75
页 |
· 试验装置 | 第61-63
页 |
· 试验材料和方案 | 第63-65
页 |
· 分析仪器 | 第65
页 |
· 试验结果 | 第65-73
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73-7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8
页 |
4 联产Q相水泥熟料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 第78-92
页 |
· 煅烧温度的影响 | 第78-81
页 |
· 试验方案 | 第78-79
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9-81
页 |
· 物料停留时间的影响 | 第81-84
页 |
· 试验方案 | 第81-82
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2-84
页 |
· 混合煤粉制备方式的影响 | 第84-86
页 |
· 试验方案 | 第84-85
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5-86
页 |
· 炉内气氛的影响 | 第86-88
页 |
· 试验方案 | 第86-87
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7-88
页 |
· 钙基添加剂形式的影响 | 第88-90
页 |
· 试验方案 | 第89
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89-90
页 |
· 本章小节 | 第90-92
页 |
5 联产Q相水泥熟料混合煤粉燃烧及熔融特性试验研究 | 第92-116
页 |
· 联产Q相水泥熟料混合煤粉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 第92-102
页 |
· 试验设备、原料及方案 | 第92
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92-102
页 |
· 热重曲线 | 第92-98
页 |
· 着火特性分析 | 第98-99
页 |
· 最大燃烧速率和燃尽特性分析 | 第99-100
页 |
· 吸放热特性分析 | 第100-102
页 |
· 联产Q相水泥熟料混合煤粉熔融特性试验研究 | 第102-114
页 |
· 混合煤粉结渣趋势程度的判断 | 第102-105
页 |
· 结渣趋势程度判断准则的选取 | 第102-103
页 |
· 试验方案 | 第103-104
页 |
· 混合煤粉熔融特性温度试验结果 | 第104-105
页 |
· 混合煤粉熔融特性温度变化机理分析 | 第105-114
页 |
· 混合煤粉煤灰ST矿物组成衍射分析 | 第105-112
页 |
· 混合煤粉熔融特性温度变化三元系统相图分析 | 第112-114
页 |
· 本章小节 | 第114-116
页 |
6 联产Q相水泥熟料定位及性能分析 | 第116-132
页 |
· 联产Q相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定量分析及其定位 | 第116-121
页 |
· 试验方案 | 第116-117
页 |
· 联产Q相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定量分析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0
页 |
· 联产Q相水泥熟料主要矿物晶体参数和结构介绍 | 第117-119
页 |
· 联产Q相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定量分析结果 | 第119-120
页 |
· 联产Q相水泥熟料的定位 | 第120-121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性能测试 | 第121-125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水化强度性能测试 | 第121-124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其它性能测试 | 第124-125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水化性能 | 第125-129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中主要单矿物的水化特性 | 第125-126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水化样品XRD分析 | 第126-129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固硫率和游离CaO分析 | 第129-131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1-132
页 |
7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矿物形成机制研究 | 第132-160
页 |
· 煤粉炉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过程简化分析 | 第132-134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化学组成分析 | 第134-138
页 |
· 煤中矿物质高温反应行为 | 第134-137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化学组成 | 第137-138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矿物形成化学 | 第138-159
页 |
· Q相水泥熟料矿物形成化学 | 第138-139
页 |
· 联产熟料化学组成矿物生成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139-155
页 |
· Q相矿物热力学参数估算 | 第139-141
页 |
· Q相矿物标准生成焓和标准自由能的估算 | 第140
页 |
· Q相矿物摩尔热容的估算 | 第140-141
页 |
· 联产熟料化学组成矿物生成反应热力学计算 | 第141-155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矿物生成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155-158
页 |
· 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矿物形成反应总论 | 第158-15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9-160
页 |
8 煤粉炉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效益初步分析 | 第160-170
页 |
· 煤粉炉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经济效益估算 | 第160-167
页 |
· 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估算 | 第161-165
页 |
· 电力企业粉煤灰资源化效益估算 | 第161-163
页 |
· 电力企业SO_2减排效益估算 | 第163-165
页 |
· 水泥企业经济收益估算 | 第165-167
页 |
· 煤粉炉联产贝利特-Q相水泥熟料资源和能源效益分析 | 第167-168
页 |
· 资源效益分析 | 第167-168
页 |
· 能源效益分析 | 第168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8-170
页 |
9 全文总结 | 第170-174
页 |
· 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 第170-172
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172-173
页 |
· 有待深入开展的研究工作 | 第173-174
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88
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88-18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