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5
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43
页 |
1.1 生物固定化技术 | 第15-17
页 |
1.1.1 吸附法 | 第15
页 |
1.1.2 交联法 | 第15-16
页 |
1.1.3 化学共价法 | 第16
页 |
1.1.4 逆胶束固定法 | 第16
页 |
1.1.5 包埋法 | 第16-17
页 |
1.2 生物微胶囊 | 第17-28
页 |
1.2.1 生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8-20
页 |
1.2.2 生物微胶囊的制备仪器 | 第20-21
页 |
1.2.3 生物微胶囊材料的选择 | 第21-26
页 |
1.2.3.1 生物相容性 | 第22-23
页 |
1.2.3.2 生物微胶囊机械强度 | 第23-24
页 |
1.2.3.3 生物微胶囊的扩散性能 | 第24-26
页 |
1.2.4 生物微胶囊固定化细胞应用 | 第26-28
页 |
1.2.4.1 细胞微囊化体外培养 | 第27
页 |
1.2.4.2 器官移植 | 第27
页 |
1.2.4.3 抗癌药物筛选 | 第27
页 |
1.2.4.4 微囊化转基因修饰细胞用于基因疗法 | 第27-28
页 |
1.2.4.5 生化药物缓释和控释 | 第28
页 |
1.3 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 | 第28-32
页 |
1.3.1 NaCS-PDMDAAC微胶囊制备方法 | 第29
页 |
1.3.2 NaCS-PDMDAAC微胶囊的应用 | 第29-30
页 |
1.3.3 NaCS-PDMDAAC微胶囊性能研究 | 第30-32
页 |
1.3.3.1 NaCS-PDMDAAC微胶囊生物相容性 | 第30-31
页 |
1.3.3.2 NaCS-PDMDAAC微胶囊机械强度 | 第31
页 |
1.3.3.3 NaCS-PDMDAAC微胶囊扩散性能 | 第31-32
页 |
1.4 控制胶囊膜扩散性能的方法 | 第32-34
页 |
1.4.1 添加致孔剂的研究 | 第32-33
页 |
1.4.2 小分子盐对PEC微胶囊成膜的影响 | 第33-34
页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目标 | 第34-36
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3
页 |
第二章 大孔型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的制备 | 第43-62
页 |
2.1 引言 | 第43
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7
页 |
2.2.1 材料 | 第43-44
页 |
2.2.2 仪器设备 | 第44
页 |
2.2.3 微胶囊制备装置 | 第44-45
页 |
2.2.4 胶囊的制备 | 第45
页 |
2.2.4.1 常规NaCS-PDMDAAC微胶囊制备方法 | 第45
页 |
2.2.4.2 大孔型NaCS-PDMDAAC微胶囊制备方法 | 第45
页 |
2.2.5 胶囊性能测定 | 第45
页 |
2.2.5.1 胶囊机械强度测定 | 第45
页 |
2.2.5.2 胶囊粒径测定 | 第45
页 |
2.2.5.3 胶囊膜厚的测定 | 第45
页 |
2.2.6 分析方法 | 第45-47
页 |
2.2.6.1 淀粉粒径分析 | 第45
页 |
2.2.6.2 胶囊内淀粉的测定 | 第45
页 |
2.2.6.3 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45-46
页 |
2.2.6.4 淀粉浓度的测定 | 第46-47
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7-60
页 |
2.3.1 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制备研究 | 第47-50
页 |
2.3.1.1 NaCS浓度对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47
页 |
2.3.1.2 PDMDAAC浓度对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47-48
页 |
2.3.1.3 反应时间对胶囊性能的影响 | 第48-50
页 |
2.3.2 大孔胶囊制备过程 | 第50-55
页 |
2.3.2.1 淀粉预处理对大孔胶囊形成的影响 | 第51
页 |
2.3.2.2 大孔胶囊制备工艺 | 第51-53
页 |
2.3.2.3 淀粉致孔模型的建立 | 第53-55
页 |
2.3.3 影响大孔胶囊制备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 第55-59
页 |
2.3.3.1 糊化淀粉颗粒粒径对胶囊制备的影响 | 第55-56
页 |
2.3.3.2 糊化时间对胶囊通透性能的影响 | 第56
页 |
2.3.3.3 淀粉浓度对胶囊制备的影响 | 第56-57
页 |
2.3.3.4 淀粉位置不同对致孔的影响 | 第57-58
页 |
2.3.3.5 NaCS、PDMDAAC浓度对大孔型胶囊的性能影响 | 第58
页 |
2.3.3.6 胶囊反应时间对大孔胶囊制备的影响 | 第58-59
页 |
2.3.4 优化的大孔微胶囊的制备条件 | 第59-60
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1
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
页 |
第三章 大孔胶囊传递性能的研究 | 第62-82
页 |
3.1 引言 | 第62
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62-70
页 |
3.2.1 材料 | 第62-63
页 |
3.2.2 仪器设备 | 第63
页 |
3.2.3 胶囊的制备 | 第63
页 |
3.2.4 胶囊膜微结构的观察 | 第63
页 |
3.2.5 胶囊膜截留分子量测定 | 第63-64
页 |
3.2.5.1 E.coli培养条件 | 第63
页 |
3.2.5.2 截留分子量测定方法 | 第63-64
页 |
3.2.6 扩散系数的测定和计算 | 第64-66
页 |
3.2.6.1 扩散系数测定方法 | 第64-65
页 |
3.2.6.2 扩散系数的计算 | 第65-66
页 |
3.2.7 分析方法 | 第66-70
页 |
3.2.7.1 SDS-PAGE非连续电泳 | 第66-67
页 |
3.2.7.2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67-68
页 |
3.2.7.3 氨基酸浓度测定 | 第68
页 |
3.2.7.4 VB_(12)浓度测定 | 第68-69
页 |
3.2.7.5 DNS法测定葡萄糖浓度 | 第69-70
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9
页 |
3.3.1 大孔胶囊膜表观特性 | 第70-71
页 |
3.3.2 胶囊截留分子量的测定 | 第71-72
页 |
3.3.3 大分子蛋白质在胶囊中的扩散 | 第72-75
页 |
3.3.4 小分子物质在胶囊中的扩散 | 第75-78
页 |
3.3.5 淀粉浓度对溶质在胶囊中扩散的影响 | 第78-79
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1
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
页 |
第四章 大孔胶囊用于固定化细胞培养的研究 | 第82-100
页 |
4.1 引言 | 第82-83
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83-88
页 |
4.2.1 材料 | 第83
页 |
4.2.2 仪器设备 | 第83-84
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84-85
页 |
4.2.3.1 细胞种子液制备 | 第84
页 |
4.2.3.2 细胞游离培养 | 第84
页 |
4.2.3.3 细胞固定化 | 第84
页 |
4.2.3.4 固定化细胞的摇瓶培养 | 第84
页 |
4.2.3.5 固定化细胞的鼓泡塔培养 | 第84
页 |
4.2.3.6 粗状假丝酵母种子培养 | 第84-85
页 |
4.2.3.7 粗状假丝酵母微胶囊化 | 第85
页 |
4.2.3.8 微囊化粗状假丝酵母的多批次培养 | 第85
页 |
4.2.4 分析方法 | 第85-88
页 |
4.2.4.1 酵母细胞计数 | 第85
页 |
4.2.4.2 大肠杆菌计数 | 第85-86
页 |
4.2.4.3 假丝酵母细胞密度测定 | 第86
页 |
4.2.4.4 脂肪酶酶活测定 | 第86-87
页 |
4.2.4.5 葡萄糖测定 | 第87-88
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8-98
页 |
4.3.1 酵母和大肠杆菌的游离培养 | 第88
页 |
4.3.2 固定化酵母细胞摇瓶培养 | 第88-89
页 |
4.3.3 固定化酵母细胞鼓泡塔培养 | 第89-90
页 |
4.3.4 大肠杆菌固定化摇瓶半连续培养 | 第90-91
页 |
4.3.5 大肠杆菌固定化鼓泡塔半连续培养 | 第91
页 |
4.3.6 微胶囊固定化细胞培养结果比较 | 第91-93
页 |
4.3.7 假丝酵母的微囊化培养产脂肪酶 | 第93-98
页 |
4.3.7.1 假丝酵母的游离培养 | 第93
页 |
4.3.7.2 橄榄油在胶囊中的扩散 | 第93-94
页 |
4.3.7.3 常规胶囊包埋假丝酵母细胞培养 | 第94-95
页 |
4.3.7.4 大孔微囊化培养假丝酵母 | 第95-98
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8-99
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0
页 |
第五章 可控孔径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极其性质研究 | 第100-115
页 |
5.1 引言 | 第100
页 |
5.2 材料和方法 | 第100-102
页 |
5.2.1 材料 | 第100
页 |
5.2.2 仪器设备 | 第100-101
页 |
5.2.3 微胶囊的制备 | 第101
页 |
5.2.3.1 常规NaCS-PDMDAAC微胶囊的制备 | 第101
页 |
5.2.3.2 添加小分子盐的NaCS-PDMDAAC微胶囊的制备 | 第101
页 |
5.2.4 胶囊性能检测方法 | 第101
页 |
5.2.4.1 聚电解质粘度测定 | 第101
页 |
5.2.4.2 聚电解质ζ电位测定 | 第101
页 |
5.2.4.3 胶囊机械强度测定 | 第101
页 |
5.2.4.4 胶囊粒径测定 | 第101
页 |
5.2.4.5 胶囊膜厚测定 | 第101
页 |
5.2.4.6 胶囊截留分子量的测定 | 第101
页 |
5.2.5 胶囊扩散性能的测定 | 第101-102
页 |
5.2.6 分析方法 | 第102
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12
页 |
5.3.1 不同盐离子对胶囊截留分子量的影响 | 第102
页 |
5.3.2 不同盐离子对胶囊粒径、膜厚的影响 | 第102-104
页 |
5.3.3 添加不同盐离子制备胶囊对小分子扩散的影响 | 第104-105
页 |
5.3.4 大分子蛋白质在添加无机盐制备胶囊中的扩散 | 第105-107
页 |
5.3.5 小分子盐对聚电解质的影响 | 第107-109
页 |
5.3.6 不同盐离子对胶囊机械强度的影响 | 第109-111
页 |
5.3.7 大孔胶囊和可控孔径胶囊比较 | 第111-112
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2-114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5
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15-119
页 |
6.1 结论 | 第115-118
页 |
6.2 建议 | 第118-119
页 |
符号说明 | 第119-120
页 |
博士期间论文专利发表情况 | 第120-121
页 |
致谢 | 第12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