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姚新苗教授骨伤科学术经验总结及其“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临床(创新)应用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医学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医学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
姚新苗教授骨伤科学术经验总结及其“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临床(创新)应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部分 综述第14-38页
  一、姚新苗教授“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形成、渊源及理论内涵第14-18页
    (一) “理筋”概念的外延及“理筋为先”的基本含义第14-15页
    (二) “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渊源第15-16页
    (三) “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理论内涵第16-18页
  二、关于“筋”、“经筋”历代文献提要钩玄及现代研究第18-30页
    (一) 结合骨骼肌生理从中医学角度更深入地认识“筋”第18-27页
      · 中医学“筋”的概念——关于骨骼肌的属性是“筋”还是“肉”的争论第19-21页
      · 关于骨骼肌的分类及生理特点第21-24页
      · 对“筋结”与“扳机点”的认识第24-25页
      · “筋”与“肉”的中医学内涵及其关系第25-27页
    (二) “经筋”的概念及“经筋”理论第27-30页
      · “经筋”的概念第27页
      · “经筋”理论第27-28页
      · “经筋”理论的进一步发挥第28-30页
  三、关于“理筋”及“正骨理筋”之各家学说第30-34页
    (一) “正骨理筋”之历史沿革第30-31页
    (二) “正骨理筋”之学术流派第31-34页
      · 少林伤科第31页
      · 道家(武当)伤科第31页
      · 平乐郭氏正骨第31-32页
      · 上海石氏伤科第32页
      · 北京刘氏正骨第32-33页
      · 上海魏氏伤科第33页
      · 福建林氏正骨第33-34页
      · 天津苏氏正骨第34页
  四、对“理筋”的现代认识第34-38页
第二部分 姚新苗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第38-58页
  一、姚新苗教授“理筋为先”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实际运用第38-49页
    (一) 骨质疏松治疗中“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体现第38-39页
    (二) 肩凝症治疗中“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体现及临证经验第39-42页
      · 病位病因病机第39-40页
      · 辨证论治第40页
      · 针刀、手法操作及练功第40-41页
      · 医案举隅第41-42页
    (三) 慢性腰腿痛治疗中“理筋为先”思想的体现及临证经验第42-45页
      · 理筋为先——综合运用中医非药物技术手段第42-43页
      · 从风论治、从肝论治——把握整体与局部第43页
      · 练功导引——古今交融、中西交融第43-44页
      · 医案举隅第44-45页
    (四) 姚新苗教授认为中医导引与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主动康复训练理念暗合第45-49页
      · 导引的历史及其要素第45-46页
      · 导引的现状第46页
      · 国内脊柱常见病症的治疗现状第46-47页
      · 导引与现代脊柱康复医学的关系第47-49页
    (五) 针刀技术与理筋手法的结合第49页
  二、姚新苗教授骨伤科学术经验述要第49-58页
    (一) 注重理论探讨,强调中医思辨能力第50-51页
    (二) 重视基础与临床研究,提升科学理念第51-52页
    (三) 科学与经验相结合,求因论治第52-53页
    (四) 以针刀技术、中药为核心,强调中医综合治疗第53-54页
    (五) 练功导引治未病——古今相融、中西交融第54-55页
    (六) 树立中医骨伤疾病的筋骨平衡观第55页
    (七) 继承与发扬,积极创新第55-58页
第三部分 姚新苗教授学术经验的临床及创新研究第58-68页
  一、姚新苗教授的中医综合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第58-63页
    (一) 资料与方法第58-59页
      · 研究对象第58-59页
      · 病例分组第59页
    (二) 治疗方法第59-60页
      · A组中医综合技术治疗第59页
      · B组颈椎牵引配合针灸物理疗法治疗第59-60页
      · 疗效评价第60页
      · 统计学处理第60页
    (三) 结果第60-61页
      · 纳入研究的患者一般情况第60页
      ·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第60页
      ·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月、6月JOA、NDI及VAS评分第60-61页
    (四) 分析与讨论第61-62页
      · 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第61页
      · 姚新苗教授中医综合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第61-62页
      · 姚新苗教授中医综合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第62页
    (五) 小结第62-63页
  二、姚新苗教授“理筋为先”学术思想在股骨颈骨折复位中的创新研究第63-68页
    (一) 股骨颈骨折复位复位技术述要第63-66页
      · 术中利用牵引床牵引复位技术概述第64页
      · 闭合复位法的改良——“股骨头干三维互动闭合复位技术”第64-65页
      · Gotfried复位法第65-66页
    (二) “理筋为先”学术思想的启发下针对复位技术的改进第66-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80页
致谢第80-82页
个人简历第82页

本篇论文共82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姚新苗教授骨伤科学术经验总结及其
颈性眩晕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及范炳
不锈钢复合焊管焊接质量检测方法及
台州市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研
杭州某地铁端头井基坑变形分析
基于项目管理方法及职业能力标准的
芸薹属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MSH1
耐辐射奇球菌反应调节基因突变体dr
浙皖苏鲁晋五省农田生态系统木霉菌
莠去津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
植物叶绿体提取方法比较和两种药用
MAPK途径在烟粉虱—双生病毒互作中
白菜miR158的表达及其在花粉发育中
本氏烟钙调素类似蛋白Nbrgs-CaM抑制
宏基因组测序研究介体烟粉虱中的双
烟草基因组一类微小倒置重复转座元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系统分类Kosakoni
假单胞菌CT25甲基黄嘌呤类物质降解
氯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特
利用家蝇幼虫生物转化餐厨垃圾的研
喹硫磷棉田降解因子及典型土壤微生
三唑锡对非洲爪蟾内分泌干扰作用的
油菜素甾醇对番茄保卫细胞运动的影
西苕溪流域经济林土壤侵蚀和稻田养
省级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联苯菊酯在茶叶生产中使用安全性的
某氨基酸生产企业废气改造治理工程
新型脱附剂的制备及在石油开采区污
电子束与Γ射线辐照对象拔蚌微生物
有色发芽糙米功能营养品质研究
儿茶素类化合物高效可食载体的开发
浙江省主栽茶树品种加工白茶的品质
绿茶挥发性物质及其香型的研究
电子束辐照结合微波加热对鱼糜保鲜
茶黄素和脂溶性茶多酚对加工肉制品
水质和冲泡方式对绿茶茶汤及其抗氧
氯化钙改性稻草秸秆炭制备及其在土
DDT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
临安市河道水环境污染减排方案研究
水湿生植物中Cd和Pb的积累研究
好氧颗粒污泥去除典型雌激素的过程
德清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镉和铜的单一和互作效应对油菜的金
乡村生产性植物景观营造及百合养护
基于大数据法及空间句法的浙大紫金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调查研究
超滤—反渗透应急饮用水处理试验研
浙江书院现状调查及景观营造研究
基于开发潜力评价的城市湿地公园景
杭州市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景观营造及
中外园林花境营造比较与发展趋势研
创意农业园的景观设计研究
基于WebGIS的转基因农产品溯源系统
甘蔗种植区域空间识别提取与面积遥
浙江省稻田“千斤粮万元钱”农作模
褐飞虱鞘脂质代谢酶microRNA的鉴定
稻瘟病菌MoSom1剪切异构体、PKA磷酸
环保型台湾乳白蚁防治药剂研究
褐飞虱亚铁血红素过氧化物酶基因N1
西瓜枯萎病菌FoCdk7、FoCdk9、FoCd
进境苏丹苜蓿草风险分析与评估研究
两种水稻主要病原细菌噬菌体的分离
铁皮石斛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筛选及抗
KR3和Hs1基因聚合对大豆花叶病毒病
稻瘟病菌自噬基因缺失对菌体及其寄
小麦赤霉病菌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研
褐飞虱翅型分化敏感期的研究
猕猴桃抗溃疡病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
大豆孢囊线虫生防真菌的筛选、鉴定
转基因玉米“双抗12-6”草甘膦耐受
烟粉虱隐种和棉花品种对木尔坦棉花
无花果驱虫成分提取及其构效关系研
转哈茨木霉双几丁质酶基因(Ech42+
2015年全国露地蔬菜农药施用大数据
两个拟南芥WRKY基因及本氏烟乙醇酸
N-酰基乙醇胺代谢在番茄防御灰霉病
柑橘褐斑病和黑腐病病原及内生型链
甲维盐在元胡及土壤中的残留行为研
稗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及其与水稻化感
印度梨形孢诱导烟草对青枯病的抗病
褐飞虱唾液蛋白的鉴定与基因功能分
褐飞虱细胞色素单加氧酶基因的功能
农产品中三种氰基菊酯类农药残留的
褐飞虱RNAi-防治候选靶标—2个雌性
水稻穗期稻曲病和灰飞虱的综合防治
印度梨形孢对烟草蛋白质表达影响研
一个籼粳交加倍单倍群体的构建与分
 
名老中医经验论文 针刀治疗论文 中医康复论文 神经根型颈椎病论文 股骨颈骨折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zhenl**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