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7页 |
1.1.1 电动汽车推广与发展的必然性 | 第13-14页 |
1.1.2 国内外电动汽车规模发展概述 | 第14-16页 |
1.1.3 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产生的影响及有序充电的意义 | 第16-17页 |
1.2 多场景有序充电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2.1 居民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2 工作场所电动汽车所有序充电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2.3 道路上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2.4 公交充电站运行策略研究现状 | 第23页 |
1.3 当前存在的多场景充电问题 | 第23-24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24-27页 |
第2章 峰谷分时电价下居民区充电设施白天共享与电动汽车分时段充电策略研究 | 第27-45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居民区充电设施使用与等效分析 | 第28-29页 |
2.3 峰谷分时电价下居民区电动汽车分时段充电策略 | 第29-31页 |
2.4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模型 | 第31-36页 |
2.4.1 动力电池性能及其参数 | 第31-32页 |
2.4.2 动力电池充电原理 | 第32-33页 |
2.4.3 动力电池充电方法 | 第33-34页 |
2.4.4 动力电池充电功率模型 | 第34-36页 |
2.5 算例分析 | 第36-43页 |
2.5.1 基础数据及仿真参数 | 第36-40页 |
2.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3章 统一电价下工作场所充电站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 | 第45-67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工作场所电动汽车不同充电情形及其电价机制分析 | 第46-47页 |
3.3 人工鱼群算法基本理论 | 第47-49页 |
3.3.1 AFSA的行为简介 | 第48页 |
3.3.2 AFSA的行为数学模型 | 第48-49页 |
3.3.3 AFSA的算法流程 | 第49页 |
3.4 基于AFSA的第一种充电情形下电动汽车充电优化研究 | 第49-57页 |
3.4.1 第一种充电情形下电动汽车充电策略选取及其配电系统构成 | 第49-50页 |
3.4.2 第一种充电情形下的电动汽车充电优化模型 | 第50-53页 |
3.4.3 第一种充电情形下的电动汽车充电优化模型求解 | 第53页 |
3.4.4 第一种充电情形下的电动汽车充电算例分析 | 第53-57页 |
3.5 基于AFSA的电动汽车聚合体充电优化研究 | 第57-62页 |
3.5.1 电动汽车聚合体充电优化模型 | 第58-59页 |
3.5.2 电动汽车聚合体充电优化模型求解 | 第59页 |
3.5.3 电动汽车聚合体充电优化算例分析 | 第59-62页 |
3.6 基于AFSA的第二种充电情形下的电动汽车充电优化研究 | 第62-66页 |
3.6.1 第二种充电情形下的电动汽车充电策略选取及其配电系统构成 | 第62页 |
3.6.2 第二种充电情形下的电动汽车充电优化模型 | 第62-64页 |
3.6.3 第二种充电情形下的电动汽车充电优化模型求解 | 第64页 |
3.6.4 第二种充电情形下的电动汽车充电算例分析 | 第64-6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状态电价下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间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 | 第67-87页 |
4.1 引言 | 第67-68页 |
4.2 状态电价下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 | 第68-69页 |
4.3 充电站集群排队模型 | 第69-74页 |
4.3.1 电动汽车用户模型 | 第69-72页 |
4.3.2 充电站模型 | 第72-74页 |
4.4 FCFS排队算法 | 第74-76页 |
4.4.1 FCFS排队系统描述 | 第74页 |
4.4.2 排队算法流程 | 第74-76页 |
4.5 仿真流程 | 第76-77页 |
4.6 算例分析 | 第77-86页 |
4.6.1 基础参数设置 | 第77-80页 |
4.6.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80-8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5章 状态电价下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内电动汽车新型快速充电策略研究 | 第87-105页 |
5.1 引言 | 第87-88页 |
5.2 新型快速充电策略与功率分配模型 | 第88-90页 |
5.2.1 功率平均分配模型 | 第89-90页 |
5.2.2 功率按需分配模型 | 第90页 |
5.3 快速充电站排队模型 | 第90-92页 |
5.3.1 高速公路服务区驶入率模型 | 第91页 |
5.3.2 充电站电动汽车进站流量模型 | 第91页 |
5.3.3 充电站电动汽车到达时刻模型 | 第91页 |
5.3.4 电动汽车等待时间模型 | 第91-92页 |
5.3.5 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模型 | 第92页 |
5.3.6 电动汽车进站起始荷电状态 | 第92页 |
5.3.7 充电设施利用率模型 | 第92页 |
5.4 改进排队算法 | 第92-94页 |
5.5 算例与分析 | 第94-103页 |
5.5.1 基础数据及仿真参数设置 | 第95-97页 |
5.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97-10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6.1 论文结论 | 第105-106页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6.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7-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