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关键技术及运行特性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4-18页 | 1.1.1 太阳能光热发电背景 | 第14-15页 | 1.1.2 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2 槽式太阳能光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9页 | 1.2.1 槽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5页 | 1.2.2 槽式太阳能光热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9页 | 1.3 本课题研究目标、思路及意义 | 第29-30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9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29页 | 1.3.3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理论及运行特性研究 | 第32-59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太阳角度运行规律理论研究 | 第32-35页 | 2.3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理论研究 | 第35-40页 | 2.3.1 聚光器聚光比 | 第35-37页 | 2.3.2 槽式聚光器几何模型 | 第37-40页 | 2.4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光学效率研究 | 第40-44页 | 2.4.1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拦截因子 | 第40-42页 | 2.4.2 槽式太阳能接收器能流分布 | 第42-44页 | 2.5 槽式太阳能镜场运行建模 | 第44-51页 | 2.5.1 槽式太阳能光热转换能量模型 | 第44页 | 2.5.2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镜场运行模型 | 第44-49页 | 2.5.3 槽式太阳能镜场运行特性建模 | 第49-51页 | 2.6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运行特性计算与分析 | 第51-58页 | 2.6.1 聚光器遮挡损失计算与分析 | 第51-53页 | 2.6.2 太阳入射角及入射角修正系数计算与分析 | 第53-55页 | 2.6.3 接收器端部系数的计算与分析 | 第55-56页 | 2.6.4 槽式太阳能聚光器效率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槽式太阳能集热管传热特性的分析与研究 | 第59-80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直通式真空集热管一维传热机理 | 第59-66页 | 3.2.1 传热模型 | 第59-61页 | 3.2.2 接受管传热过程分析 | 第61-62页 | 3.2.3 环形空间传热过程分析 | 第62-64页 | 3.2.4 玻璃管传热过程分析 | 第64-66页 | 3.2.5 集热管向支架的传热 | 第66页 | 3.3 直通式真空集热管二维传热机理 | 第66-69页 | 3.4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出口温度动态模型 | 第69-71页 | 3.5 计算与分析 | 第71-79页 | 3.5.1 接受管吸收到的太阳辐射热能计算分析 | 第71-72页 | 3.5.2 接受管和传热工质(HTF)之间传热计算分析 | 第72-74页 | 3.5.3 接受管和玻璃管之间传热计算分析 | 第74-75页 | 3.5.4 玻璃管和外界环境之间传热计算分析 | 第75-76页 | 3.5.5 集热器瞬时热效率计算分析 | 第76-77页 | 3.5.6 集热器进出口工质温度动态特性仿真 | 第77-7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四章 槽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动力循环系统建模与分析 | 第80-109页 | 4.1 引言 | 第80页 | 4.2 动力循环主要部件 | 第80-94页 | 4.2.1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及镜场 | 第80页 | 4.2.2 过热器和再热器 | 第80-84页 | 4.2.3 蒸汽发生器 | 第84-85页 | 4.2.4 给水预热器 | 第85-86页 | 4.2.5 膨胀油槽 | 第86页 | 4.2.6 汽轮机 | 第86-88页 | 4.2.7 凝汽器 | 第88-90页 | 4.2.8 回热加热器及除氧器 | 第90-91页 | 4.2.9 给水泵 | 第91-92页 | 4.2.10 储热系统TES | 第92-94页 | 4.3 基于TRNSYS平台槽式光热电站建模的仿真模拟 | 第94-99页 | 4.3.1 TRNSYS软件简介 | 第94页 | 4.3.2 系统建模 | 第94-98页 | 4.3.3 太阳能循环工质和动力循环工质 | 第98-99页 | 4.4 光热电站性能模拟与运行特性分析 | 第99-108页 | 4.4.1 模型验证 | 第99-102页 | 4.4.2 槽式太阳能光热电站综合性能仿真模拟 | 第102-10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五章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研究 | 第109-122页 | 5.1 引言 | 第109-110页 | 5.2 内模控制(Internal model controller,IMC)理论 | 第110-114页 | 5.2.1 经典PID控制原理 | 第110-111页 | 5.2.2 内模控制原理 | 第111-112页 | 5.2.3 内模控制器设计理论 | 第112-113页 | 5.2.4 IMC_PID控制器参数整定 | 第113-114页 | 5.3 基于IMC的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出口温度的控制策略 | 第114-121页 | 5.3.1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出口温度简化数学模型 | 第114-116页 | 5.3.2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策略 | 第116-12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六章 槽式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 第122-141页 | 6.1 引言 | 第122页 | 6.2 槽式太阳能跟踪控制系统设计 | 第122-128页 | 6.2.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22-123页 | 6.2.2 传动机构 | 第123页 | 6.2.3 跟踪角度及跟踪策略 | 第123-128页 | 6.3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实验设备 | 第128-131页 | 6.3.1 实验系统介绍 | 第128-129页 | 6.3.2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单元 | 第129-130页 | 6.3.3 气象测试系统 | 第130-131页 | 6.4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跟踪实验 | 第131-135页 | 6.4.1 跟踪实验 | 第131-134页 | 6.4.2 槽式太阳能跟踪误差 | 第134-135页 | 6.5 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实验 | 第135-139页 | 6.5.1 实验相关理论 | 第135页 | 6.5.2 槽式太阳能热性能影响实验 | 第135-13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5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41-143页 | 7.2 主要创新 | 第143-144页 | 7.3 工作展望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54-155页 | 致谢 | 第155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