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
页 |
ABSTRACT | 第10-12
页 |
致谢 | 第12-21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5
页 |
· 引言 | 第21-22
页 |
· 切削加工及其研究进展 | 第22-24
页 |
· 切削加工 | 第22
页 |
· 切削加工刀具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4
页 |
· 涂层刀具 | 第22-23
页 |
· 硬质合金刀具 | 第23
页 |
· 金属陶瓷 | 第23
页 |
· 超硬材料 | 第23-24
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 | 第24-30
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的发展背景 | 第24-26
页 |
· 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及合金成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26-27
页 |
· 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26-27
页 |
· 金属陶瓷的合金成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27
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的发展趋势 | 第27-29
页 |
· 纳米技术及纳米陶瓷/复合陶瓷材料 | 第29-30
页 |
· 纳米技术简介 | 第29-30
页 |
· 纳米陶瓷/复合陶瓷材料 | 第30
页 |
· 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技术 | 第30-32
页 |
· 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技术的发展状况 | 第31-32
页 |
· 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的发展方向 | 第32
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2-33
页 |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33-34
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
页 |
第二章 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制备 | 第35-48
页 |
· 引言 | 第35
页 |
· 实验方案与成分设计 | 第35-38
页 |
· 实验方案 | 第35-36
页 |
· 成分设计 | 第36-38
页 |
· 超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成分设计 | 第37
页 |
· 不同粒度组合的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成分设计 | 第37-38
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的制备 | 第38-44
页 |
· 原料粉末检测 | 第39-40
页 |
· 混料 | 第40-41
页 |
· 成形 | 第41-42
页 |
· 烧结 | 第42-44
页 |
· 脱胶工艺 | 第43
页 |
· 烧结工艺 | 第43-44
页 |
· 试样后处理 | 第44
页 |
· 试样性能测试 | 第44-46
页 |
· 烧结体密度测试 | 第44
页 |
· 抗弯强度测试 | 第44-45
页 |
· 断裂韧性测试 | 第45-46
页 |
· 硬度的测试 | 第46
页 |
· 试样的相分析以及显微组织表征的方法 | 第46-47
页 |
· XRD物相分析以及点阵常数的测定 | 第46-47
页 |
· SEM观察和EDX能谱分析 | 第47
页 |
· TEM观察 | 第47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
页 |
第三章 超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及力学性能 | 第48-67
页 |
· 引言 | 第48
页 |
· 原始粉末粒径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及相组成的影响 | 第48-52
页 |
· 原始粉末粒径对Ti(C,N)基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3
页 |
· TiC/TiN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及相组成的影响 | 第53-60
页 |
· TiC/TiN添加对Ti(C,N)基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2
页 |
· TiC/TiN添加对硬度的影响 | 第60
页 |
· TiC/TiN添加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60-62
页 |
· TiC/TiN添加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62
页 |
· Mo/Co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影响 | 第62-64
页 |
· Mo/Co添加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5
页 |
· 本章小节 | 第65-67
页 |
第四章 不同粒度组合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67-82
页 |
· 引言 | 第67-68
页 |
· 不同粒度组合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影响 | 第68-71
页 |
· XRD物相分析 | 第68
页 |
· 显微组织 | 第68-69
页 |
· EDS能谱分析 | 第69
页 |
· 不同粒度组合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影响 | 第69-71
页 |
· TiC粒度的影响 | 第69-71
页 |
· TiN粒度的影响 | 第71
页 |
· 组合粒度的影响 | 第71
页 |
· 不同粒度组合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1-75
页 |
· TiC/TiN粒度对材料的性能的影响 | 第72
页 |
· TiC/TiN粒度对材料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72-75
页 |
· TiC粒度的影响 | 第72-73
页 |
· TiN粒度的影响 | 第73-74
页 |
· TiC与TiN的粗细粉粒度组合对材料的裂纹扩展的影响 | 第74-75
页 |
· 机理分析 | 第75-80
页 |
· 粒度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75-76
页 |
· 细晶强化 | 第75-76
页 |
· 固溶强化 | 第76
页 |
· 粒度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76-80
页 |
· 金属陶瓷的增韧机理 | 第76-77
页 |
· 晶粒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77-80
页 |
· 晶粒粒度对硬度的影响 | 第80
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
页 |
第五章 超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性能 | 第82-96
页 |
· 引言 | 第82
页 |
· 超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实验 | 第82-91
页 |
· 实验材料 | 第82-83
页 |
· 实验条件 | 第83-84
页 |
· 实验方法 | 第84
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4-91
页 |
· 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 | 第84-86
页 |
· 进给量对刀具寿命的影响 | 第86-88
页 |
· 超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磨损特性 | 第88-91
页 |
· 不同晶粒组合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实验 | 第91-95
页 |
· 实验材料 | 第91
页 |
· 实验条件与方法 | 第91-92
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92-9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
页 |
第六章 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 | 第96-141
页 |
· 引言 | 第96-97
页 |
· 有限元力学基础 | 第97-99
页 |
· 刚粘塑性材料流动基本方程 | 第97-98
页 |
· 粘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98
页 |
· 刚粘塑性有限元的变分原理 | 第98-99
页 |
· 变形与传热过程的耦合分析 | 第99-102
页 |
· 切削加工传热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99-102
页 |
· 热力耦合分析的基本方程 | 第102
页 |
· 切削过程有限元模拟的关键问题 | 第102-109
页 |
· 金属切削中摩擦模型 | 第102-104
页 |
· 切屑与工件的分离和断裂 | 第104-107
页 |
· 切屑分离准则 | 第105
页 |
· 模型实现 | 第105-107
页 |
· 刀具磨损模型 | 第107-109
页 |
· 材料模型的建立 | 第109-115
页 |
· 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09
页 |
· 工件材料模型 | 第109
页 |
· 刀具材料模型 | 第109-113
页 |
· 刀具材料的物理性能 | 第110-111
页 |
· 弹性模量实验测试方法 | 第111-113
页 |
· 网格自适应技术与网格重划分 | 第113-115
页 |
· 网格自适应技术的基本方法 | 第113-114
页 |
· 网格重划分 | 第114-115
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切削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15-119
页 |
· 二维金属切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15-116
页 |
· 二维切削几何模型的简化 | 第115-116
页 |
· 二维金属切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 | 第116
页 |
· 三维金属切削有限元模型 | 第116-117
页 |
· 二维与三维切削模拟结果比较 | 第117-119
页 |
· 超细晶粒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切削模拟 | 第119-124
页 |
· 边界条件和初始化条件 | 第119-120
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20-124
页 |
· 切削力变化 | 第120-121
页 |
· 切削温度变化 | 第121-123
页 |
· 刀具磨损 | 第123-124
页 |
· 不同粒度组合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切削模拟 | 第124-138
页 |
· 金属切削二维有限元模拟结果 | 第125-135
页 |
· 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变化 | 第125
页 |
·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温度场分析 | 第125-129
页 |
·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应力场分析 | 第129-133
页 |
· 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应变场分析 | 第133-135
页 |
· 金属切削三维有限元模拟结果 | 第135-138
页 |
· 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的磨损分析 | 第135-136
页 |
· 切削的温度与等效应力 | 第136-137
页 |
· 参数优化 | 第137-138
页 |
· 不同材料刀具磨损性能对比 | 第138-13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9-141
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141-144
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3
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