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城镇剩余活性污泥的特征、处置及蚯蚓堆肥 | 第11-13页 |
1.1.1 城镇剩余活性污泥特征 | 第11页 |
1.1.2 城镇剩余活性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 第11-12页 |
1.1.3 城镇剩余活性污泥的资源化技术-蚯蚓堆肥 | 第12-13页 |
1.2 高温堆肥及蚯蚓堆肥pH变化特征 | 第13-14页 |
1.2.1 禽畜粪便堆肥pH变化及调理 | 第13页 |
1.2.2 污泥好氧堆肥过程的pH调节 | 第13-14页 |
1.2.3 蚯蚓处理对堆肥pH的改变 | 第14页 |
1.3 堆肥酸碱缓冲体系特征及其对土壤酸碱缓冲体系的影响 | 第14-16页 |
1.3.1 堆肥酸碱缓冲体系特征 | 第14-15页 |
1.3.2 施用堆肥的土壤酸碱缓冲体系特征 | 第15-16页 |
1.4 氮循环与氨氧化过程 | 第16-21页 |
1.4.1 氮循环及其核心过程-氨氧化 | 第16-17页 |
1.4.2 氨氧化过程 | 第17-18页 |
1.4.3 氨氧化细菌(AOB)概述 | 第18-19页 |
1.4.4 氨氧化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1.4.5 堆肥中氨氧化细菌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21-22页 |
2 蚯蚓处理对造粒污泥酸碱缓冲容量及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22-35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23页 |
2.2.3 理化指标测定方法 | 第23-26页 |
2.2.4 PCR-DGGE实验 | 第26-28页 |
2.2.5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2.3.1 蚯蚓对pH和pH缓冲容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蚯蚓对酸缓冲容量(ABC)和碱缓冲容量(ALBC)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3 NH_4~+、NO_3~-、ALBC、ABC、pHBC的相关关系 | 第31-32页 |
2.3.4 蚯蚓处理对污泥氨氧化细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3 温度对蚯蚓处理造粒污泥酸碱缓冲容量的影响 | 第35-4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35页 |
3.2.3 指标测定方法 | 第35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3.1 温度对蚯蚓处理造粒污泥过程pH和pH缓冲容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温度对蚯蚓处理造粒污泥酸缓冲容量(ABC)和碱缓冲容量(ALBC)的影响 | 第37-40页 |
3.3.3 NH_4~+、NO_3~-、ALBC、ABC、pHBC的相关关系 | 第40-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4 蚯蚓处理造粒污泥氨氧化进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43-49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43-44页 |
4.2.3 指标测定方法 | 第44页 |
4.2.4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4.3.1 低有机质下蚯蚓处理对造粒污泥氨氧化进程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2 环境温度对蚯蚓处理造粒污泥氨氧化进程的影响 | 第45-47页 |
4.3.3 粒径大小对氨氧化进程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