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 甜菊糖概述 | 第9-10页 |
· 甜叶菊和甜菊糖 | 第9-10页 |
· 甜菊糖的安全性与功能性 | 第10页 |
· 甜菊糖的组成与分离概述 | 第10-13页 |
· 甜菊糖的结构与组成 | 第10-12页 |
· 甜菊糖的组分分离 | 第12页 |
1.2.3 高纯度莱鲍迪苷 A 的结晶分离 | 第12-13页 |
· 结晶热力学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 溶解度 | 第13-14页 |
· 介稳区 | 第14-15页 |
·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17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 实验和分析方法 | 第17-23页 |
· 甜菊糖基本成分的测定 | 第17页 |
· 结晶溶剂的初选 | 第17-18页 |
· 甜菊糖的结晶分离实验 | 第18-19页 |
· 料液比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18页 |
· 溶剂含水量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18页 |
· 结晶温度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18页 |
· 结晶时间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18-19页 |
· 重结晶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19页 |
2.2.4 莱鲍迪苷 A 的结晶热力学实验 | 第19-20页 |
2.2.4.1 莱鲍迪苷 A 浓度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19页 |
2.2.4.2 莱鲍迪苷 A 溶解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2.4.3 莱鲍迪苷 A 超溶解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2.4.4 莱鲍迪苷 A 介稳区宽度的测定装置 | 第19-20页 |
2.2.5 莱鲍迪苷 A 结晶产品的质量分析 | 第20-23页 |
2.2.5.1 莱鲍迪苷 A 产品的纯度测定 | 第20页 |
2.2.5.2 莱鲍迪苷 A 产品的 DSC 扫描分析 | 第20页 |
2.2.5.3 莱鲍迪苷 A 产品其他质量指标的测定 | 第20-21页 |
· 溶剂残留的测定与去除 | 第21-2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3-46页 |
· 甜菊糖基本成分测定 | 第23页 |
· 结晶溶剂的初选 | 第23-24页 |
· 甜菊糖的结晶分离实验 | 第24-34页 |
· 甲醇结晶甜菊糖的工艺研究 | 第25-29页 |
· 料液比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 甲醇含水量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25-26页 |
· 甲醇结晶温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 甲醇结晶时间的确定 | 第27-28页 |
· 甲醇重结晶实验 | 第28-29页 |
· 乙醇结晶甜菊糖的工艺研究 | 第29-33页 |
· 料液比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29页 |
· 乙醇含水量对甜菊糖结晶效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乙醇结晶温度的确定 | 第30-31页 |
· 乙醇结晶时间的确定 | 第31页 |
· 乙醇重结晶实验 | 第31-33页 |
· 乙醇-甲醇分步结晶甜菊糖的工艺研究 | 第33-34页 |
· 分步结晶工艺中甲醇结晶料液比的确定 | 第33-34页 |
· 分步结晶工艺中甲醇含水量的确定 | 第34页 |
3.4 莱鲍迪苷 A 的结晶热力学实验 | 第34-42页 |
3.4.1 莱鲍迪苷 A 浓度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5页 |
3.4.2 莱鲍迪苷 A 溶解度曲线的测定 | 第35-36页 |
3.4.3 溶剂浓度对莱鲍迪苷 A 溶解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4 醇-水溶液中莱鲍迪苷 A 介稳区的测定 | 第37-39页 |
· 降温速率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搅拌速率对介稳区宽度的影响 | 第40页 |
· 结晶热力学指导结晶工艺的研究 | 第40-42页 |
3.5 莱鲍迪苷 A 产品的质量分析 | 第42-46页 |
3.5.1 莱鲍迪苷 A 产品的纯度测定 | 第42-43页 |
3.5.2 莱鲍迪苷 A 产品的 DSC 扫描分析 | 第43-44页 |
· 产品质量与相关标准的对比 | 第44页 |
3.5.4 莱鲍迪苷 A 产品的溶剂残留测定与去除 | 第44-46页 |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