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s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 杨梅的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1.1 杨梅概述 | 第11-12页 |
1.2 杨梅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功能性成分 | 第12-15页 |
1.2.1 杨梅的主要营养成分 | 第12页 |
1.2.2 杨梅的功能性成分 | 第12-15页 |
1.2.2.1 花色苷 | 第13页 |
1.2.2.2 酚酸 | 第13-14页 |
1.2.2.3 γ-氨基丁酸 | 第14页 |
1.2.2.4 黄酮醇 | 第14-15页 |
1.3 杨梅的主要生产加工和利用 | 第15-16页 |
1.3.1 杨梅汁 | 第15页 |
1.3.2 杨梅酒 | 第15-16页 |
1.4 杨梅加工的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16页 |
2 果酒 | 第16-17页 |
2.1 果酒简介 | 第16页 |
2.2 果酒的历史 | 第16页 |
2.3 果酒的营养价值 | 第16-17页 |
3 果酒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3.1 果酒发酵的研究 | 第17-18页 |
3.2 果酒中甲醇及杂醇油控制的研究 | 第18-19页 |
3.3 果酒澄清工艺的研究 | 第19-20页 |
4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4.1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 | 第20-21页 |
4.2 本项目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4.3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双酵母共混液态酿造杨梅果酒 | 第22-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1.1 材料 | 第22-24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1.1.2 培养基 | 第22-23页 |
1.1.3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1.1.4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1.2.1 工艺流程 | 第24页 |
1.2.2 工艺要点 | 第24-25页 |
1.2.3 测定指标及分析方法 | 第25页 |
1.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5页 |
1.2.5 感官评定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42页 |
2.1 杨梅汁主要组分测定结果 | 第26页 |
2.2 酵母的选择 | 第26-31页 |
2.2.1 酵母菌种的确定 | 第26-28页 |
2.2.2 酵母比例的确定 | 第28-29页 |
2.2.3 多肽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 酒精发酵的单因素试验与分析 | 第31-35页 |
2.3.1 酵母接种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2 发酵温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3 初始pH值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4 初始SO_2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杨梅汁的酒精发酵工艺条件 | 第35-42页 |
2.4.1 影响杨梅果酒的酒精度和总酯含量的因素 | 第36-37页 |
2.4.2 各因素对杨梅果酒酒精度和总酯的响应面分析 | 第37-42页 |
2.5 最优工艺参数的验证试验 | 第42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发酵杨梅果酒陈酿过程中甲醇及杂醇油的构成与变化 | 第43-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3-44页 |
1.1.1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1.1.2 加工工艺 | 第44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1.2.1 样品前处理 | 第44-45页 |
1.2.2 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45页 |
1.2.3 GC测定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6页 |
2.1 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45-46页 |
2.2 甲醇及杂醇油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6-48页 |
2.3 甲醇及杂醇油的香味特征 | 第48-49页 |
2.4 杨梅酒的甲醇及杂醇油含量变化 | 第49-54页 |
2.4.1 发酵杨梅果酒中甲醇及杂醇油含量变化 | 第49-51页 |
2.3.2 陈酿15天杨梅果酒中甲醇及杂醇油含量变化 | 第51-52页 |
2.3.3 陈酿60天后的杨梅果酒中甲醇及杂醇油含量变化 | 第52页 |
2.3.4 陈酿90天后的杨梅果酒中甲醇及杂醇油含量变化 | 第52-53页 |
2.3.5 发酵杨梅果酒陈酿过程中的甲醇及杂醇油对比 | 第53-54页 |
2.5 检验方法有效性的判定 | 第54-56页 |
2.5.1 精密度试验 | 第54-55页 |
2.5.2 回收率试验 | 第55-56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杨梅果酒澄清工艺的研究 | 第57-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0页 |
1.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7-58页 |
1.1.1 试验材料 | 第57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7-58页 |
1.2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58-60页 |
1.2.1 杨梅果酒澄清度和色度测量波长的确定 | 第58页 |
1.2.2 澄清处理方法 | 第58-59页 |
1.2.2.1 离心澄清实验 | 第58页 |
1.2.2.2 皂土澄清实验 | 第58页 |
1.2.2.3 明胶澄清实验 | 第58页 |
1.2.2.4 硅藻土澄清实验 | 第58-59页 |
1.2.2.5 壳聚糖澄清实验 | 第59页 |
1.2.2.6 最佳澄清效果分析 | 第59页 |
1.2.3 壳聚糖的单因素实验 | 第59-60页 |
1.2.3.1 壳聚糖用量对杨梅果酒澄清的影响 | 第59页 |
1.2.3.2 壳聚糖处理时间对杨梅果酒澄清的影响 | 第59页 |
1.2.3.3 壳聚糖处理温度对杨梅果酒澄清的影响 | 第59-60页 |
1.2.4 正交试验 | 第60页 |
1.2.5 壳聚糖最优化条件的澄清实验 | 第60页 |
1.3 测定方法 | 第6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8页 |
2.1 杨梅果酒澄清度和色度测定波长的确定 | 第60-61页 |
2.2 单一澄清剂的澄清实验 | 第61-65页 |
2.2.1 离心澄清实验 | 第61-62页 |
2.2.2 皂土澄清法 | 第62页 |
2.2.3 明胶澄清法 | 第62-63页 |
2.2.4 硅藻土澄清实验 | 第63页 |
2.2.5 壳聚糖澄清实验 | 第63-64页 |
2.2.6 澄清效果对比 | 第64-65页 |
2.3 壳聚糖澄清的单因素试验 | 第65-66页 |
2.3.1 壳聚糖用量对杨梅果酒澄清的影响 | 第65页 |
2.3.2 处理时间对杨梅果酒澄清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2.4 壳聚糖澄清杨梅酒最优条件的确定 | 第66-68页 |
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1 结论 | 第69-70页 |
1.1 双酵母共混液态酿造杨梅酒 | 第69页 |
1.2 发酵杨梅果酒陈酿过程中的甲醇及杂醇油构成与变化 | 第69-70页 |
1.3 杨梅果酒澄清工艺的研究 | 第70页 |
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