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 龙眼肉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 抗氧化作用 | 第13页 |
1.2 免疫调节作用 | 第13页 |
1.3 调节内分泌系统作用 | 第13-14页 |
1.4 抗癌作用 | 第14页 |
1.5 其他作用 | 第14页 |
2 龙眼肉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1 龙眼干 | 第14页 |
2.2 龙眼汁 | 第14页 |
2.3 龙眼罐头 | 第14页 |
2.4 龙眼酒 | 第14-15页 |
2.5 龙眼粉 | 第15页 |
2.6 其他的龙眼产品 | 第15页 |
3 龙眼果实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3.1 日晒 | 第15页 |
3.2 炭火烘烤 | 第15页 |
3.3 热风干燥技术 | 第15-16页 |
3.4 红外热辐射技术 | 第16页 |
3.5 真空干燥技术 | 第16页 |
3.6 微波干燥技术 | 第16页 |
3.7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 | 第16页 |
3.8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 第16-17页 |
4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4.1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的原理及特点 | 第17-18页 |
4.1.1 太阳能干燥技术 | 第17页 |
4.1.2 热泵干燥技术 | 第17-18页 |
4.1.3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技术 | 第18页 |
4.2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技术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4.2.1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技术国内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4.2.2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技术国外研究概况 | 第19页 |
5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龙眼肉护色工艺的研究 | 第20-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20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1.3.1 工艺流程 | 第21页 |
1.3.2 单因素试验 | 第21页 |
1.3.3 正交试验 | 第21页 |
1.4 指标测定 | 第21-23页 |
1.4.1 龙眼肉中PPO和POD酶活的提取及测定 | 第21-22页 |
1.4.2 相对残余酶活的计算 | 第22页 |
1.4.3 色泽的测定 | 第22页 |
1.4.4 龙眼肉干制品的感官评定 | 第22页 |
1.4.5 综合加权值的计算 | 第22-23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3-28页 |
2.1 热烫条件对护色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 不同护色剂对护色效果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 龙眼肉护色工艺的优化 | 第26-28页 |
3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龙眼肉干燥方式的筛选 | 第29-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29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1.3.1 工艺流程 | 第30页 |
1.3.2 干燥方法 | 第30页 |
1.4 指标测定 | 第30页 |
1.4.1 龙眼肉干制品的感官评定 | 第30页 |
1.4.2 单位能耗的计算 | 第30页 |
1.4.3 龙眼肉多糖的提取及测定 | 第30页 |
1.5 评定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1.5.1 食品感官品质评分的多层次综合评定 | 第30-31页 |
1.5.2 不同干燥方法所测指标综合加权值的计算 | 第31页 |
1.6 数据分析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2.1 食品感官品质评分的多层次综合评定 | 第32-33页 |
2.1.1 不同干燥方法感官评定结果 | 第32页 |
2.1.2 模糊评判矩阵和干燥结果的确定 | 第32-33页 |
2.1.3 模糊综合评价总分的计算 | 第33页 |
2.2 不同干燥方法所测指标的综合评定 | 第33页 |
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龙眼肉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特性的分析 | 第34-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35页 |
1.3.1 工艺流程 | 第35页 |
1.3.2 单因素试验 | 第35页 |
1.4 指标测定 | 第35-36页 |
1.4.1 干燥时间和含水率的测定 | 第35页 |
1.4.2 干燥速率的计算 | 第35-36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2.1 龙眼肉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特性 | 第36-42页 |
2.1.1 干燥温度对龙眼肉干燥特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2.1.2 装载密度对龙眼肉干燥特性影响 | 第37-39页 |
2.1.3 转盘转速对龙眼肉干燥特性影响 | 第39-41页 |
2.1.4 龙眼肉厚度对龙眼肉干燥特性影响 | 第41-42页 |
2.2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龙眼肉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第42-48页 |
2.2.1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龙眼肉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 | 第42-46页 |
2.2.2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龙眼肉的动力学模型的求解 | 第46-47页 |
2.2.3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龙眼肉的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47-48页 |
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龙眼肉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工艺的优化 | 第49-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49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9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1.3.1 工艺流程 | 第49页 |
1.3.2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龙眼肉的工艺参数优化 | 第49-50页 |
1.4 指标测定 | 第50页 |
1.4.1 干燥时间和含水率的测定 | 第50页 |
1.4.2 单位能耗的计算 | 第50页 |
1.4.3 龙眼肉多糖的提取及测定 | 第50页 |
1.4.4 龙眼肉干制品的感官评定 | 第5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2.1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50-52页 |
2.2 因素协同效应分析 | 第52-56页 |
2.2.1 三因素对干燥时间的协同效应 | 第52-53页 |
2.2.2 三因素对单位能耗的协同效应 | 第53-54页 |
2.2.3 三因素对龙眼肉多糖含量的协同效应 | 第54-55页 |
2.2.4 三因素对感官品质评分的协同效应 | 第55-56页 |
2.3 龙眼肉太阳能辅助热泵最佳干燥条件的确定 | 第56-57页 |
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龙眼肉干制品的包装贮藏条件的探讨 | 第58-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页 |
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 第58页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1.3.1 工艺流程 | 第59页 |
1.3.2 单因素试验 | 第59页 |
1.3.3 正交试验 | 第59页 |
1.3.4 货架期预测 | 第59-60页 |
1.4 指标测定 | 第60页 |
1.4.1 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60页 |
1.4.2 色泽的测定 | 第60页 |
1.4.3 菌落总数的测定 | 第60页 |
1.5 数据分析 | 第6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2.1 龙眼肉干制品包装贮藏的研究 | 第60-64页 |
2.1.1 不同包装方式对龙眼肉干制品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60-61页 |
2.1.2 不同贮藏温度对龙眼肉干制品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2.1.3 不同含水率对龙眼肉干制品菌落总数的影响 | 第62-63页 |
2.1.4 正交试验 | 第63-64页 |
2.2 龙眼肉干制品货架期的预测 | 第64-66页 |
3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1 结论 | 第67-69页 |
1.1 龙眼肉护色工艺的研究 | 第67页 |
1.2 龙眼肉干燥方式的筛选 | 第67页 |
1.3 龙眼肉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特性的分析 | 第67-68页 |
1.4 龙眼肉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工艺的优化 | 第68-69页 |
1.5 龙眼肉干制品的包装贮藏条件的探讨 | 第69页 |
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
1. 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设备实物图 | 第76-77页 |
2. 无护色和护色处理对比图 | 第77页 |
3. 不同干燥方式效果图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