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前言 | 第1-8
页 |
第一章 学生课堂学习心理分析 | 第8-15
页 |
第一节 学生课堂学习的种种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 | 第8-9
页 |
(一) 被物化的工具 | 第8
页 |
(二) 焦虑状态 | 第8-9
页 |
(三) 厌倦情绪 | 第9
页 |
(四) 学习情绪多变 | 第9
页 |
(五) 缺乏学习动机 | 第9
页 |
第二节 青少年课堂学习心理特征及分析 | 第9-11
页 |
(一) 对课堂的期待心理 | 第9-10
页 |
(二) 对同辈文化的遵从心理 | 第10
页 |
(三) 争强好胜的求异心理 | 第10
页 |
(四) 崇拜权威与排斥成人的心理并存 | 第10-11
页 |
第三节 课堂的集体动力 | 第11-15
页 |
(一) 课堂气氛概述 | 第11-12
页 |
(二) 教师的领导方式 | 第12-13
页 |
(三) 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 第13-14
页 |
(四) 合作与竞争 | 第14-15
页 |
第二章 课堂集体动力对学生的影响 | 第15-21
页 |
第一节 课堂集体动力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 第15-17
页 |
(一) 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对学习的作用 | 第15
页 |
(二) 教师恰当的评价与鼓励对学生的作用 | 第15-16
页 |
(三) 同辈集体的赞许与认可对学生的作用 | 第16-17
页 |
第二节 课堂集体学习的局限 | 第17-18
页 |
(一) 学习个性的发展受到制约 | 第17
页 |
(二) 个体学习的独立性降低 | 第17
页 |
(三) 优异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压力 | 第17-18
页 |
(四) 无法避免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 第18
页 |
第三节 如何发挥课堂集体动力的正面影响 | 第18-21
页 |
(一) 培养最佳学习心态 | 第18-19
页 |
(二) 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 | 第19-20
页 |
(三)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第20-21
页 |
(四) 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 | 第21
页 |
第三章 语文课堂集体动力的特殊性及其教学策略 | 第21-38
页 |
第一节 语文课堂集体动力的特殊表现 | 第22-24
页 |
(一) 学习语文的热情“先天不足” | 第22
页 |
(二) 轻视语文学习技能的培养 | 第22-23
页 |
(三) 对语文课的期待值高 | 第23
页 |
(四) 语文学习存在“求异”心理 | 第23-24
页 |
第二节 提升语文教师的影响力 | 第24-30
页 |
(一) 提高语文教师的心理学素养 | 第24
页 |
(二) 完善语文教师的心理品质 | 第24-28
页 |
(三) 重视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 第28-30
页 |
(四) 培养语文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其人格魅力。 | 第30
页 |
第三节 把握课堂学习的心理流向,选择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 第30-38
页 |
(一)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 第31-33
页 |
(二) 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学习内容,克服课堂疲软心理 | 第33-35
页 |
(三) 设计意犹未尽、兴致不衰的课堂结尾,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 | 第35-36
页 |
(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心理置换,努力达到师生和谐共振 | 第36-38
页 |
结语 | 第38
页 |
后记 | 第38-46
页 |
参考文献 | 第4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