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9页 |
1.1.1 “烟塔合一”的概念及发展 | 第11-13页 |
1.1.2 “烟塔合一”技术的工艺形式 | 第13-15页 |
1.1.3 “烟塔合一”排烟冷却塔的腐蚀环境及破坏状况 | 第15-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9-23页 |
1.2.1 混凝土材料劣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2 钢筋锈蚀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3-25页 |
2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 第25-35页 |
2.1 原材料 | 第25-27页 |
2.2 各混凝土配合比 | 第27-28页 |
2.3 试件制作 | 第28-30页 |
2.3.1 试件尺寸及数量 | 第28-29页 |
2.3.2 试件制备所需设备及工艺 | 第29-30页 |
2.4 试验设计 | 第30-35页 |
2.4.1 模拟腐蚀溶液浸泡试验 | 第30-31页 |
2.4.2 模拟腐蚀溶液电加速浸泡试验 | 第31页 |
2.4.3 试验评价指标 | 第31-35页 |
3 模拟腐蚀溶液浸泡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 第35-57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普通混凝土模拟腐蚀溶液浸泡耐久性变化 | 第35-40页 |
3.2.1 外观形貌 | 第35-36页 |
3.2.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6-40页 |
3.3 高性能混凝土模拟腐蚀溶液浸泡耐久性变化 | 第40-47页 |
3.3.1 外观形貌 | 第40-41页 |
3.3.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1-47页 |
3.4 活性粉末混凝土模拟腐蚀溶液浸泡耐久性变化 | 第47-51页 |
3.4.1 外观形貌 | 第47页 |
3.4.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7-51页 |
3.5 不同混凝土模拟腐蚀溶液下耐久性对比分析 | 第51-55页 |
3.5.1 劈裂抗拉强度损失率 | 第51-53页 |
3.5.2 中性化深度 | 第53-54页 |
3.5.3 氯离子扩散系数 | 第54-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去酸模拟腐蚀溶液浸泡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 第57-87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普通混凝土去酸模拟腐蚀溶液浸泡耐久性变化 | 第57-62页 |
4.2.1 外观形貌 | 第57-58页 |
4.2.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58-62页 |
4.3 高性能混凝土去酸模拟腐蚀溶液浸泡耐久性变化 | 第62-68页 |
4.3.1 外观形貌 | 第62-63页 |
4.3.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3-68页 |
4.4 活性粉末混凝土去酸模拟腐蚀溶液浸泡耐久性变化 | 第68-72页 |
4.4.1 外观形貌 | 第68-69页 |
4.4.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69-72页 |
4.5 不同混凝土在去酸模拟腐蚀溶液下耐久性对比分析 | 第72-75页 |
4.5.1 劈裂抗拉强度损失率 | 第72-73页 |
4.5.2 中性化深度 | 第73-74页 |
4.5.3 氯离子扩散系数 | 第74-75页 |
4.6 不同浸泡环境下各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比 | 第75-84页 |
4.6.1 普通混凝土 | 第75-78页 |
4.6.2 高性能混凝土 | 第78-82页 |
4.6.3 活性粉末混凝土 | 第82-8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5 电厂腐蚀环境下混凝土的寿命预测 | 第87-103页 |
5.1 模拟溶液电加速试验研究 | 第88-90页 |
5.1.1 试件的设计 | 第88页 |
5.1.2 电加速试验过程 | 第88-89页 |
5.1.3 电加速试验的数据分析 | 第89-90页 |
5.2 氯离子侵蚀破坏为主要影响因素的寿命预测 | 第90-101页 |
5.2.1 寿命预测模型 | 第90-92页 |
5.2.2 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结构耐久寿命影响因素参数取值 | 第92-94页 |
5.2.3 基于Monte Carlo法的氯离子侵蚀耐久性寿命预测 | 第94-10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6.1 结论 | 第103-104页 |
6.2 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作者简历 | 第111-11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