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载有机废气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解吸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环境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表面现象的物理化学论文吸附论文
载有机废气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解吸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7页
  1.1 有机废气及有机废气处理现状第13-17页
    1.1.1 有机废气的危害及其主要来源第13-14页
    1.1.2 印刷行业有机废气第14页
    1.1.3 VOCs的处理现状第14-17页
  1.2 活性炭纤维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第18页
    1.2.2 活性炭纤维的基团及微观结构第18-20页
    1.2.3 活性炭纤维的应用第20-21页
    1.2.4 吸附理论及活性炭纤维再生方式第21-23页
    1.2.5 活性炭纤维的改性及功能化第23页
  1.3 微波能应用第23-25页
    1.3.1 微波理论第23-24页
    1.3.2 微波加热的特点和应用第24-25页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5-27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第27-37页
  2.1 主要仪器第27-28页
  2.2 主要试剂第28-29页
  2.3 实验用活性炭纤维第29页
  2.4 实验方案第29-31页
  2.5 实验流程及装置第31-34页
    2.5.1 实验流程图第31-32页
    2.5.2 实验装置第32-34页
  2.6 主要分析方法第34-35页
    2.6.1 吸附及解吸的分析第34-35页
    2.6.2 微波辐照解吸效果的表征第35页
  2.7 微波辐射的防护第35-37页
    2.7.1 通常采用的防护方法第35-36页
    2.7.2 本实验采用的防护措施第36-37页
第三章 活性炭纤维对乙醇和甲苯的动态吸附性能测定第37-47页
  3.1 甲苯和乙醇的物化性质第37页
  3.2 吸附柱中的吸附现象第37-38页
  3.3 活性炭纤维吸附含有机物气体的动态吸附试验第38-45页
    3.3.1 活性炭纤维吸附乙醇的动态吸附实验第38-40页
    3.3.2 活性炭纤维吸附甲苯的动态吸附实验第40-43页
    3.3.3 吸附过程吸附柱温度变化曲线第43-44页
    3.3.4 活性炭纤维含甲苯和乙醇的气体的动态吸附试验第44-45页
  3.4 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乙醇和甲苯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分析第47-61页
  4.1 吸附热力学平衡模型以及吸附动力学模型第47-49页
    4.1.1 吸附热力学平衡模型第47-48页
    4.1.2 吸附动力学模型第48-49页
  4.2 吸附动力学实验设计第49页
  4.3 乙醇吸附动力学实验第49-53页
    4.3.1 较低浓度的乙醇吸附动力学实验第49-50页
    4.3.2 中等浓度的乙醇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0-52页
    4.3.3 较高浓度的乙醇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2-53页
  4.4 甲苯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3-58页
    4.4.1 较低浓度的甲苯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3-55页
    4.4.2 中等浓度的甲苯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5-56页
    4.4.3 较高浓度的甲苯吸附动力学实验第56-58页
  4.5 小结第58-61页
第五章 载有机组分的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辐照解吸第61-75页
  5.1 微波辐照解吸的特点第61页
    5.1.1 微波辐照活性炭纤维再生的特点第61页
    5.1.2 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质分离回收的特点第61页
  5.2 载气的选择第61-63页
    5.2.1 空气环境下微波加热活性炭纤维第62页
    5.2.2 氮气载气第62-63页
  5.3 解吸实验流程第63页
  5.4 载乙醇活性炭纤维解吸实验第63-69页
    5.4.1 单因素试验第63-67页
    5.4.2 正交试验第67-69页
  5.5 载甲苯活性炭纤维解吸实验第69-74页
    5.5.1 单因素试验第69-72页
    5.5.2 正交试验第72-74页
  5.6 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微波辐照对活性炭纤维性能的影响及阻燃剂的负载第75-83页
  6.1 分析仪器第75页
  6.2 微波辐照再生载乙醇活性炭纤维的分析第75-77页
    6.2.1 再生次数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第75-76页
    6.2.2 SEM表征第76-77页
  6.3 微波辐照再生载甲苯活性炭纤维的分析第77-78页
    6.3.1 再生次数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第77-78页
    6.3.2 SEM表征第78页
  6.4 阻燃剂负载对甲苯解吸的影响第78-81页
    6.4.1 活性炭纤维经过阻燃负载后的SEM图对比第79-80页
    6.4.2 负载与未负载的活性炭纤维解吸现象对比第80页
    6.4.3 负载前后解吸液气相色谱分析第80-81页
  6.5 小结第81-83页
第七章 结论第83-87页
  7.1 结论第83-85页
  7.2 本文特色第85页
  7.3 展望第85-87页
致谢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附录第95页

本篇论文共95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载有机废气活性炭纤维的微波解吸研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的视频网站持续使
氯化法湿式脱除冶炼烟气中零价汞的
基于创新扩散模型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芦苇制浆红液中木素磺酸盐性质的研
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改革
木质素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研究
危机传播中新闻媒体的传播力提升
油田压裂返排废液OCF处理工艺实验研
《光明日报》“走转改”、“走基层
过硫酸盐替代反渗透深度处理垃圾渗
2013年人民网和新浪网“两会”专题
典型制药行业废水中VOCs特性研究
电视批评报道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低放射性废水处理中的
大数据时代职业新闻工作者专业素质
DNBF-O3-GAC组合工艺深
台湾媒体环境现况及营销策略之研究
基于自组织递归RBFNN的污泥膨胀智能
中国媒体行业的资本市场适应性研究
活性污泥悬浮液微滤过程中滤饼性质
初创期《申报》特点与经营方式探析
统计方法在稻谷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
试论张季鸾报刊活动及其办报思想
杭州市室内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研究
《每周评论》与五四时期的启蒙舆论
除草剂敌草隆对藻生理生化效应及代
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电视出版新模式
有氧存在下纳米零价铁对多氯联苯降
微生物与纳米颗粒复合体降解有机污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互动传播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氯苯的工
三网融合针对家庭业务的研究
乙酰化改性小麦秸秆吸油剂制备及吸
越南中央电视台《前进中的越南妇女
菌糠对土壤中两种有机磷农药的行为
韩国电视综艺节目在我国的跨文化传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
电视新闻评论主持人意见领袖作用实
硝基扭转角对硝基萘激发态动力学的
大连广播电视台广告营销策略研究
黑土区小流域土壤表层重金属空间变
新媒体环境下大连电视台发展战略研
生物炭对酸性水稻土Cd污染修复研究
大连广播电视台广播业务竞争战略研
东北典型城乡交错带农业土壤中PAEs
大连市三网融合发展研究
南昌某化工厂拆迁场地重金属污染特
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发展规划研
土壤理化性质及磷硫水平对水稻吸收
陕西广电网络公司企业文化重塑研究
聚丙烯酰胺在土壤中吸附规律的研究
春晚的经济学分析
生物炭对氧四环素吸附热力学研究和
产业链视角下的移动阅读数字版权相
滇池产毒微囊藻的时空分布及微囊藻
维基百科用户协同编辑网络局部结构
滇池噬藻体的分离纯化及蓝藻和噬藻
RFID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改性硅藻土对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去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品牌建设研究
聚吡咯固定化介体制备及其调控生物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研
二氧化锰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降解行
基于用户参与的高校图书馆微营销影
三种水华蓝藻种群消长的原位模拟研
基于论文下载数据的研究热点和研究
洱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关键水质影响因
基于网络数据的学术图书评价研究
道路路面径流污染生物净化效果试验
面向电子产品评论的比较关系挖掘
以再生水补给的景观湖中异养菌的耐
飞秒激光的多功能显微操作实验研究
有限密度分层中曝气诱导内波的条件
飞秒激光与石墨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分层水环境曝气诱导内波破坏分层的
基于预变形的激光冲击成形研究
紫外光照和化学预氧化去除水中两种
双深槽高电阻率外延超低电容TVS的研
铁自养反硝化菌去除地下水硝酸盐和
大晶粒多晶Si薄膜的结构特征与光电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模式的设计及
基于非易失存储器应用的钛基纳米晶
成都市郫都区2013-2014年治理黑臭河
蚀刻反应腔部件对制程条件影响及控
西溪湿地原生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关
多晶硅刻蚀中静电吸盘对产品的影响
地质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去除地
基于ArcGIS Engine技术的乡村小水系
45纳米掩膜版缺陷的可成像性研究
水热制备铁碳复合材料及其修复地下
 
甲苯 乙醇 吸附 吸附动力学论文 微波解吸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飘零**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