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 小单孢菌的分类地位 | 第9-11页 |
· 小单孢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 第11-13页 |
· 小单孢菌的分离方法 | 第13-14页 |
· 小单孢菌分类方法 | 第14-19页 |
· 表型信息 | 第14-15页 |
· 细胞化学分析 | 第15-17页 |
· 基因型信息 | 第17-18页 |
· 系统发育信息 | 第18-19页 |
· 红树林根际土壤小单孢菌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6页 |
· 23种红树植物根际土壤样品 | 第22-23页 |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 PCR引物 | 第25-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43页 |
· 23种红树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检验 | 第26页 |
· 小单孢菌的选择性分离、纯化和保藏 | 第26-27页 |
· 分离菌株的分群 | 第27-28页 |
2.2.4 放线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28-31页 |
· 多相分类鉴定 | 第31-43页 |
3 材料结果与分析 | 第43-64页 |
· 23种红树根际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 | 第43-44页 |
· 分离结果 | 第44-46页 |
· 7种红树根际土壤的分离结果 | 第44-46页 |
· 菌株活性分析 | 第46页 |
3.3 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 | 第46-48页 |
3.3.1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 | 第46-47页 |
3.3.2 30株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序结果 | 第47-48页 |
3.4 Micromonospora sp.211018的鉴定 | 第48-64页 |
3.4.1 菌株211018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 | 第48-52页 |
· 菌株211018的形态特征 | 第52-55页 |
· 菌株211018的化学特征 | 第55-59页 |
3.4.4 菌株211018与Micromonospora olivasterospora JCM 7348~T分子杂交 | 第59-60页 |
· 菌株211018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60-62页 |
· 菌株211018的描述 | 第62-64页 |
4 讨论 | 第64-67页 |
· 关于土壤理化参数和分离方法对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 第64页 |
· 关于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小单孢菌鉴定的重要性 | 第64-65页 |
· 关于脂肪酸在鉴定工作中的重要性 | 第65页 |
· 关于鉴定流程的有效设计及鉴定工作的意义 | 第65-67页 |
5 结论 | 第67-69页 |
· 选择性分离小单孢菌的结果 | 第67页 |
· 选择性分离得到的小单孢菌的活性 | 第67页 |
· 确定菌株211018是小单孢菌新种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