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3页 |
1.1 氯化聚乙烯 | 第15-20页 |
1.1.1 氯化聚乙烯的结构 | 第15-16页 |
1.1.2 CPE的制备 | 第16页 |
1.1.3 CPE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1.3.1 原料聚乙烯的品种对CPE性能的影响 | 第16页 |
1.1.3.2 氯含量对CPE相态的影响 | 第16页 |
1.1.3.3 氯含量对CPE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1.1.3.4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对CPE性能的影响 | 第17页 |
1.1.4 氯化聚乙烯的加工工艺 | 第17页 |
1.1.5 氯化聚乙烯的热稳定性 | 第17-19页 |
1.1.6 CPE在阻尼材料方面应用 | 第19-20页 |
1.2 氯磺化聚乙烯 | 第20-23页 |
1.2.1 CSM的制备方法 | 第20页 |
1.2.2 CSM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 第20-22页 |
1.2.2.1 基体树脂 | 第21页 |
1.2.2.2 硫含量 | 第21页 |
1.2.2.3 结晶 | 第21页 |
1.2.2.4 弱结构对于聚合物的影响 | 第21-22页 |
1.2.3 CSM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2.3.1 Cl2和SO_2Cl_2同时使用 | 第22页 |
1.2.3.2 SO_2Cl_2法 | 第22页 |
1.2.3.3 CSM烷基化改性 | 第22页 |
1.2.3.4 耐臭氧性改良 | 第22-23页 |
1.2.4 CSM的应用 | 第23页 |
1.3 聚氯乙烯 | 第23-26页 |
1.3.1 PVC的结构 | 第24页 |
1.3.2 PVC的分类 | 第24页 |
1.3.3 PVC的性能 | 第24-25页 |
1.3.4 PVC的缺点 | 第25页 |
1.3.5 PVC的结晶性 | 第25页 |
1.3.6 PVC的加工特性 | 第25-26页 |
1.3.7 PVC的改性 | 第26页 |
1.4 高分子聚合物阻尼材料的改性方法 | 第26-28页 |
1.4.1 共混改性 | 第27页 |
1.4.2 互穿网络聚合物((IPN) | 第27-28页 |
1.5 CPE/PVC共混体系 | 第28-31页 |
1.5.1 共混温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1.5.2 PVC/CPE的相容性 | 第29页 |
1.5.3 Cl含量对CPE/PVC共混改性的影响 | 第29页 |
1.5.4 改性剂对冲击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1.5.5 PVC/CP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 | 第29-30页 |
1.5.6 PVC/CPE共混物的断面形貌 | 第30页 |
1.5.7 相形态的转变 | 第30页 |
1.5.8 CPE与 PVC热稳定性和降解机理 | 第30-31页 |
1.6 CPE/CSM/PVC三元共混体系 | 第31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31-32页 |
1.7.1 研究的目标 | 第31-32页 |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2页 |
1.8 本实验研究的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CPE/CSM复合材料制备及影响因素 | 第33-53页 |
2.1 前言 | 第3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3-36页 |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33-34页 |
2.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34页 |
2.2.3 常规共混工艺 | 第34页 |
2.2.4 硫化 | 第34-35页 |
2.2.5 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2.2.5.1 硫化特性测试 | 第35页 |
2.2.5.2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第35页 |
2.2.5.3 橡胶加工分析测试 | 第35页 |
2.2.5.4 硫含量滴定测试 | 第35页 |
2.2.5.5 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测试 | 第35页 |
2.2.5.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试 | 第35页 |
2.2.5.7 描量电子显微镜分析测试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2页 |
2.3.1 CPE/CSM常规共混 | 第36-37页 |
2.3.2 CPE与 CSM的相容性 | 第37-38页 |
2.3.3 硫化剂分散情况对CPE/CSM共混性能影响 | 第38-39页 |
2.3.4 CPE/CSM的相分离 | 第39-44页 |
2.3.4.1 CPE与 CSM黏度调整 | 第39-40页 |
2.3.4.2 调整黏度对CPE/CSM力学性能影响 | 第40-42页 |
2.3.4.3 调整黏度对CPE/CSM共混胶相容性影响 | 第42-43页 |
2.3.4.4 CPE/CSM共混胶CSM相分散性表征 | 第43页 |
2.3.4.5 调整黏度对CPE/CSM共混胶相态结构表征 | 第43-44页 |
2.3.5 不同CPE/CSM共混比例对性能影响 | 第44-45页 |
2.3.6 共硫化对共混胶性能影响 | 第45-52页 |
2.3.6.1 共硫化结构的证明 | 第46-49页 |
2.3.6.2 硫化剂用量对CPE性能影响 | 第49-51页 |
2.3.6.3 不同比例CPE/CSM共混胶力学性能影响 | 第51-52页 |
2.4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三章 CPE/PVC共混及阻尼性能、力学性能 | 第53-83页 |
3.1 前言 | 第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53-54页 |
3.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54页 |
3.2.3 液固法CPE-cg-MMA的制备 | 第54-55页 |
3.2.4 混炼 | 第55页 |
3.2.5 硫化 | 第55-56页 |
3.2.6 性能测试 | 第56页 |
3.2.6.1 硫化特性测试 | 第56页 |
3.2.6.2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第56页 |
3.2.6.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56页 |
3.2.6.4 橡胶加工分析测试 | 第56页 |
3.2.6.5 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测试 | 第56页 |
3.2.6.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试 | 第56页 |
3.2.6.7 凝胶渗透色谱 | 第5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82页 |
3.3.1 混炼过程对CPE/PVC共混胶性能影响 | 第56-60页 |
3.3.1.1 混炼方法对CPE/PVC共混胶力学性能影响 | 第57-58页 |
3.3.1.2 混炼方法对CPE/PVC共混胶阻尼性影响 | 第58-59页 |
3.3.1.3 混炼方法对CPE/PVC共混胶相态结构影响 | 第59-60页 |
3.3.2 粘度对CPE/PVC共混胶性能影响 | 第60-66页 |
3.3.2.1 CPE与 PVC等粘共混 | 第61-62页 |
3.3.2.2 粘度对CPE/PVC共混胶力学性能影响 | 第62-64页 |
3.3.2.3 共混黏度对CPE/PVC共混胶相容性影响及阻尼性能 | 第64-66页 |
3.3.3 接枝CPE-cg-MMA对 CPE/PVC共混物性能影响 | 第66-72页 |
3.3.4 硫化CPE对共混物力学与阻尼性能影响 | 第72-77页 |
3.3.4.1 硫化CPE-cg-MMA对 CPE/PVC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 | 第72-74页 |
3.3.4.2 硫化CPE对共混物相容性与阻尼性影响 | 第74-77页 |
3.3.5 配方各组分对共混胶力学性能影响 | 第77-82页 |
3.3.5.1 添加DOP份数对PVC性能影响 | 第77-78页 |
3.3.5.2 混炼温度对CPE强度影响 | 第78页 |
3.3.5.3 炭黑对CPE降解影响 | 第78-80页 |
3.3.5.4 炭黑对CPE/PVC共混胶力学性能影响 | 第80-81页 |
3.3.5.5 改善原料力学性能对共混胶性能影响 | 第81-82页 |
3.4 结论 | 第82-83页 |
第四章 高性能CPE/CSM/PVC三元共混物制备及阻尼性能 | 第83-122页 |
4.1 前言 | 第8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3-84页 |
4.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83页 |
4.2.2 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83页 |
4.2.3 混炼 | 第83-84页 |
4.2.4 硫化 | 第84页 |
4.2.5 性能测试 | 第84页 |
4.2.5.1 硫化特性测试 | 第84页 |
4.2.5.2 物理力学性能测试 | 第84页 |
4.2.5.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84页 |
4.2.5.4 动态热机械性能分析测试 | 第84页 |
4.2.5.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试 | 第8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4-121页 |
4.3.1 CSM/PVC共混物力学及阻尼性能 | 第84-86页 |
4.3.1.1 CSM/PVC共混物力学性能 | 第85页 |
4.3.1.2 CSM/PVC共混物阻尼性能 | 第85-86页 |
4.3.2 不同CPE/CSM共混比三元共混物力学及阻尼性能 | 第86-92页 |
4.3.2.1 不同CPE/CSM共混比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 | 第86-88页 |
4.3.2.2 不同CPE/CSM共混比三元共混物相容性 | 第88-90页 |
4.3.2.3 不同CPE/CSM共混比三元共混物阻尼性能影响 | 第90-92页 |
4.3.3 BIBP对三元共混物力学及阻尼性能影响 | 第92-97页 |
4.3.3.1 添加BIBP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 | 第92-93页 |
4.3.3.2 添加BIBP三元共混物相容性 | 第93-97页 |
4.3.4 CPE-cg-MMA的氯含量对三元共混物性能影响 | 第97-102页 |
4.3.4.1 CPE-cg-MMA的氯含量对三元共混物性能影响 | 第97-98页 |
4.3.4.2 CPE-cg-MMA的氯含量对三元共混物相容性影响 | 第98-101页 |
4.3.4.3 添加BIBP三元共混物阻尼性能 | 第101-102页 |
4.3.5 BIBP添加方式对三元共混物性能影响 | 第102-107页 |
4.3.5.1 BIBP添加方式对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 | 第102-103页 |
4.3.5.2 改变BIBP添加方式对三元共混物相容性影响 | 第103-105页 |
4.3.5.3 改变BIBP的添加方式对三元共混物阻尼性能影响 | 第105-107页 |
4.3.6 调整配方和BIBP添加方式对三元共混物性能影响 | 第107-112页 |
4.3.6.1 调整配方和BIBP添加方式对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 | 第107-108页 |
4.3.6.2 调整配方和BIBP添加方式对三元共混物相容性影响 | 第108-110页 |
4.3.6.3 调整配方和BIBP添加方式对三元共混物阻尼性能影响 | 第110-112页 |
4.3.7 PVC含量对三元共混物性能影响 | 第112-116页 |
4.3.7.1 PVC含量对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 | 第112-113页 |
4.3.7.2 PVC含量对三元共混物相容性影响 | 第113-115页 |
4.3.7.3 PVC含量对三元共混物阻尼性能影响 | 第115-116页 |
4.3.8 PVC聚合度对三元共混物性能影响 | 第116-121页 |
4.3.8.1 PVC聚合度对三元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 | 第116-117页 |
4.3.8.2 PVC聚合度对三元共混物相容性影响 | 第117-119页 |
4.3.8.3 PVC聚合度对三元共混物阻尼性能影响 | 第119-121页 |
4.4 结论 | 第121-122页 |
第五章 CPE/CSM/PVC三元共混物阻尼性能提高实验预期 | 第122-123页 |
结论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