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9-11页 |
(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 第9-10页 |
(二)完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 第10-11页 |
(三)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7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9-2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2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1-2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内涵、动因及特征 | 第22-27页 |
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内涵 | 第22-23页 |
(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 | 第22页 |
(二)应用型高校 | 第22-23页 |
(三)转型发展 | 第23页 |
二、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动因 | 第23-25页 |
(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使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 第23-24页 |
(二)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增强促使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 | 第24-25页 |
(三)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需要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 | 第25页 |
三、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特征 | 第25-27页 |
(一)区域指向性 | 第26页 |
(二)市场导向性 | 第26页 |
(三)地方特色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发展状况 | 第27-38页 |
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工作实践 | 第27-28页 |
二、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经验 | 第28-33页 |
(一)H学院: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型探索 | 第28-30页 |
(二)C理工学院:转型发展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选择 | 第30-32页 |
(三)C科技学院:回归行业本位的转型发展 | 第32-33页 |
三、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一)政府盲目推进转型,忽视工作引导 | 第33-34页 |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地方服务脱节 | 第34页 |
(三)高校转型不够深入,过程流于形式 | 第34-35页 |
(四)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办学定位模糊 | 第35-37页 |
(五)师资队伍实力薄弱,缺乏企业经验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境外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的案例分析 | 第38-53页 |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经验 | 第38-42页 |
(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历史演变 | 第38-39页 |
(二)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发展对我国高校转型的启示 | 第39-42页 |
二、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发展的经验 | 第42-47页 |
(一)芬兰多科技术学院转型发展进程 | 第42-44页 |
(二)芬兰多科技术学院发展对我国高校转型的启示 | 第44-47页 |
三、台湾地区的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发展的经验 | 第47-53页 |
(一)台湾地区技职教育的发展历史 | 第47-48页 |
(二)台湾地区技术学院(科技大学)对我国高校转型的启示 | 第48-53页 |
第五章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实施策略 | 第53-63页 |
一、政府宏观调控,把握整体布局 | 第53-56页 |
(一)政府角色——从“管控型”到“服务型” | 第53-54页 |
(二)管理方式——从“法制化”到“法治化” | 第54-55页 |
(三)信息平台——从“小众化”到“普及化” | 第55-56页 |
二、社会积极参与,树立正确观念 | 第56-57页 |
(一)初步形成社会参与治理机制 | 第56页 |
(二)建立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 第56-57页 |
(三)主动营造职普平等的社会氛围 | 第57页 |
三、企业主动融入,校企合力共建 | 第57-60页 |
(一)鼓励企业主动融入高校参与管理 | 第57-58页 |
(二)完善与试点高校合作发展模式 | 第58-59页 |
(三)搭建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 第59-60页 |
四、高校明确目标,坚持科学转型 | 第60-63页 |
(一)确定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 | 第60-61页 |
(二)树立对外开放办学新观念 | 第61-62页 |
(三)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 第62-63页 |
结束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附录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9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