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
页 |
Abstract | 第7-13
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7
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3-18
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3-15
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18
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8-23
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8-20
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20-22
页 |
·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 第22-23
页 |
·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3-26
页 |
·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3-24
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4-26
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6-27
页 |
第2章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现状 | 第27-46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内涵与功能 | 第27-33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内涵 | 第27-31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特征 | 第31-32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的功能 | 第32-33
页 |
· 西方典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现状 | 第33-38
页 |
· 美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现状 | 第33-34
页 |
· 日本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现状 | 第34-35
页 |
· 俄罗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现状 | 第35-37
页 |
· 以色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现状 | 第37-38
页 |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现状 | 第38-45
页 |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 第38-43
页 |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3-45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
页 |
第3章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构建 | 第46-73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47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目标框架 | 第47-48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主体系统分析 | 第48-63
页 |
· 知识创新子系统 | 第48-50
页 |
· 技术创新子系统 | 第50-56
页 |
· 技术创新扩散子系统 | 第56-61
页 |
· 知识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与技术创新扩散子系统耦合机制 | 第61-63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支撑系统分析 | 第63-72
页 |
· 人才培育子系统 | 第64-66
页 |
· 政府支撑子系统 | 第66-69
页 |
· 社会支撑服务子系统 | 第69-72
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
页 |
第4章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运行研究 | 第73-92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动力机制 | 第73-81
页 |
· 动力机制模型 | 第73-80
页 |
· 动力机制特征 | 第80-81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运行机制 | 第81-88
页 |
· 运行机制的内涵 | 第81-82
页 |
· 运行机制目标框架 | 第82-83
页 |
· 运行机制分析 | 第83-87
页 |
· 各项机制内在关系分析 | 第87-88
页 |
·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 第88-91
页 |
· 运行模式构建 | 第88-90
页 |
· 运行模式分析 | 第90-91
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
页 |
第5章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92-99
页 |
· 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92-93
页 |
· 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遴选 | 第93-98
页 |
· 评价指标概述 | 第93-95
页 |
· 基于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对关键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95-98
页 |
· 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98
页 |
· 本章小结 | 第98-99
页 |
第6章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综合评价 | 第99-121
页 |
· 基于DEA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模型构建 | 第99-105
页 |
· DEA方法的基本概述 | 第99-103
页 |
· 基于DEA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模型设计 | 第103-105
页 |
· 基于DEA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实证分析 | 第105-120
页 |
· 数据的获取 | 第106
页 |
· 主体系统评价 | 第106-112
页 |
· 支撑系统评价 | 第112-116
页 |
· 运行系统评价 | 第116-117
页 |
· 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 第117-120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
页 |
第7章 提升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建设水平的对策 | 第121-129
页 |
· 创造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发展的宏观环境 | 第121-125
页 |
· 营造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社会背景 | 第121-122
页 |
· 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法制建设 | 第122-123
页 |
· 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制度保障 | 第123-124
页 |
· 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主体互动 | 第124-125
页 |
· 创造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发展的中观环境 | 第125-126
页 |
· 建立产业集群 | 第125
页 |
· 完善相关配套协作体系 | 第125-126
页 |
· 创造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发展的微观环境 | 第126-128
页 |
· 建立适应军民结合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 | 第126-127
页 |
· 培育适应军民结合创新的领导者 | 第127-128
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
页 |
结论 | 第129-131
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3
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3-145
页 |
致谢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