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1页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 第21-29页 |
· 合作创新理论 | 第21-26页 |
· 合作创新的概念 | 第21-22页 |
· 合作创新的动机 | 第22-23页 |
· 合作创新的模式 | 第23-25页 |
· 合作创新中风险的类型 | 第25-26页 |
· 装备制造业的界定 | 第26-28页 |
· 装备制造业的内涵 | 第26-27页 |
·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的形成设计 | 第29-40页 |
· 不同合作模式下风险与利益的分配 | 第29-31页 |
· 装备制造业的特征 | 第29-30页 |
· 装备制造业主要的合作创新模式 | 第30页 |
· 合作创新中风险与利益的公平分配 | 第30-31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的选择分析 | 第31-34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原则 | 第31-32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的过程 | 第33-34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方案集的形成 | 第34-36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方案集形成考虑的因素 | 第34-35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方案集形成过程 | 第35-36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集的构造 | 第36-39页 |
· 确立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的目标 | 第36-37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集的构建方法 | 第37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集的构建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DEA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0-51页 |
· 企业合作创新效率的内涵 | 第40页 |
· 数据包络法DEA介绍 | 第40-43页 |
· DEA方法的基本观点 | 第40-42页 |
· DEA对合作创新效率评价的适用性分析 | 第42-43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46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 第43-44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44-46页 |
·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装备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伙伴选择方案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 第51-58页 |
· 实证背景介绍 | 第51-52页 |
·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 数据收集与计算 | 第52-56页 |
· 评价结果和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