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7
页 |
目录 | 第7-9
页 |
第1章.绪论 | 第9-23
页 |
1.1.IP OVER WDM | 第10-15
页 |
1.1.1.WDM技术 | 第10-11
页 |
1.1.2.IP over WDM的网络结构 | 第11-14
页 |
1.1.3.IP over WDM两层间的关系模型 | 第14-15
页 |
1.2.基于可重构WDM的IP传输需要研究的问题 | 第15-17
页 |
1.2.1.光层的可重构技术 | 第15-16
页 |
1.2.2.可重构光网络的控制层 | 第16-17
页 |
1.3.光网络标准化组织和进展 | 第17-18
页 |
1.4.论文主要工作 | 第18-21
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
页 |
第2章.ROADM实现结构 | 第23-41
页 |
2.1.ROADM基本功能和应用 | 第23-27
页 |
· ROADM功能 | 第24-26
页 |
· ROADM的应用 | 第26-27
页 |
2.2.ROADM实现技术 | 第27-34
页 |
2.2.1.实现技术的演进 | 第27-28
页 |
2.2.2.基于解复用器/交换矩阵/复用器结构的ROADM | 第28-30
页 |
2.2.3.基于波长阻断结构的ROADM | 第30-31
页 |
2.2.4.基于WSS结构的ROADM | 第31-34
页 |
2.3.ROADM研究动态及下一步重点 | 第34-36
页 |
2.4.小结 | 第36-38
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
页 |
第3章.光传送网的GMPLS控制平面 | 第41-81
页 |
3.1.GMPLS控制平面 | 第41-52
页 |
· MPLS基本原理 | 第42-44
页 |
· 从MPLS演进到GMPLS | 第44-47
页 |
· GMPLS协议组成 | 第47-52
页 |
3.2.基于物理损伤约束的光层动态路由 | 第52-73
页 |
· 光网络中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 | 第53-56
页 |
· 物理层约束路由下的RWA问题 | 第56-57
页 |
· 逻辑层模型 | 第57-62
页 |
· 物理层约束模型 | 第62-69
页 |
· 数值分析与讨论 | 第69-73
页 |
3.3.GMPLS控制ROADM路由协议(OSPF-TE)扩展 | 第73-76
页 |
· 在ROADM结构中的端口选择性对路由的限制 | 第73-74
页 |
· 扩展路由协议以支持基于约束路由 | 第74-76
页 |
3.4.小结 | 第76-77
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
页 |
第4章.动态光网络下的光监控通道 | 第81-109
页 |
4.1.光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DCN)和开销传输 | 第81-87
页 |
4.1.1.DCN对光网络管理和控制功能的支持 | 第81-83
页 |
4.1.2.光层开销信号 | 第83-86
页 |
4.1.3.DCN和开销信号传送 | 第86-87
页 |
4.2.DWDM中OSC工程实现 | 第87-93
页 |
4.3.GMPLS控制下动态光网络的OSC设计 | 第93-106
页 |
4.3.1.GMPLS控制平面对DCN带宽和性能要求 | 第93-94
页 |
4.3.2.引入电路交换机制以支持动态光网络中OCh信息的传递。 | 第94-96
页 |
4.3.3.支撑GMPLS控制动态光网络的OSC实现方案 | 第96-105
页 |
4.3.4.方案讨论 | 第105-106
页 |
4.4.小结 | 第106-107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
页 |
第5章.ROADM设备工程实现 | 第109-135
页 |
5.1.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 第109-110
页 |
5.2.设计实现 | 第110-129
页 |
5.2.1.系统设计 | 第110-115
页 |
5.2.2.系统的核心机制 | 第115-119
页 |
5.2.3.硬件实现 | 第119-125
页 |
5.2.4.软件实现 | 第125-129
页 |
5.3.试验测试 | 第129-133
页 |
5.3.1.系统功能性测试 | 第129-130
页 |
5.3.2.电磁兼容性测试 | 第130-131
页 |
5.3.3.环境适应性测试 | 第131-132
页 |
5.3.4.互连互通性测试 | 第132-133
页 |
5.4.小结 | 第133-134
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5
页 |
致谢 | 第135-137
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