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1
页 |
ABSTRACT | 第11-13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1
页 |
· 高聚物的结构 | 第13-14
页 |
· 聚合物的取向 | 第14-20
页 |
· 使聚合物发生取向的方法 | 第16-17
页 |
· 取向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 第17-18
页 |
· 拉伸比的影响 | 第17-18
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18
页 |
· 取向聚合物的结构表征方法 | 第18-20
页 |
· 本体结构 | 第18-19
页 |
· 摩擦取向膜和转移膜的结构 | 第19-20
页 |
· 取向聚合物的摩擦学特性 | 第20-28
页 |
· 取向方向的影响 | 第20-22
页 |
· 摩擦系数 | 第20-21
页 |
· 磨损 | 第21-22
页 |
· 多方向(multi-directional)运动中的摩擦与磨损 | 第22
页 |
· 摩擦转移 | 第22-25
页 |
· 取向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22-23
页 |
· PTFE转移膜 | 第23-25
页 |
· 摩擦诱导取向 | 第25-26
页 |
· 取向聚合物的微观摩擦学 | 第26-28
页 |
· 表面形貌观察 | 第26
页 |
· 摩擦学性能 | 第26-27
页 |
· 单轴与双轴拉伸材料的微观摩擦学性能 | 第27-28
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思路 | 第28-31
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1
页 |
第二章 取向聚四氟乙烯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 第41-62
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5
页 |
· 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42
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2-43
页 |
· 摩擦学性能测试 | 第43-44
页 |
· 分析表征方法 | 第44-45
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44
页 |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4-45
页 |
·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 第45
页 |
· 拉曼(Raman)分析 | 第45
页 |
·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 第45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9
页 |
· PTFE拉伸样品的结构 | 第45-50
页 |
· Raman分析结果 | 第45-47
页 |
· SEM观察分析结果 | 第47-49
页 |
· DSC、XRD分析结果 | 第49-50
页 |
· 力学性能 | 第50-51
页 |
· 摩擦学性能 | 第51-55
页 |
· 取向方向的影响 | 第51-52
页 |
· 拉伸比的影响 | 第52-54
页 |
· 润滑介质的影响 | 第54-55
页 |
· 机理探讨 | 第55-59
页 |
· 磨屑分析 | 第55-56
页 |
· 磨损表面AFM分析 | 第56-58
页 |
· 转移膜分析 | 第58-59
页 |
· 结论 | 第59-60
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
页 |
第三章 聚四氟乙烯本体取向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关系 | 第62-100
页 |
第一节 分子量对聚四氟乙烯的取向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72
页 |
· 实验部分 | 第63-64
页 |
· 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63
页 |
· 摩擦学性能测试 | 第63
页 |
· 分析表征方法 | 第63-64
页 |
· 不同分子量的取向PTFE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 第64-67
页 |
· 取向结构 | 第64-65
页 |
· 摩擦学性能 | 第65-67
页 |
· 磨屑形貌 | 第67
页 |
· 不同分子量PTFE共混物的取向结构与摩擦学性能 | 第67-71
页 |
· 取向结构 | 第67-69
页 |
· 摩擦学性能 | 第69-71
页 |
· 结论 | 第71-72
页 |
第二节 结晶度对聚四氟乙烯的取向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85
页 |
· 实验部分 | 第72-73
页 |
· 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72-73
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73
页 |
· 摩擦学性能测试 | 第73
页 |
· 分析表征方法 | 第73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4
页 |
· 取向结构 | 第73-76
页 |
· 力学性能 | 第76-77
页 |
· 摩擦学性能 | 第77-82
页 |
· 磨屑形貌 | 第82-84
页 |
· 结论 | 第84-85
页 |
第三节 拉伸温度对聚四氟乙烯的取向结构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第85-98
页 |
· 实验部分 | 第85-86
页 |
· 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85
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85-86
页 |
· 摩擦学性能测试 | 第86
页 |
· 分析表征方法 | 第86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6-96
页 |
· 取向结构 | 第86-89
页 |
· 力学性能 | 第89-90
页 |
· 摩擦学性能 | 第90-91
页 |
· 磨屑分析 | 第91-96
页 |
· 结论 | 第96-98
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
页 |
第四章 摩擦诱导取向和转移膜取向与摩擦学性能的关系 | 第100-118
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0-101
页 |
· 原料及样品制备 | 第100
页 |
· 摩擦学性能测试 | 第100-101
页 |
· 分析表征方法 | 第101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5
页 |
· 摩擦诱导取向与摩擦学性能的关系 | 第101-107
页 |
· 分子量对摩擦诱导取向的影响 | 第101-103
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103-105
页 |
· 摩擦方向的影响 | 第105
页 |
· 负荷的影响 | 第105-107
页 |
· 转移膜的形成与摩擦学性能 | 第107-115
页 |
· 转移膜的作用 | 第107-108
页 |
· 对偶材质的影响 | 第108-109
页 |
· 对偶粗糙度的影响 | 第109-111
页 |
· 转移膜的特性 | 第111-115
页 |
· 结论 | 第115-117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18
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118-121
页 |
作者简历 | 第121-122
页 |
博士论文工作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 | 第122-123
页 |
致谢 | 第123-12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