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8
页 |
前言 | 第18-22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47
页 |
第一节 保障措施的概念、性质及特征 | 第22-28
页 |
一、 保障措施的概念和性质 | 第22-24
页 |
(一) 保障措施的概念 | 第22-23
页 |
(二) 保障措施的性质 | 第23-24
页 |
二、 保障措施制度的特征 | 第24-28
页 |
(一) 针对的对象 | 第25
页 |
(二) 实施条件 | 第25-26
页 |
(三) 调查程序 | 第26
页 |
(四) 实施手段和期限 | 第26
页 |
(五) 司法审查 | 第26-28
页 |
第二节 保障措施制度的法律渊源 | 第28-39
页 |
一、 美墨双边协定中的“逃避条款” | 第28-29
页 |
二、 GATT1947第19条 | 第29-30
页 |
三、 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的201条款 | 第30-33
页 |
(一) 主管机关 | 第30
页 |
(二) 采取保障措施的条件 | 第30-31
页 |
(三) 调查、裁决和建议 | 第31-32
页 |
(四) 总统采取行动 | 第32-33
页 |
(五) 行动的监督、修改和终止 | 第33
页 |
四、 《保障措施协定》 | 第33-38
页 |
(一) 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 | 第34-35
页 |
(二) 实施保障措施的程序 | 第35-36
页 |
(三) 保障措施的形式和实施方式 | 第36-37
页 |
(四) 临时保障措施 | 第37
页 |
(五) 保障措施的期限、实施频度及审议 | 第37
页 |
(六) 补偿与报复 | 第37-38
页 |
(七) 保障措施委员会的职能 | 第38
页 |
五、 WTO其他协定中的保障措施条款 | 第38-39
页 |
第三节 保障措施与贸易保护 | 第39-45
页 |
一、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 第39-41
页 |
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 | 第41
页 |
三、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第41-42
页 |
(一) 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 第42
页 |
(二) 加剧了贸易的不公平 | 第42
页 |
(三) 严重侵蚀了WTO的原则和规则 | 第42
页 |
四、 保障措施的经济、政治分析 | 第42-45
页 |
小结 | 第45-47
页 |
第二章 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上)--不可预见的发展与进口增长 | 第47-65
页 |
第一节 不可预见的发展 | 第47-55
页 |
一、 什么构成“不可预见的发展” | 第47-51
页 |
(一) “不可预见的发展”的概念 | 第47
页 |
(二) “不可预见的发展”的发生的时间 | 第47-49
页 |
(三) 贸易转移能否构成“不可预见的发展” | 第49
页 |
(四) “不可预见的发展”是否应当与一成员承担的WTO义务相联系 | 第49-51
页 |
二、 “不可预见的发展”是否WTO成员采取保障措施的前提条件 | 第51-55
页 |
(一) GATT1994第19条与SA在规定上的差异 | 第51-53
页 |
(二) 国内法与WTO协定的冲突 | 第53-55
页 |
第二节 进口增长 | 第55-62
页 |
一、 进口增长的概念 | 第55-57
页 |
(一) 绝对数量增长 | 第56
页 |
(二) 相对增长 | 第56-57
页 |
二、 进口增长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 第57-61
页 |
(一) 进口是“最近的”和“突然的” | 第57-60
页 |
(二) 进口增长是“急剧和显著的” | 第60-61
页 |
三、 进口增长的变化趋势 | 第61-62
页 |
第三节 “不可预见的发展”与进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 第62-64
页 |
一、 是针对特定产品,而不是笼统的影响 | 第62-63
页 |
二、 两者具有时间上的关联性 | 第63-64
页 |
小结 | 第64-65
页 |
第三章 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下)--严重损害与因果关系 | 第65-92
页 |
第一节 国内产业遭受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 | 第65-77
页 |
一、 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的定义 | 第65-69
页 |
(一) 特定进口产品的确定 | 第65-66
页 |
(二) 同类或直接竞争性产品的确定 | 第66-68
页 |
(三) 生产与进口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定义 | 第68-69
页 |
二、 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的确定 | 第69-77
页 |
(一) 必须审查第·条列举的每个因素 | 第69-71
页 |
(二) 产业状况的重大全面损害 | 第71-73
页 |
(三) 主管机关提供有关证据及合理充分解释的义务 | 第73-74
页 |
(四) 严重损害威胁 | 第74-77
页 |
第二节 因果关系 | 第77-89
页 |
一、 因果关系的含义 | 第77-79
页 |
(一) 因果关系的概念 | 第77-78
页 |
(二) 美国法律关于因果关系的定义 | 第78-79
页 |
二、 确定因果关系的标准 | 第79-81
页 |
(一) “重要原因”标准与“实质性原因”标准 | 第79-80
页 |
(二) 进口增长“本身”是否必须造成“严重损害” | 第80-81
页 |
三、 因果关系的具体分析 | 第81-87
页 |
(一) 因果关系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 第81-83
页 |
(二) 客观证据及合理充分的解释 | 第83
页 |
(三) 同步性分析 | 第83-85
页 |
(四) 竞争条件分析 | 第85-87
页 |
四、 不归咎原则 | 第87-89
页 |
(一) 区分进口造成的损害和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 | 第87-88
页 |
(二) 是否需要量化各种因素的影响 | 第88-89
页 |
(三) 是否需要评估各种因素的“累计影响” | 第89
页 |
小结 | 第89-92
页 |
第四章 保障措施的具体实施 | 第92-126
页 |
第一节 采取保障措施前的调查和裁定 | 第92-94
页 |
一、 调查 | 第92-94
页 |
(一) 申请 | 第92
页 |
(二) 立案 | 第92-93
页 |
(三) 调查 | 第93-94
页 |
二、 裁定 | 第94
页 |
第二节 保障措施的实施形式和期限 | 第94-100
页 |
一、 保障措施的实施形式 | 第94-99
页 |
(一) 征收或提高关税 | 第95-96
页 |
(二) 数量限制 | 第96-97
页 |
(三) 关税配额 | 第97-99
页 |
(四) “灰色区域措施”的禁止 | 第99
页 |
二、 保障措施的期限和审议 | 第99-100
页 |
第三节 保障措施的实施限度 | 第100-111
页 |
一、 SA第·条第一句规定的标准 | 第100-109
页 |
(一) 仅在防止或补救严重损害所必要的限度内实施保障措施 | 第100-102
页 |
(二) 是否需要在采取保障措施时证明保障措施的正当性 | 第102-104
页 |
(三) 保障措施能否超出调查机关和申请人建议的范围 | 第104-106
页 |
(四) 保障措施是否可以用于调整其他因素造成的损害 | 第106-109
页 |
二、 第·条第二句和第·条(a)对数量限制的规定 | 第109-111
页 |
(一) 第·条第二句 | 第109
页 |
(二) 第·条(a)的规定 | 第109-111
页 |
第四节 通知和磋商义务 | 第111-120
页 |
一、 通知 | 第111-116
页 |
(一) 成员应当通知的措施 | 第111
页 |
(二) 通知内容 | 第111-113
页 |
(三) 通知时间 | 第113-116
页 |
二、 磋商 | 第116-120
页 |
(一) 有关提议措施的足够信息 | 第116-118
页 |
(二) 提供信息的方式 | 第118-119
页 |
(三) 为磋商提供足够的时间 | 第119-120
页 |
(四) 磋商本身的充分性 | 第120
页 |
第五节 贸易补偿与中止减让 | 第120-124
页 |
一、 贸易补偿 | 第121
页 |
二、 中止减让 | 第121-124
页 |
小结 | 第124-126
页 |
第五章 保障措施制度中的对应性原则 | 第126-157
页 |
第一节 对应性原则的含义 | 第126-129
页 |
一、 对应性原则的法律依据 | 第126-127
页 |
二、 对应性原则的适用对象 | 第127-129
页 |
第二节 对应性原则的要求 | 第129-137
页 |
一、 作出损害裁定的进口范围和被采取保障措施的进口范围的一致性 | 第129-131
页 |
二、 范围不一致时的证明义务 | 第131-137
页 |
(一) 关于主管机关提供合理充分解释的一般要求 | 第131-132
页 |
(二) 主管机关是否需要单独说明被排除的进口造成的影响 | 第132-134
页 |
(三) 是否存在“微量例外(de minimus exception)” | 第134-135
页 |
(四) 主管机关能否作出分别的裁决 | 第135-136
页 |
(五) 关于举证责任 | 第136-137
页 |
第三节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排除 | 第137-151
页 |
一、 GATT1994第24条的来历和法律意义 | 第137-139
页 |
二、 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的判断 | 第139-142
页 |
三、 GATT1994第24条提供的抗辩 | 第142-148
页 |
(一) GATT1994第24条对违反GATT1994第19条的抗辩 | 第142-145
页 |
(二) GATT1994第24条对违反SA第2条的抗辩 | 第145-147
页 |
(三) 援引第24条抗辩的条件 | 第147-148
页 |
四、 SA脚注1的理解与适用 | 第148-151
页 |
(一) 脚注1的法律相关性 | 第148-149
页 |
(二) 脚注1是否构成SA第2.2条的例外 | 第149-151
页 |
第四节 特定产品的排除 | 第151-155
页 |
一、 保障措施实施中的产品排除与反倾销调查中产品排除的区别 | 第151-152
页 |
(一) 法律依据 | 第151-152
页 |
(二) 实施效果 | 第152
页 |
二、 美国-钢铁案中的产品排除实践 | 第152-154
页 |
(一) 法律依据 | 第152
页 |
(二) 具体程序 | 第152-154
页 |
三、 特定产品排除的对应性分析 | 第154-155
页 |
小结 | 第155-157
页 |
第六章 保障措施制度中的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 | 第157-174
页 |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 第157-159
页 |
一、 有关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 第157-158
页 |
二、 GATT/WTO实践对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 第158-159
页 |
第二节 SA第·条中的发展中国家的认定 | 第159-167
页 |
一、 出口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认定 | 第160-161
页 |
二、 认定发展中国家身份的标准 | 第161-164
页 |
三、 举证责任 | 第164-165
页 |
四、 排除发展中国家的裁定 | 第165-167
页 |
第三节 SA第·条规定的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 | 第167-172
页 |
一、 发展中国家豁免保障措施的条件 | 第167-169
页 |
二、 发展中国家豁免保障措施的方式 | 第169-172
页 |
(一) 标明被豁免的发展中国家名单及其进口份额 | 第169-170
页 |
(二) 豁免发展中国家的方法 | 第170-171
页 |
(三) 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 | 第171-172
页 |
小结 | 第172-174
页 |
第七章 特殊保障措施 | 第174-204
页 |
第一节 农产品特殊保障措施 | 第174-177
页 |
一、 农产品特殊保障措施的触发水平 | 第174-175
页 |
(一) 以进口量相对于国内消费量的比例为基础确定触发水平 | 第175
页 |
(二) 以产品进口价格确定触发水平 | 第175
页 |
二、 农产品特殊保障措施的形式和实施 | 第175-177
页 |
(一) 农产品特殊保障措施的形式 | 第175-176
页 |
(二) 农产品特殊保障措施的实施 | 第176-177
页 |
第二节 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措施 | 第177-189
页 |
一、 纺织品贸易体制与GATT体制的一体化过程 | 第177-178
页 |
二、 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措施中的特殊问题 | 第178-189
页 |
(一) 非最惠国待遇原则 | 第178-179
页 |
(二) 国内产业定义 | 第179-183
页 |
(三) 严重损害归因 | 第183-186
页 |
(四) 纺织品过渡性保障措施的实施及某些产品的优惠及不适用 | 第186-187
页 |
(五) TMB的作用 | 第187-189
页 |
第三节 针对中国的特别保障措施 | 第189-203
页 |
一、 特别保障措施的法律渊源 | 第189-191
页 |
(一) GATT特别保障措施实践 | 第189-190
页 |
(二) 美国贸易法的406条款 | 第190-191
页 |
二、 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入世议定书》特别保障条款修订国内法 | 第191-196
页 |
(一) 美国增加421条款 | 第192-193
页 |
(二) 欧盟针对中国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 | 第193-196
页 |
三、 针对中国的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 | 第196-199
页 |
(一) 歧视性 | 第196
页 |
(二) 实施条件 | 第196
页 |
(三) 国内产业损害标准 | 第196-197
页 |
(四) 采取保障措施的程序 | 第197-198
页 |
(五) 贸易转移 | 第198-199
页 |
(六) 中止减让 | 第199
页 |
四、 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保障措施 | 第199-203
页 |
(一) 条件和程序 | 第199-200
页 |
(二) 美国的纺织品配额自由化及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 | 第200-203
页 |
小结 | 第203-204
页 |
结论 | 第204-210
页 |
参考文献 | 第210-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