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7
页 |
前 言 | 第17-25
页 |
背景: 与中国有关的地标性案例 | 第17
页 |
一、 国内外现状 | 第17-19
页 |
1、 东方不亮、西方亮 | 第18
页 |
2、 法理的时代性创新 | 第18
页 |
3、 “当务之急”的争议性法律问题 | 第18-19
页 |
4、 学术方面的起步 | 第19
页 |
二、 论文的实用价值 | 第19-22
页 |
1、 知己知彼与国际接轨 | 第19-20
页 |
2、 增加灵活性,降低商业成本与风险 | 第20
页 |
3、 国企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 | 第20-21
页 |
4、 提供立法者围堵经验 | 第21
页 |
5、 法律人的另一新专业 | 第21-22
页 |
三、 论文的理论意义 | 第22-23
页 |
四、 论文准备 | 第23
页 |
五、 思路与方法 | 第23-25
页 |
离岸信托资料处理的法律分析与建构 | 第25-162
页 |
第一编: 理论编:信托资料处理的基础 | 第25-65
页 |
第一章: 实体法:信托制度的概念分析 | 第25-42
页 |
第一节: 信托制度的概念分析 | 第27-32
页 |
一、 本质:是责任与利益分离的设计 | 第27-28
页 |
二、 背景:是合法地规避法律性设计 | 第28-29
页 |
三、 功能:是财产转移与财产管理的设计 | 第29-32
页 |
1、 设立方式的灵活 | 第29-30
页 |
2、 法律关系的长期规划 | 第30-31
页 |
3、 财产的性质有弹性 | 第31
页 |
4、 对受益人的保障 | 第31-32
页 |
四、 趋势:财产管理功能的强调 | 第32
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承认离岸信托的困难 | 第32-35
页 |
一、 困难点 | 第33-34
页 |
1、 权利说 | 第33
页 |
2、 法律关系 | 第33
页 |
3、 法律行为 | 第33
页 |
4、 财产权机能 | 第33-34
页 |
二、 原因 | 第34-35
页 |
第三节: 信托概念的法理分析—确定性 | 第35-42
页 |
一、 “意愿”的确定 | 第35-37
页 |
1、 意愿的确实 | 第35-36
页 |
2、 意愿的确认 | 第36-37
页 |
3、 意愿的正确 | 第37
页 |
二、 信托主体的确定 | 第37-40
页 |
1、 无法具体定义的 | 第37
页 |
2、 无法确定数量的 | 第37-38
页 |
3、 无法明确指认的 | 第38
页 |
4、 无法确定性质的 | 第38-39
页 |
5、 将来的财物 | 第39-40
页 |
6、 与成立信托意愿无关的财物 | 第40
页 |
三、 信托客体的确定 | 第40-42
页 |
1、 固定式的信托(fixed trusts) | 第41
页 |
2、 裁决性的信托(discretionary trusts) | 第41-42
页 |
第二章: 程序法:信托的国际认可—海牙信托公约 | 第42-65
页 |
第一节: 背景与发展 | 第44-45
页 |
第二节: 公约的基本立场与原则 | 第45-47
页 |
一、 基本立场 | 第45-47
页 |
1、 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国内法 | 第45-46
页 |
2、 尊重国际私法既有的原则 | 第46
页 |
3、 应避免因各国国内法的差异引起的争议 | 第46
页 |
4、 应避免处理他国国内法律事务的复杂性与不便 | 第46-47
页 |
二、 信托的基本性质 | 第47
页 |
第三节: 海牙信托公约的结构 | 第47-50
页 |
一、 公约的适用范围 | 第47-48
页 |
二、 认可的裁量权 | 第48-49
页 |
三、 认可的方式 | 第49
页 |
四、 认可的程度 | 第49
页 |
五、 认可的时间追朔力 | 第49-50
页 |
六、 认可的地域限制 | 第50
页 |
第四节: 海牙公约的内容 | 第50-54
页 |
一、 信托的生效条件 | 第50-54
页 |
1、 信托行为的方式 | 第51
页 |
2、 信托资产是否有效地转移 | 第51-54
页 |
A、 形式要件 | 第52-53
页 |
B、 实质要件 | 第53-54
页 |
第五节: 有关“法律适用”的法律分析 | 第54-60
页 |
一、 适用法律的选择是否有效? | 第54-55
页 |
二、 准据法的调整范围 | 第55-56
页 |
三、 准据法的产生 | 第56-59
页 |
1、 自由主观选定准据法 | 第56
页 |
2、 客观推定准据法 | 第56-58
页 |
3、 分割及选择准据法的权利 | 第58
页 |
4、 随时更换准据法的权利 | 第58
页 |
5、 实务要点 | 第58-59
页 |
四、 选择准据法的限制 | 第59-60
页 |
1、 信托履行地法(law of administration) | 第59-60
页 |
2、 管辖法院地法(Law of the forum) | 第60
页 |
3、 公序良俗 | 第60
页 |
第六节: 我的问题及我见 | 第60-65
页 |
一、 我的问题 | 第61-63
页 |
1、 多于一个的经常居住地或住所时 | 第61-62
页 |
2、 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住所的 | 第62-63
页 |
3、 四个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确定 | 第63
页 |
二、 我的建议 | 第63-65
页 |
第二编: 信托契据的法律分析与建构 | 第65-96
页 |
第一章: 信托契据的法律分析 | 第65-70
页 |
第一节: 信托契据的本质 | 第66-68
页 |
一、 信托契据,是法律环境的提供者 | 第66-67
页 |
二、 信托契据,是“契约”?或“宣言”? | 第67-68
页 |
第二节: 信托契据的形成 | 第68-70
页 |
一、 信托契据是否是信托成立的必要条件? | 第68
页 |
二、 信托契据的形式条件:公示或登记? | 第68-70
页 |
第二章: 信托契据的基本结构 | 第70-82
页 |
第一节: 离岸信托的当事人 | 第71-79
页 |
一、 信托创立人 | 第71-72
页 |
1、 适格 | 第71-72
页 |
二、 受托人 | 第72-73
页 |
1、 适格 | 第72
页 |
2、 受托人与信托创立人的关系 | 第72-73
页 |
A、 信托创立人可否自任受托? | 第72-73
页 |
B、 可否不指定受托人? | 第73
页 |
C、 更换受托人的权力 | 第73
页 |
三、 受益人 | 第73-75
页 |
1、 适格 | 第73-74
页 |
2、 信托创立人与受益人的关系 | 第74-75
页 |
A、 受益人从缺时 | 第74-75
页 |
B、 信托创立人或受托人可否也为受益人? | 第75
页 |
四、 信托的监管人(protector) | 第75-79
页 |
1、 适格 | 第75
页 |
2、 监管人的设立之必要性 | 第75-76
页 |
3、 监管人的地位 | 第76-79
页 |
A、 监管人的权力与义务 | 第76-77
页 |
B、 解任及再选任 | 第77-78
页 |
C、 监管人更换受托人的权利 | 第78-79
页 |
第二节: 信托资产 | 第79-80
页 |
第三节: 信托的目的与性质 | 第80-82
页 |
一、 信托目的 | 第80
页 |
二、 信托的性质 | 第80-82
页 |
第三章: 信托契据的条款分析 | 第82-96
页 |
第一节: 信托契据的基本条款 | 第83-85
页 |
一、 适用法律条款 | 第83
页 |
二、 生效时间条 | 第83-85
页 |
第二节: 信托契据的特别条款 | 第85-91
页 |
一、 反威胁条款(anti—duress clause) | 第85-87
页 |
二、 飞行条款(flight clause) | 第87-89
页 |
三、 盲人条款(blind trust provision) | 第89
页 |
四、 免责条款 | 第89-91
页 |
1、 免责条款的内容 | 第89-90
页 |
2、 免责条款的形式 | 第90-91
页 |
第三节: 信托契据的附件:意愿书 | 第91-93
页 |
一、 性质:非正式的文件 | 第91-92
页 |
二、 意愿书的重点内容 | 第92-93
页 |
1、 监管人的权限 | 第92
页 |
2、 保密要求 | 第92-93
页 |
第四节: 信托契据的写作经验谈 | 第93-96
页 |
一、 词汇定义清楚 | 第93
页 |
二、 执行方法的明确 | 第93-94
页 |
三、 形式要求 | 第94
页 |
四、 见证人 | 第94
页 |
五、 避免不必要的内容 | 第94-96
页 |
第三编: 信托资料处理的法律分析与建构 | 第96-162
页 |
第一章: 信托资料处理的法律分析 | 第96-100
页 |
第一节: 信托资料处理的法律趋势 | 第97-98
页 |
第二节: 衡平义务说 | 第98-100
页 |
第二章: 资料收集的法律责任 | 第100-119
页 |
第一节: 采集资料的责任归属 | 第102-104
页 |
第二节: 采集资料的内容要求 | 第104-107
页 |
一、 信托资料的分类与来源 | 第104-105
页 |
1、 信托创立人的资料 | 第104
页 |
2、 受益人的资料 | 第104-105
页 |
3、 信托内部资料 | 第105
页 |
4、 外部资料 | 第105
页 |
二、 信托资料是否足够? | 第105-107
页 |
1、 处分条款 | 第105-107
页 |
2、 管理条款 | 第107
页 |
第三节: 被通知的义务 | 第107-114
页 |
一、 外部法律焦点问题的产生 | 第107-108
页 |
二、 外部法律焦点问题的内容 | 第108-114
页 |
1、 对中介人的依赖(Reliance) | 第108-109
页 |
2、 受托人授权的其他管理人士 | 第109-112
页 |
A、 监督责任的产生 | 第109
页 |
B、 监督责任的内容 | 第109-110
页 |
C、 监督的态度 | 第110
页 |
D、 监督的方法 | 第110-111
页 |
E、 来金条款(Lucking Clause) | 第111-112
页 |
a、 内容 | 第111
页 |
b、 形式 | 第111
页 |
c、 有效性 | 第111-112
页 |
d、 背景原因的重要性 | 第112
页 |
3、 其他新任受托人 | 第112-114
页 |
第四节: 背景资料的风险管理 | 第114-119
页 |
一、 法律构定性信托的产生 | 第114-115
页 |
二、 洗钱等罪行的参与 | 第115-116
页 |
三、 违反信托法?抑或刑法? | 第116
页 |
四、 应如何避免对第三者承担责任的危险? | 第116-119
页 |
1、 信托创立人是否是信托资产的所有人,而无第三者的业权? | 第117
页 |
2、 信托创立人是否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 第117
页 |
3、 信托创立人是否有破产的迹象?他是否企图逃避债主? | 第117-118
页 |
4、 信托创立人成立信托的原因与目的都合法吗? | 第118-119
页 |
第三章: 资料的使用的法律界限 | 第119-122
页 |
第一节: 也是另一个信托的受托人时 | 第120-121
页 |
第二节: 其他信托当事人,可能滥用信任 | 第121-122
页 |
第四章: 资料的机密性的法律根据 | 第122-128
页 |
第一节: 机密性的法律根据 | 第123-125
页 |
一、 为信托责任而保密! | 第123-124
页 |
二、 保密法规 | 第124-125
页 |
第二节: 法律机制 | 第125-126
页 |
一、 保密协定 | 第125-126
页 |
二、 明确的条款(Express Provisions) | 第126
页 |
第三节: 保护秘密的法律责任 | 第126-127
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127-128
页 |
第五章: 资料的披露——受益人“知”的权利 | 第128-153
页 |
第一节: 受益人“知”或“被知会”的法律地位 | 第130-133
页 |
一、 受托人有知会的义务说 | 第130-131
页 |
二、 延迟知会的理由 | 第131-132
页 |
三、 知会的程度 | 第132-133
页 |
第二节: 受益人“知”的法律途径 | 第133-134
页 |
一、 一般途径:受托人为两个主人服务的原则 | 第133
页 |
二、 法律途径:发现程序 | 第133-134
页 |
第三节: 受益人“知”的内容 | 第134-138
页 |
一、 受益人知权的发展 | 第134-136
页 |
1、 传统的说法:有限制说 | 第134-135
页 |
2、 近年的发展:无限制说 | 第135
页 |
3、 我的意见 | 第135-136
页 |
二、 受益人被限制知权的分类 | 第136-138
页 |
1、 受托人应“可”拒绝受益人的文件 | 第136-137
页 |
2、 受托人绝对不应对受益人公开的资料 | 第137
页 |
3、 受托人可随时向受益人披露的文件 | 第137-138
页 |
三、 受益人的知权应否被限制的判断原则 | 第138
页 |
1、 无关联 | 第138
页 |
2、 保密 | 第138
页 |
3、 损害 | 第138
页 |
4、 受托人无权公布的资料 | 第138
页 |
第四节: 常有争议的焦点文件 | 第138-143
页 |
一、 法律意见书 | 第139-142
页 |
1、 理论:受益人的权利说 | 第139-140
页 |
2、 实务:有限制的权利说 | 第140
页 |
3、 争议的原因:受托人的私隐权 | 第140-142
页 |
A、 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 | 第140-141
页 |
B、 公司难分明 | 第141
页 |
C、 判断的方法:律师的负责对象 | 第141-142
页 |
(a)、 受益人 | 第142
页 |
(b)、 受托人 | 第142
页 |
(c)、 信托本身 | 第142
页 |
二、 公司资料 | 第142-143
页 |
第五节: 受益人“知”权的障碍 | 第143-148
页 |
一、 裁决性受益人 | 第144-145
页 |
1、 是否为完全符合受益人的资格要求? | 第144-145
页 |
2、 我的问题 | 第145
页 |
二、 有恶意的受益人 | 第145-146
页 |
三、 明确的条款(Express Provisions) | 第146-147
页 |
四、 法律的障碍 | 第147-148
页 |
第六节: 资料披露的外部压力:法律强制力(Compulsion by Law) | 第148-153
页 |
一、 国内法的直接强制力 | 第148-149
页 |
二、 国外法的直接强制力 | 第149-150
页 |
1、 受托人的为难 | 第149-150
页 |
2、 可能的解决方法 | 第150
页 |
三、 外国法的间接强制力 | 第150-152
页 |
四、 受托人的最怕:洗钱嫌疑(Money—Laundering) | 第152-153
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53-162
页 |
一、 受托人与信托资料处理 | 第154
页 |
二、 我的发现与建议 | 第154-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