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2
页 |
1 绪论 | 第12-24
页 |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 第12-14
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9
页 |
· 本研究中所涉及相关理论概念的界定 | 第14-16
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9
页 |
·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第19-24
页 |
· 研究的前提、目标和内容 | 第19-22
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2
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22-24
页 |
2 企业绿色合作的理论基础、动力机制与绩效测度 | 第24-64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24-33
页 |
· 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 | 第24-26
页 |
·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 第26-28
页 |
·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 第28-30
页 |
· 工业生态学理论(Industrial Ecology Theory) | 第30-33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的动力机制 | 第33-52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的目的和动因 | 第33-36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组织类型与模式 | 第36-41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的本质和特征 | 第41-42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的影响因素与风险 | 第42-43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的物质表现形式 | 第43-44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的物质流模式与模型 | 第44-52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的绩效测度 | 第52-64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效益的分析、测度与评价 | 第52-57
页 |
·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废物循环再利用的数学分析和描述 | 第57-64
页 |
3 企业绿色合作的影响因素与其绩效相关性的分析 | 第64-86
页 |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64-70
页 |
· 研究工具与方法选择 | 第64-68
页 |
· 测量量表的选取与开发 | 第68-69
页 |
· 问卷设计与预试 | 第69-70
页 |
· 测量工具编制与修订 | 第70-80
页 |
· 基础合作变量 | 第70-73
页 |
· 特定合作变量 | 第73-78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绩效 | 第78-80
页 |
· 调查过程与取样 | 第80-84
页 |
· 研究步骤与方案 | 第80-83
页 |
· 数据收集与资料来源 | 第83-84
页 |
· 资料分析的方法和内容 | 第84-86
页 |
4 企业绿色合作绩效的检验结果分析 | 第86-106
页 |
· 描述性统计与样本特性分析 | 第86-95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研究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95-101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绩效测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95-97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影响变量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97-99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99-101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影响因素和合作绩效关系模型的参数估计表 | 第101-104
页 |
· 企业绿色合作模型研究假设的AMOS实证分析结果 | 第104-106
页 |
5 企业绿色合作的案例研究:以工业共生体为对象 | 第106-126
页 |
· 个案研究方法的分析比较及资料收集 | 第106-112
页 |
· 个案研究法 | 第106-108
页 |
· 个案研究类型 | 第108
页 |
· 个案的研究品质—信度与效度 | 第108-110
页 |
· 个案选择 | 第110-111
页 |
· 资料收集 | 第111
页 |
· 资料分析方法 | 第111-112
页 |
· 案例分析一: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企业链接关系的分析比较 | 第112-118
页 |
· 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发展概况 | 第112-113
页 |
· 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企业链接关系演化的分析和比较 | 第113-118
页 |
· 小结 | 第118
页 |
· 案例分析之二:中国鲁北生态工业系统共生祸合模式的关系研究 | 第118-126
页 |
· 鲁北生态工业系统发展概况 | 第118-119
页 |
· 鲁北生态工业系统工业代谢系统分析 | 第119-121
页 |
· 鲁北生态工业系统共生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经济分析 | 第121-126
页 |
结论 | 第126-131
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8
页 |
附录 A研究调查问卷(正式) | 第138-145
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5-146
页 |
致谢 | 第146-147
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4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