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6-32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0页 |
· 产权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 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研究 | 第19页 |
· R&D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知识产权的研究 | 第19-20页 |
· 对农业知识产权的针对性研究 | 第2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20-26页 |
· 对农业知识产权所包含的客体进行的专门研究 | 第20-23页 |
· 结合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背景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农业发展的研究 | 第23-24页 |
· 对国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先进经验与制度设计的借鉴研究 | 第24-25页 |
· 对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的实证研究 | 第25-2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6-28页 |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26-27页 |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27-28页 |
4 研究方案 | 第28-29页 |
· 研究思路 | 第28-29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 调查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案例分析方法 | 第29页 |
· 跨学科分析方法与数理模型分析方法 | 第29页 |
5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29-30页 |
6 主要观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30-32页 |
· 主要观点 | 第30页 |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32-43页 |
1 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特征分析 | 第32-37页 |
·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内涵 | 第32-34页 |
· 知识产权的概念 | 第32-33页 |
· 知识产权的范围 | 第33-34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及范围 | 第34-37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 | 第35-36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范围 | 第36-37页 |
2 农业知识产权特征的比较分析 | 第37-43页 |
· 农业知识产权与其他知识产权的同质性 | 第38-3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专有性 | 第38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 第38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 第38-3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与其它知识产权的异质性 | 第39-41页 |
· 农业知识产权比较优势下的强资源禀赋性 | 第39-40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公共产品的强外部性 | 第40-41页 |
· 农业知识产权早期公开中的权利高风险性 | 第41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 第41-43页 |
· 产权经济学 | 第41-42页 |
· 新制度经济学 | 第42页 |
· 规制经济学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农业知识产权的经济学分析 | 第43-83页 |
1 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农业知识产权制度 | 第43-48页 |
· 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因素的作用分析 | 第43-45页 |
·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对技术创新因素的忽略 | 第43-44页 |
· 熊彼得的经济增长理论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 第44页 |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的外生性 | 第44-45页 |
· 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的内生性 | 第45页 |
· 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 第45-47页 |
· 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完善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 第47-48页 |
2 农业知识产权的"产权—效用"分析 | 第48-55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产权界定与效用分析 | 第48-51页 |
· 零交易成本下产权界定的效用 | 第48-50页 |
· 正交易成本下的产权界定的效用 | 第50-51页 |
· 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中的产权界定 | 第51-53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注册登记制 | 第51-52页 |
· 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产权界定 | 第52页 |
· 合作开发与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产权界定 | 第52-53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产权界定与效率分析 | 第53-55页 |
· 波斯纳定理对产权界定的延伸分析 | 第53页 |
· 产权界定效率目标中的"互反性"问题 | 第53-54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去产权化"分析 | 第54-55页 |
3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求均衡分析 | 第55-66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制度结构分析 | 第56-5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正式规则 | 第56-57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非正式规则 | 第57-5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共生互动 | 第5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供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1页 |
· 影响农业知识产权制度需求的因素 | 第59-60页 |
· 影响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供给的因素 | 第60-61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均衡模型分析 | 第61-64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变迁路径 | 第64-66页 |
· 农业专利制度变迁路径 | 第64-65页 |
· 农业商标及地理标志制度变迁路径 | 第65页 |
· 植物新品种制度变迁路径 | 第65页 |
· 其它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变迁路径 | 第65-66页 |
4 农业知识产权的规制经济学分析 | 第66-75页 |
· 农业知识产权规制的合理性分析 | 第66-68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二元价值目标的实现 | 第66-67页 |
· 农业知识产权成本的降低 | 第67-68页 |
· 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与农业知识产权规制 | 第68-6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规制主体分析 | 第69-71页 |
· 农业知识产权政府规制行为分析 | 第71-74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垄断的价格规制分析 | 第71-72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垄断的进入规制分析 | 第72-73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垄断的道德规制分析 | 第73-74页 |
· 农业知识产权政府规制的反思 | 第74-75页 |
5 农业知识产权侵权的两人博弈模型 | 第75-83页 |
· 模型的假设条件 | 第76-77页 |
· 博弈过程分析 | 第77-80页 |
· 模型的修正 | 第80-81页 |
· 模型的结论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83-103页 |
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 | 第83-9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评价的指标选择 | 第83-84页 |
·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水平指标分析 | 第84-88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了解度 | 第85-86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认同度 | 第86-87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依赖度 | 第87-88页 |
·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度指标分析 | 第88-95页 |
· 农业专利的申请与授权量 | 第88-91页 |
· 农业商标的申请与授权量 | 第91-94页 |
· 植物新品种申请与授权量 | 第94-95页 |
·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强度指标分析 | 第95-96页 |
·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强度指标分析 | 第96-98页 |
·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指标的总体评价 | 第98-99页 |
2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湖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测度 | 第99-103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99-100页 |
· 数据分析 | 第100-101页 |
· 结果分析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 | 第103-114页 |
1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湘西醋萝卜市场 | 第103-108页 |
· 湘西醋萝卜农业知识产权的非正式制度调整 | 第103-105页 |
·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充分必要条件分析 | 第105-107页 |
· 市场规模的局限 | 第105-106页 |
· 人际关系化交换的存在 | 第106页 |
· 消费偏好的经验化 | 第106-107页 |
· 结论与启示 | 第107-108页 |
2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格局与存在问题分析:湖南农产品博览会的实证调查 | 第108-114页 |
· 湖南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格局 | 第108-110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对农产品价值的提升作用显著 | 第109页 |
· 知识产权构成中农业商标优势明显强于农业专利 | 第109页 |
· 农业商标中以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为主 | 第109-110页 |
·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10-112页 |
· 农业专利产品市场选择弱化 | 第110-111页 |
· 农业商标标识商品与无标识商品共存 | 第111-112页 |
· 农产品商标保护多元化 | 第112页 |
· 结论与启示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创新 | 第114-129页 |
1 战略纲要框架下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发展 | 第114-116页 |
·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的总体发展规划 | 第114页 |
· 《湖南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知识产权的地区发展规划 | 第114-115页 |
· 《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的产业发展规划 | 第115-116页 |
2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中的逆路径依赖选择 | 第116-11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两种路径依赖观 | 第116-118页 |
·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国际化被动立法"路径依赖 | 第116-117页 |
·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工业产权化保护"路径依赖 | 第117-118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逆路径选择与突破 | 第118-119页 |
· 国际化被动立法向市场培育基础上的主动立法转变 | 第118-119页 |
· 工业产权化保护向农业知识产权个性化保护转变 | 第119页 |
3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个性化制度体系的重塑 | 第119-129页 |
· 地区差异下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 | 第120-122页 |
· 湖南城市群农业知识产权地区差异 | 第120-121页 |
· 地域差异下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创新 | 第121-122页 |
· 农业产业化中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 | 第122-125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从研究开发保护到推广使用保护的延伸 | 第122-124页 |
· 农业专利与农业商标的整合 | 第124-125页 |
· 农产品差异视角下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 | 第125-12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弱化创新 | 第126-127页 |
· 名、优、特色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深化创新 | 第127-129页 |
第七章 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29-132页 |
1 研究的基本结论 | 第129-130页 |
· 农业知识产权的概念与内涵的界定 | 第129页 |
·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弱产权化"与制度创新的"弱保护" | 第129-130页 |
· 农业知识产权侵权中的利益博弈决定主体行为选择 | 第130页 |
·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整体水平偏低且呈倒金字塔结构 | 第130页 |
·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个性化基础上的创新 | 第130页 |
2 后续研究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9页 |
附录一 湖南农业知识产权调查问卷(2010年) | 第139-143页 |
附录二 湘西醋萝卜市场调查问卷(2010年) | 第143-144页 |
附录三 湖南已注册地理标志名录 | 第144-146页 |
附录四 湖南驰名商标目录 | 第146-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作者简介 | 第15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