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9
页 |
1 绪论 | 第9-30
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
页 |
· 波涌灌溉研究现状 | 第10-16
页 |
· 波涌灌溉简介 | 第10-11
页 |
· 波涌灌理论与技术发展概况 | 第11-12
页 |
· 波涌灌间歇入渗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6
页 |
· 土壤氮素运移转化研究现状 | 第16-26
页 |
· 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氮素运移研究现状 | 第16-19
页 |
· 水肥管理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 第19-21
页 |
· 土壤溶质运移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第21-26
页 |
· 层状土壤水分入渗的GREEN-AMPT模型研究进展 | 第26-27
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7-30
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
页 |
· 技术路线 | 第28-30
页 |
2 试验装置、方法 | 第30-33
页 |
· 试验装置 | 第30-31
页 |
· 试验材料 | 第31-32
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3
页 |
· 试验观测内容 | 第32
页 |
· 试验观测方法 | 第32-33
页 |
3 层状土壤毛管水上升特性试验研究 | 第33-38
页 |
· 试验方法 | 第33
页 |
· 层状土壤毛管水上升特性 | 第33-37
页 |
· 层状土壤毛管水上升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特性 | 第33-35
页 |
· 层状土壤地下水补给量及补给速率变化特性 | 第35-36
页 |
· 层状土壤毛管水上升高度与地下水补给量的关系 | 第36-37
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
页 |
4 波涌灌技术要素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和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38-59
页 |
· 循环率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水分、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38-44
页 |
· 循环率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38-42
页 |
· 循环率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土壤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42-44
页 |
· 循环率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地下水中NO_3~--N分布的影响 | 第44
页 |
· 周期数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水分、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44-47
页 |
· 周期数对层状土壤肥液间歇入渗减渗特性的影响 | 第45-46
页 |
· 周期数对层状土壤肥液间歇入渗土壤水分、氮素运移特性影响 | 第46
页 |
· 周期数对地下水中NO_3~--N运移分布的影响 | 第46-47
页 |
· 灌水定额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水分、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47-58
页 |
· 灌水定额对层状土壤肥液间歇入渗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47-51
页 |
· 灌水定额对层状土壤肥液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51-54
页 |
· 灌水定额对层状土壤肥液间歇入渗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54-58
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
页 |
5 肥液浓度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和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59-71
页 |
· 肥液浓度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含水量分布的影响 | 第59-62
页 |
· 肥液浓度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62-65
页 |
· 肥液浓度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65-69
页 |
· 不同肥液浓度间歇入渗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变化特性 | 第65-68
页 |
· 不同肥液浓度间歇入渗地下水硝态氮运移规律的影响 | 第68-6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
页 |
6 沙层埋深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氮素运移特性和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71-82
页 |
· 沙层埋深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土壤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71-74
页 |
· 沙层埋深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土壤硝态氮运移特性的影响 | 第74-77
页 |
· 沙层埋深对层状土壤间歇入渗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77-81
页 |
· 不同沙层埋深的层状土间歇入渗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的变化规律 | 第77-79
页 |
· 不同沙层埋深对层状土间歇入渗地下水中硝态氮运移规律的影响 | 第79-81
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
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
页 |
· 结论 | 第82-83
页 |
· 建议 | 第83-84
页 |
致谢 | 第84-85
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
页 |
附录 | 第9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