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图目录 | 第13-14页 |
表目录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42页 |
·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6-20页 |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6-19页 |
·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9-20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0-3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37页 |
· 简要评述 | 第37-38页 |
·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38-40页 |
· 研究思路 | 第38-39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9-40页 |
·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 第40-42页 |
· 研究方法 | 第40页 |
· 可能的创新 | 第40-42页 |
2 经济增长目标与需求动力结构调整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42-50页 |
· 经济增长目标的内涵及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现实选择 | 第42-44页 |
· 经济增长目标的内涵 | 第42页 |
·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现实选择 | 第42-44页 |
· 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内涵 | 第44-46页 |
· 需求的概念及分类 | 第44-45页 |
· 需求动力的概念及作用衡量 | 第45-46页 |
· 需求动力结构及其调整的概念与内涵 | 第46页 |
· 经济增长目标与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内在联系 | 第46-49页 |
· 经济增长目标与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逻辑关系 | 第46-48页 |
·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对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3 国民福利目标约束下的中国需求动力结构调整 | 第50-68页 |
· 国民福利目标约束下的最优需求动力结构理论:人均国民收入假说 | 第50-55页 |
· 人均国民收入假说的提出 | 第50-53页 |
· 人均国民收入假说对国民福利目标的诠释 | 第53页 |
· 国民福利目标约束下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 | 第53-55页 |
· 国民福利目标约束下中国需求动力结构的合理性判定 | 第55-66页 |
· 国民福利目标约束下中国需求动力结构的现状 | 第55-61页 |
· 国民福利目标约束下中国需求动力结构的合理性判断 | 第61-66页 |
· 实现提升国民福利水平目标的中国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思路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平稳增长目标约束下的中国需求动力结构调整 | 第68-98页 |
· 平稳增长目标约束下的最优需求动力结构理论:修正的稳态增长假说 | 第68-77页 |
· 修正的稳态增长假说的提出 | 第68-74页 |
· 修正的稳态增长假说对平稳增长目标的诠释 | 第74页 |
· 平稳增长目标约束下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 | 第74-77页 |
· 平稳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需求动力结构的合理性判定 | 第77-94页 |
· 产出稳态水平不变平稳增长视角下需求动力结构的合理性判定 | 第78-90页 |
· 产出稳态水平匀速提升平稳增长视角下需求动力结构的合理性判定 | 第90-94页 |
· 实现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目标的中国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思路 | 第94-97页 |
· 产出稳态水平不变平稳增长视角下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思路 | 第94-96页 |
· 产出稳态水平匀速提升平稳增长视角下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思路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5 集约增长目标约束下的中国需求动力结构调整 | 第98-119页 |
· 集约增长视角下的最优需求动力结构理论:要素贡献最大化假说 | 第98-100页 |
· 要素贡献最大化假说的提出 | 第98-99页 |
· 要素贡献最大化假说对集约增长目标的诠释 | 第99页 |
· 集约增长目标约束下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理论分析 | 第99-100页 |
· 集约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需求动力结构现状的审视 | 第100-113页 |
· 中国需求动力结构整体水平的现状 | 第100-112页 |
· 中国不同区域需求动力结构的现状 | 第112-113页 |
· 集约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需求动力结构的合理性判定与调整 | 第113-118页 |
· 经济集约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需求动力结构的合理性判定 | 第113-117页 |
· 实现经济集约增长目标的中国需求动力结构调整思路 | 第117-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6 影响中国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消费投资出口因素 | 第119-166页 |
· 消费需求因素 | 第119-134页 |
· 消费需求变动与需求动力结构调整 | 第119页 |
· 影响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 | 第119-124页 |
· 消费需求变动影响因素对需求动力结构的动态冲击效应 | 第124-134页 |
· 投资需求因素 | 第134-151页 |
· 投资需求变动与需求动力结构调整 | 第134页 |
· 影响投资需求变动的因素 | 第134-138页 |
· 投资需求变动影响因素对需求动力结构的动态冲击效应 | 第138-151页 |
· 出口需求因素 | 第151-165页 |
· 出口需求变动与需求动力结构调整 | 第151-152页 |
· 影响出口需求变动的因素 | 第152-156页 |
· 出口需求变动影响因素对需求动力结构的动态冲击效应 | 第156-1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5-166页 |
7 增长目标约束下中国实现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的对策 | 第166-186页 |
· 实施需求动力结构区域差异化调整 | 第166-169页 |
· 东部地区需求动力结构的调整 | 第166-167页 |
· 中部地区需求动力结构的调整 | 第167-168页 |
· 西部地区需求动力结构的调整 | 第168-169页 |
· 夯实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基础 | 第169-174页 |
·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 第169-170页 |
·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 | 第170-171页 |
· 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 第171-172页 |
· 完善消费商品的有效供给体系 | 第172页 |
· 加大居民消费的金融支持力度 | 第172-173页 |
·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173-174页 |
· 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调控的手段 | 第174-180页 |
· 实施新型工业化路径 | 第174-175页 |
· 走“内涵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 | 第175-176页 |
· 抑制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 第176-177页 |
· 合理引导外部资金的流动及使用 | 第177-178页 |
· 合理调控投资回报率水平 | 第178-179页 |
· 加大政府税收的调整力度 | 第179-180页 |
· 丰富产品出口需求增加或稳定的渠道 | 第180-185页 |
· 提升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 | 第180-181页 |
· 稳步提升出口产品在全球出口价值链中的地位 | 第181页 |
· 加大出口退税力度 | 第181-182页 |
· 拓宽出口贸易区域及国家 | 第182-183页 |
· 提升加工贸易份额及优化加工贸易结构 | 第183-184页 |
· 强化相对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 | 第184-1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5-186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86-190页 |
· 研究结论 | 第186-188页 |
· 研究展望 | 第188-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204页 |
附录 | 第204-2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47-248页 |
致谢 | 第24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