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17-1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1.3.1 中国式分权 | 第20页 |
1.3.2 地方政府 | 第20-21页 |
1.3.3 规制执行 | 第21页 |
1.3.4 环境规制 | 第21-2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第22-28页 |
1.4.1 中国式分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22-23页 |
1.4.2 环境规制基础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1.4.3 环境规制执行研究 | 第24页 |
1.4.4 环境规制策略研究 | 第24-26页 |
1.4.5 环境规制机制设计研究 | 第26页 |
1.4.6 相关研究述评 | 第26-28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8-3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第2章 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32-48页 |
2.1 中国式分权的制度特征 | 第32-35页 |
2.1.1 财政分权理论的演进特征 | 第32-33页 |
2.1.2 中国式分权模式的微观机制 | 第33-34页 |
2.1.3 中国式分权下的地方政府目标函数 | 第34-35页 |
2.2 政府规制的均衡模型 | 第35-38页 |
2.2.1 公共利益规制均衡模型 | 第35-36页 |
2.2.2 Stigler规制均衡模型 | 第36-37页 |
2.2.3 Stigler-Peltzman规制均衡模型 | 第37-38页 |
2.3 政府规制博弈与机制设计 | 第38-40页 |
2.3.1 政府规制的博弈关系 | 第38-39页 |
2.3.2 政府规制的机制设计 | 第39-40页 |
2.4 环境规制理论模型与规制体制 | 第40-45页 |
2.4.1 负外部性与效率损失 | 第40-41页 |
2.4.2 环境规制工具的理论模型 | 第41-43页 |
2.4.3 中国的环境规制体制与规制工具 | 第43-45页 |
2.5 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45-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均衡分析 | 第48-65页 |
3.1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均衡特征 | 第48-49页 |
3.2 面向环境规制的S-P模型拓展 | 第49-50页 |
3.3 环境规制的制定均衡模型 | 第50-51页 |
3.4 环境规制的执行均衡模型 | 第51-57页 |
3.4.1 环境规制的约束性本质 | 第51-55页 |
3.4.2 环境规制执行均衡的形成机制 | 第55-57页 |
3.5 环境规制执行均衡影响因素的静态分析 | 第57-64页 |
3.5.1 制度因素对环境规制执行均衡的影响 | 第57-59页 |
3.5.2 环境规制政策标准对环境规制执行均衡的影响 | 第59-61页 |
3.5.3 治污成本和污染削减技术对环境规制执行均衡的影响 | 第61-62页 |
3.5.4 结果讨论 | 第62-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5页 |
第4章 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65-101页 |
4.1 环境规制执行中多主体演化博弈特征 | 第65-67页 |
4.2 环境规制执行中地方政府与排污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67-77页 |
4.2.1 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 | 第67-68页 |
4.2.2 模型的建立与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 第68-76页 |
4.2.3 结果讨论 | 第76-77页 |
4.3 环境规制执行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77-84页 |
4.3.1 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 | 第77-78页 |
4.3.2 模型的建立与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 第78-83页 |
4.3.3 结果讨论 | 第83-84页 |
4.4 环境规制执行中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 | 第84-95页 |
4.4.1 模型的假设与符号说明 | 第84-86页 |
4.4.2 模型的建立与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 第86-94页 |
4.4.3 结果讨论 | 第94-95页 |
4.5 环境规制执行策略影响因素与影响途径的动态分析 | 第95-10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5章 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实证分析 | 第101-123页 |
5.1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 第101-104页 |
5.1.1 变量设置 | 第101-102页 |
5.1.2 研究假设 | 第102-104页 |
5.2 研究对象的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104-112页 |
5.2.1 研究量表设计 | 第104-107页 |
5.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107-108页 |
5.2.3 信度检验 | 第108-109页 |
5.2.4 效度检验 | 第109-112页 |
5.3 结构方程建模分析 | 第112-118页 |
5.3.1 初始模型构建 | 第112-113页 |
5.3.2 模型初步拟合与评价 | 第113-115页 |
5.3.3 模型调整与修正 | 第115-117页 |
5.3.4 模型确定 | 第117-118页 |
5.4 结果讨论 | 第118-12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第6章 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管理与激励机制设计 | 第123-140页 |
6.1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管理 | 第123-127页 |
6.1.1 完善财政分权制度 | 第123-124页 |
6.1.2 优化政绩考核制度与强化环境处罚并行 | 第124-125页 |
6.1.3 科学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标准与辅助措施并行 | 第125页 |
6.1.4 污染削减技术创新与提高环境指标权重并行 | 第125-126页 |
6.1.5 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与健全生态补偿体系 | 第126-127页 |
6.2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执行的激励机制设计 | 第127-139页 |
6.2.1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的多任务委托-代理特征 | 第127-128页 |
6.2.2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28-129页 |
6.2.3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 第129-131页 |
6.2.4 最优激励契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1-134页 |
6.2.5 结果讨论与政策含义 | 第134-13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9-140页 |
结论 | 第140-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7页 |
附录 | 第157-16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2-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个人简历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