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2页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1.4 研究区域选择 | 第24-2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 第29-56页 |
2.1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研究 | 第29-33页 |
2.1.1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与内涵 | 第30-32页 |
2.1.2 小结 | 第32-33页 |
2.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 第33-42页 |
2.2.1 生态系统健康度量研究 | 第33-36页 |
2.2.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 第36-38页 |
2.2.3 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估模型研究 | 第38-41页 |
2.2.4 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权重值确定研究 | 第41-42页 |
2.3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实践 | 第42-43页 |
2.4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 第43-56页 |
2.4.1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概念与内涵 | 第43-45页 |
2.4.2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 第45-49页 |
2.4.3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 第49-51页 |
2.4.4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实践 | 第51-54页 |
2.4.5 存在的问题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 第56-78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56-57页 |
3.2 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选取 | 第57-61页 |
3.3 指标权重方法 | 第61-67页 |
3.3.1 指标权重值确定方法的选择 | 第61-66页 |
3.3.2 指标权重值确定 | 第66-67页 |
3.4 评价指标标准值确定 | 第67-70页 |
3.4.1 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 第67-68页 |
3.4.2 本论文评价指标标准确定方法的选择 | 第68-70页 |
3.5 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 | 第70-78页 |
3.5.1 模糊集合 | 第70-71页 |
3.5.2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 第71-75页 |
3.5.3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评价结果验证 | 第75-78页 |
第四章 研究海湾的自然概况 | 第78-90页 |
4.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78-87页 |
4.1.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78-82页 |
4.1.2 海湾气候类型及特征 | 第82页 |
4.1.3 海洋水文动力条件 | 第82-84页 |
4.1.4 海湾环境状况 | 第84-85页 |
4.1.5 海湾生态属性 | 第85-87页 |
4.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87-90页 |
4.2.1 各海湾沿岸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 第87页 |
4.2.2 各海湾经济发展 | 第87-90页 |
第五章 福建部分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90-127页 |
5.1 数据收集与来源 | 第90-92页 |
5.1.1 现状数据来源 | 第90页 |
5.1.2 历史数据来源 | 第90页 |
5.1.3 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现状调查站位 | 第90-92页 |
5.1.4 研究海湾调查与监测内容 | 第92页 |
5.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92-101页 |
5.2.1 主观权重值确定 | 第92-96页 |
5.2.2 客观权重值确定 | 第96-98页 |
5.2.3 研究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权重值计算 | 第98-101页 |
5.3 研究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第101-104页 |
5.3.1 环境化学指标标准值确定 | 第101页 |
5.3.2 海洋生物指标标准值确定 | 第101-104页 |
5.4 研究海湾海洋环境污染状况评价 | 第104-111页 |
5.4.1 研究海湾水质污染现状 | 第104-111页 |
5.4.2 研究海湾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 | 第111页 |
5.5 基于可变模糊模型的研究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 | 第111-121页 |
5.5.1 构建研究海湾生态系统健康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 第111-112页 |
5.5.2 研究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级别特征值分布 | 第112-115页 |
5.5.3 研究海湾评价指标健康指数值分布 | 第115-119页 |
5.5.4 研究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 | 第119-121页 |
5.6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评价结果验证 | 第121-127页 |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 第127-142页 |
6.1 可变模糊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比较 | 第127-128页 |
6.2 指标权重确定合理性分析 | 第128-131页 |
6.3 指标因子影响度分析 | 第131-132页 |
6.4 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级别特征值分布特征分析 | 第132-135页 |
6.5 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135-139页 |
6.6 海湾生态系统管理对策建议 | 第139-142页 |
6.6.1 加强海湾有机污染入海控制 | 第139-140页 |
6.6.2 积极开展海湾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保护与恢复 | 第140页 |
6.6.3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保护 | 第140-14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42-144页 |
7.1.1 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的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构建 | 第142-143页 |
7.1.2 福建主要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143-144页 |
7.2 创新点 | 第144页 |
7.3 问题与不足 | 第144-145页 |
7.4 研究展望 | 第145-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5-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