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
页 |
英文摘要 | 第7-11
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6
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38
页 |
一.拟南芥突变体库的研究概况 | 第16-23
页 |
1.拟南芥的普通生物学特性 | 第16
页 |
2.拟南芥的遗传学特性 | 第16-17
页 |
3.拟南芥突变体库的类型和特点 | 第17-23
页 |
二.植物的耐盐机理研究 | 第23-28
页 |
1.调节渗透压 | 第24-25
页 |
2.清除活性氧 | 第25
页 |
3.平衡细胞内离子浓度 | 第25-27
页 |
4.盐胁迫信号传导 | 第27-28
页 |
三.植物钙信号转导蛋白激酶家族研究进展 | 第28-37
页 |
1.植物钙信号 | 第28-30
页 |
2.植物中蛋白激酶 | 第30-31
页 |
3.CDPK超家族蛋白激酶 | 第31-37
页 |
四.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7-38
页 |
第二章 诱导型拟南芥突变体库的构建和鉴定 | 第38-48
页 |
一.前言 | 第38-39
页 |
二.材料和方法 | 第39-41
页 |
1.拟南芥的栽培与转化 | 第39
页 |
2.拟南芥转化植株的微量DNA提取 | 第39-40
页 |
3.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PCR检测 | 第40
页 |
4.转基因拟南芥植株T2代的Kan鉴定 | 第40
页 |
5.Tail-PCR产物的纯化及测序 | 第40-41
页 |
6.序列分析 | 第41
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41-45
页 |
1.野生型拟南芥的转化 | 第41-42
页 |
2.拟南芥转化植株的PCR鉴定 | 第42
页 |
3.拟南芥转化植株的Kan鉴定 | 第42-43
页 |
4.筛选到的几个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43-45
页 |
四.讨论 | 第45-48
页 |
1.拟南芥T-DNA突变体库的大小 | 第45-46
页 |
2.本研究突变体库的利用 | 第46-48
页 |
第三章 筛选盐信号拟南芥突变体 | 第48-61
页 |
一.前言 | 第48-49
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49-50
页 |
1.高盐耐受突变体的筛选 | 第49
页 |
2.胁迫条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种子的萌发率的影响 | 第49-50
页 |
3.胁迫条件对野生型和突变体幼苗的影响 | 第50
页 |
4.鉴定突变体表型是否同插入位点共分离 | 第50
页 |
三.结果 | 第50-59
页 |
1.高盐耐受突变体的筛选 | 第50-51
页 |
2.NaCl对突变体hst1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1-52
页 |
3.其它胁迫条件对hst1突变体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52-54
页 |
4.NaCl对突变体hst1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54
页 |
5.hst1突变表型同T-DNA插入共分离的鉴定 | 第54
页 |
6.盐敏感突变体的鉴定 | 第54-56
页 |
7.其它胁迫条件对hss1突变体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 第56-58
页 |
8.盐敏感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58-59
页 |
9.hss1突变表型同T-DNA插入共分离的鉴定 | 第59
页 |
四.讨论 | 第59-61
页 |
1.耐盐突变体的筛选 | 第59-60
页 |
2.盐敏感突变体的筛选 | 第60-61
页 |
第四章 拟南芥AtCRK3的激酶活性分析 | 第61-90
页 |
一.前言 | 第61-63
页 |
二.方法与步骤 | 第63-77
页 |
1.实验材料与质粒图谱 | 第63-64
页 |
2.文库的筛选 | 第64
页 |
3.AtCRK3昆虫细胞表达载体构建 | 第64-69
页 |
4.重组杆状质粒DNA转化St9昆虫细胞 | 第69
页 |
5.收获重组病毒和感染的昆虫细胞 | 第69-70
页 |
6.重组蛋白质的纯化 | 第70-73
页 |
7.Western blotting检查 | 第73-74
页 |
8.从工程菌中纯化重组钙调素 | 第74-75
页 |
9.AtCRK3蛋白激酶酶活分析 | 第75-76
页 |
10.AtCRK3蛋白激酶酶活曲线分析 | 第76
页 |
11.不同的反应条件对AtCRK3底物磷酸化的影响 | 第76-77
页 |
12.毛细管电泳分析磷酸化氨基酸 | 第77
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77-87
页 |
1.AtCRK3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77-80
页 |
2.AtCRK3同其它蛋白激酶蛋白质序列的比较分析 | 第80
页 |
3.昆虫细胞表达载体构建 | 第80-81
页 |
4.纯化昆虫细胞表达的AtCRK3蛋白 | 第81-82
页 |
5.AtCRK3激酶酶活分析 | 第82-83
页 |
6.AtCRK3的钙调素结合区的分析 | 第83-84
页 |
7.AtCRK3磷酸化氨基酸分析 | 第84-86
页 |
8.不同的反应条件下AtCRK3的酶活分析 | 第86-87
页 |
四.讨论 | 第87-90
页 |
1.蛋白质纯化 | 第87-88
页 |
2.CRKs蛋白质序列分析 | 第88
页 |
3.AtCRK3激酶酶活分析 | 第88-90
页 |
第五章 拟南芥AtCRK3的表达分析 | 第90-115
页 |
一.前言 | 第90-91
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91-102
页 |
1.实验材料与质粒图谱 | 第91-92
页 |
2.Northern杂交 | 第92-95
页 |
3.RNA原位杂交方法 | 第95-99
页 |
4.通过GUS染色分析AtCRK3在拟南芥组织中的分布 | 第99-100
页 |
5.分析AtCRK3::GFP融合蛋白在细胞内定位 | 第100-101
页 |
6.通过转基因拟南芥研究AtCRK3的功能 | 第101-102
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102-112
页 |
1.不同组织中AtCRK3表达的Northern分析 | 第102-103
页 |
2.通过GUS染色分析AtCRK3的分布 | 第103-105
页 |
3.胁迫条件对AtCRK3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105-106
页 |
4.通过RNA原位杂交研究AtCRK3的分布 | 第106-107
页 |
5.AtCRK3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内的定位 | 第107-109
页 |
6.AtCRK3超量表达和knock out植株表型分析 | 第109-112
页 |
四.讨论 | 第112-115
页 |
1.AtCRK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 | 第112
页 |
2.AtCRK3在细胞内定位 | 第112-113
页 |
3.AtCRK3在ABA和寒冷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 第113-114
页 |
4.AtCRK3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 第114-115
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9
页 |
附录部分 | 第139-140
页 |
发表及投稿文章 | 第140-141
页 |
致谢 | 第14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