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
页 |
英文摘要 | 第7-13
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41
页 |
一.有关细菌释放DNA及自然遗传转化的研究 | 第14-18
页 |
1.细菌释放DNA的研究 | 第14-16
页 |
2.细菌的自然遗传转化 | 第16-18
页 |
二.环境中释放的DNA与水平基因转移 | 第18-22
页 |
1.环境中存在的DNA | 第18-21
页 |
2.环境中水平基因转移的研究 | 第21-22
页 |
三.枯草芽孢杆菌的自然遗传转化 | 第22-29
页 |
1.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形成的机制 | 第25-27
页 |
2.晚期感受态蛋白的种类和功能 | 第27-29
页 |
四.芽孢杆菌的蛋白酶研究 | 第29-32
页 |
1.蛋白酶的应用状况 | 第30-31
页 |
2.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研究 | 第31-32
页 |
五.DNA释放及蛋白酶分泌的检测方法 | 第32-40
页 |
1.胞外DNA的检测方法 | 第32-38
页 |
2.蛋白酶分泌的检测方法 | 第38-40
页 |
六.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40-41
页 |
第二章 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及其微量热分析 | 第41-73
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2-52
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42-43
页 |
· 培养基、试剂及主要缓冲液 | 第43-46
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52
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52-68
页 |
· PCR引物及基因克隆策略 | 第52-54
页 |
· PCR扩增及其扩增产物的克隆 | 第54-55
页 |
· 克隆片段的鉴定与检测 | 第55-57
页 |
· L106碱性蛋白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 | 第57-59
页 |
· L106碱性蛋白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9-61
页 |
· 大肠杆菌各重组菌株生长产热曲线的测定及其生长热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61-66
页 |
· 枯草芽孢杆菌各重组菌株生长产热曲线的测定及生长热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66-68
页 |
3.讨论 | 第68-71
页 |
4.小结 | 第71-73
页 |
第三章 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枯草芽孢杆菌释放的DNA | 第73-95
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75-79
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75
页 |
· 培养基、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75-76
页 |
· 实验方法 | 第76-79
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79-90
页 |
·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79-80
页 |
·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各成分最佳浓度的测定 | 第80-81
页 |
· 数据分析 | 第81-83
页 |
· 滤液中目的DNA片段拷贝数的检测 | 第83-86
页 |
· 重组菌株分泌的蛋白酶活性检测 | 第86-88
页 |
· 滤液中具有转化活性的DNA的检测 | 第88-89
页 |
· 无细胞滤液中DNase活性检测 | 第89-90
页 |
3.讨论 | 第90-94
页 |
4.小结 | 第94-95
页 |
第四章 枯草芽孢杆菌胞外总DNA的测定——核酸分子“光开关”RU(PHEN)_2(DPPZ)~(2+)法 | 第95-107
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97-99
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97
页 |
· 培养基、试剂及主要仪器 | 第97-98
页 |
· 实验方法 | 第98-99
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99-104
页 |
· Ru(phen)_2(dppz)~(2+)的光谱性质研究 | 第99
页 |
· 缓冲溶液及pH值的选择 | 第99-100
页 |
· Ru(phen)_2(dppz)~(2+)浓度的选择 | 第100-101
页 |
· 方法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101
页 |
· 细胞培养过程中(无细胞滤液的)pH的变化 | 第101-102
页 |
· 无细胞滤液中蛋白质和RNA对DNA检测的影响 | 第102-103
页 |
· 细菌生长过程中释放DNA的检测 | 第103-104
页 |
3.讨论 | 第104-106
页 |
4.小结 | 第106-107
页 |
第五章 DNA释放与细胞生理调控系统关系的初步探索 | 第107-118
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108-110
页 |
· 菌株和质粒 | 第108-109
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9-110
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110-114
页 |
· 重组菌株K(BD1704/pAPR8-1)和L(MD301/pAPR8-1)的构建和鉴定 | 第110
页 |
· 重组菌株K(BD1704/pAPR8-1)释放目的DNA片段的检测 | 第110-112
页 |
· 重组菌株L(MD301/pAPR8-1)释放目的DNA片段的检测 | 第112-114
页 |
3.讨论 | 第114-117
页 |
4.小结 | 第117-118
页 |
总结 | 第118-121
页 |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1-122
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49
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9-150
页 |
致谢 | 第150-15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