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7
页 |
英文摘要 | 第7-9
页 |
目录 | 第9-13
页 |
导论 | 第13-37
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3-14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4-17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4-16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6-17
页 |
· 相关文献回顾与评价 | 第17-22
页 |
· 对国际、国内相关循环经济文献的回顾与评价 | 第18-20
页 |
· 对国际、国内相关会计文献的回顾与评价 | 第20-22
页 |
· 研究的基本范围与框架 | 第22-25
页 |
· 研究的基本范围 | 第22-24
页 |
·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24-25
页 |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32
页 |
· 理论基础的概念与标准 | 第25-26
页 |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6-29
页 |
· 和谐发展理论 | 第29-30
页 |
· 社会成本与交易费用理论 | 第30-31
页 |
· 绿色 GDP 核算理论 | 第31-32
页 |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32-33
页 |
·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33-35
页 |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35-37
页 |
第1章 循环经济开拓会计的新领域 | 第37-69
页 |
· 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缘由分析 | 第37-46
页 |
· 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 第37-42
页 |
· 我国经济在现行增长模式下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 第42-46
页 |
·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 第46-59
页 |
·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 | 第46-48
页 |
· 循环经济思想剖析 | 第48-51
页 |
· 循环经济基础理论评述 | 第51-56
页 |
·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 | 第56-58
页 |
· 循环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 | 第58-59
页 |
· 现行会计为何难以适应循环经济的独有要求 | 第59-69
页 |
· 现行会计在传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第59-61
页 |
· 循环经济对现行会计的独有要求 | 第61-64
页 |
· 现行会计是否可满足循环经济的独有要求 | 第64-69
页 |
第2章 循环经济会计基础理论 | 第69-88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概念 | 第69-70
页 |
· 相关概念的溯源 | 第69-70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本质 | 第70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目标 | 第70-73
页 |
· 现行会计的目标 | 第70-71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目标 | 第71-73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前提 | 第73-76
页 |
· 会计主体假设 | 第73-74
页 |
·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 | 第74
页 |
· 货币计量与其他计量并用假设 | 第74-75
页 |
· 可界定性与可复原性假设 | 第75
页 |
·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稀缺假设 | 第75
页 |
· 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假设 | 第75-76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原则 | 第76-79
页 |
· 会计基本原则的概念 | 第76-77
页 |
· 传统会计基本原则的继承 | 第77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独有原则的建立 | 第77-79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对象 | 第79-81
页 |
· 会计对象及其重要性 | 第79-80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对象 | 第80-81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与传统会计学科体系中某些学科的比较 | 第81-88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学科属性 | 第82-84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与企业财务会计的比较 | 第84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比较 | 第84-85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与环境会计的比较 | 第85-86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概念框架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比较 | 第86-88
页 |
第3章 循环经济会计核算的新特点 | 第88-121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核算的内容范围 | 第88-111
页 |
· 企业自然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财务影响 | 第89-90
页 |
· 对企业执行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绩效的反映 | 第90-97
页 |
· 企业生态环境行为的财务影响 | 第97-104
页 |
· 对企业的生态环境责任的反映 | 第104-108
页 |
· 企业主要的循环经济会计政策 | 第108-111
页 |
· 自然资源使用减量化对循环经济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及核算 | 第111-117
页 |
· 循环经济固定资产的核算 | 第111-112
页 |
· 循环经济无形资产的核算 | 第112-114
页 |
· 循环经济递延资产的核算 | 第114
页 |
· 循环经济长期投资的核算 | 第114-115
页 |
· 循环经济存货的核算 | 第115-116
页 |
· 循环经济负债的核算 | 第116-117
页 |
· 循环经济实收资本的核算 | 第117
页 |
· 自然资源使用减量化对循环经济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及核算 | 第117-121
页 |
· 循环经济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 第117-118
页 |
· 循环经济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核算 | 第118-119
页 |
· 循环经济成本与费用的核算 | 第119-121
页 |
第4章 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 | 第121-147
页 |
· 循环经济企业受托责任与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 | 第121-128
页 |
· 对受托责任不同看法的回顾与再认识 | 第121-123
页 |
· 循环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受托责任特征 | 第123-125
页 |
· 企业循环经济受托责任的内容 | 第125-128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可借鉴模式分析 | 第128-135
页 |
· 传统经济条件下国内外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报告模式 | 第128-132
页 |
· 国际权威机构设计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 第132-135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 | 第135-147
页 |
·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 | 第136-140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 | 第140-145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 | 第145-147
页 |
第5章 企业建立循环经济会计的设计 | 第147-166
页 |
· 对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初步设计 | 第147-153
页 |
· 循环经济企业绩效信息系统的构建 | 第153-162
页 |
· 循环经济企业绩效信息系统的特征 | 第154-158
页 |
· 循环经济企业绩效信息系统的构建理念 | 第158-160
页 |
· 循环经济企业绩效信息系统运行的基本环节 | 第160-162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组织结构与人员 | 第162-166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组织结构 | 第163-164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人员 | 第164-166
页 |
第6章 建立循环经济会计支撑体系的建议 | 第166-176
页 |
· 构建促进循环经济会计发展的法律和政府行政保障体系 | 第166-170
页 |
· 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会计发展的信息规范体系 | 第166-168
页 |
· 妥善处理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的关系 | 第168-170
页 |
· 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促进循环经济会计的发展 | 第170-173
页 |
· 重视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的研究 | 第170-171
页 |
· 培训从事实际工作的相关人员 | 第171-173
页 |
· 循环经济会计的国际交流与协调 | 第173-176
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6
页 |
附录 | 第186-188
页 |
附录一 | 第186-187
页 |
附录二 | 第187-188
页 |
后记 | 第188-18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