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51页 |
第一节 超分子化学概述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以环糊精和葫芦脲为研究对象的超分子体系 | 第12-35页 |
·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 第12-23页 |
· 葫芦脲同系物的分子识别与组装 | 第23-35页 |
第三节 超分子光化学研究进展 | 第35-45页 |
· 超分子光化学简介 | 第35-36页 |
· 通过大环化合物控制的光化学反应 | 第36-45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第二章 基于环糊精—葫芦脲二维假聚轮烷的构筑及对DNA凝聚能力的研究 | 第51-72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基于环糊精和葫芦脲的可调控二维假聚轮烷的构筑 | 第52-60页 |
· 前言 | 第52页 |
·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第三节 葫芦脲调控二维假聚轮烷凝聚DNA | 第60-68页 |
· 前言 | 第60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第三章 基于click修饰环糊精维数转换的组装和自组装聚集体 | 第72-120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72-74页 |
第二节 由键合作用诱导的棒状到网状组装体的转变:卟啉与环糊精的交替序列 | 第74-97页 |
· 前言 | 第74页 |
· 实验部分 | 第74-8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0-96页 |
· 机理和结论 | 第96-97页 |
第三节 杂环糊精卟啉共轭体的初探 | 第97-102页 |
· 前言 | 第97页 |
· 实验部分 | 第97-98页 |
· 结果讨论与研究目标 | 第98-102页 |
第四节 环糊精—杯芳烃共轭体的可调控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 第102-111页 |
· 前言 | 第102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2-10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0页 |
· 结论 | 第110-111页 |
第五节 杂桥联环糊精的分子轮烷的初步探索 | 第111-117页 |
· 前言 | 第111页 |
· 实验部分 | 第111-112页 |
· 结果讨论与研究目标 | 第112-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0页 |
第四章 环糊精衍生物在超分子光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 第120-132页 |
第一节 非敏化手性含金属超分子主体体系催化2-蒽酸光二聚环加成反应的手性合成 | 第120-131页 |
· 前言 | 第120-121页 |
· 实验部分 | 第121-1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30页 |
· 结论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个人简历 | 第133-134页 |
作者在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134页 |
作者在博士期间参编专著 | 第134页 |
作者在博士期间会议报告及发表的会议论文 | 第13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