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1-14页 |
摘要 | 第14-18页 |
Abstract | 第18-2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22-50页 |
1.1 土壤硝化作用的微生物过程 | 第22-36页 |
1.1.1 氨氧化微生物 | 第23-26页 |
1.1.2 氨氧化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 第26-30页 |
1.1.3 氨氧化微生物对土壤硝化作用的贡献 | 第30-33页 |
1.1.4 氨氧化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1.2 影响土壤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 第36-41页 |
1.2.1 土壤温度 | 第36页 |
1.2.2 土壤水分和通气性 | 第36-37页 |
1.2.3 土壤pH值 | 第37-38页 |
1.2.4 土壤类型 | 第38-39页 |
1.2.5 土地利用方式 | 第39页 |
1.2.6 施肥 | 第39-40页 |
1.2.7 硝化抑制剂 | 第40页 |
1.2.8 生物质炭 | 第40-41页 |
1.3 菜地土壤氮肥施用现状 | 第41-45页 |
1.4 菜地土壤硝化作用特征 | 第45-46页 |
1.5 问题提出与技术路线 | 第46-50页 |
第2章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菜地土壤硝化作用及其微生物学特征比较研究 | 第50-68页 |
2.1 引言 | 第50-51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51-57页 |
2.2.1 供试土壤 | 第51-52页 |
2.2.2 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52页 |
2.2.3 土壤硝化势的测定 | 第52页 |
2.2.4 土壤总DNA的提取 | 第52-53页 |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 第53-54页 |
2.2.6 T-RFLP分析 | 第54-55页 |
2.2.7 克隆文库构建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5-56页 |
2.2.8 数据处理 | 第56-57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57-65页 |
2.3.1 露地与设施菜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 第57页 |
2.3.2 土壤硝化势 | 第57-58页 |
2.3.3 露地和设施栽培模式下菜地土壤AOA和AOB amoA基因拷贝数 | 第58-60页 |
2.3.4 露地和设施栽培模式下菜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 第60-61页 |
2.3.5 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1-63页 |
2.3.6 AOA和AOB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63-65页 |
2.4 讨论 | 第65-68页 |
第3章 不同类型的设施菜地土壤硝化作用的差异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关系 | 第68-81页 |
3.1 引言 | 第68-69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69-70页 |
3.2.1 供试土壤 | 第69页 |
3.2.2 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69-70页 |
3.2.3 土壤硝化势的测定 | 第70页 |
3.2.4 土壤总DNA的提取 | 第70页 |
3.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 第70页 |
3.2.6 T-RFLP分析 | 第70页 |
3.2.7 克隆文库构建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70页 |
3.2.8 数据处理 | 第70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70-79页 |
3.3.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70-71页 |
3.3.2 土壤硝化势和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拷贝数 | 第71-73页 |
3.3.3 AOA和AOB群落结构组成 | 第73-75页 |
3.3.4 AOA和AOB群落结构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75-76页 |
3.3.5 AOA和AOB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76-79页 |
3.4 讨论 | 第79-81页 |
第4章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设施菜地土壤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81-94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82-84页 |
4.2.1 供试土壤和生物质炭 | 第82页 |
4.2.2 试验设计 | 第82-83页 |
4.2.3 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83页 |
4.2.4 土壤总DNA的提取 | 第83页 |
4.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 第83页 |
4.2.6 T-RFLP | 第83页 |
4.2.7 克隆文库构建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83页 |
4.2.8 数据分析 | 第83-84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84-90页 |
4.3.1 土壤NH_4~+-N、NO_3~--N含量和净硝化速率 | 第84-85页 |
4.3.2 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拷贝数的变化 | 第85-86页 |
4.3.3 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 第86-88页 |
4.3.4 氨氧化微生物系统发育分析 | 第88-90页 |
4.4 讨论 | 第90-94页 |
第5章 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双氰胺(DCD)对设施菜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 第94-109页 |
5.1 引言 | 第94-96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96-98页 |
5.2.1 供试土壤及试验设计 | 第96页 |
5.2.2 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96页 |
5.2.3 土壤总DNA的提取 | 第96-97页 |
5.2.4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 第97页 |
5.2.5 T-RFLP分析 | 第97-98页 |
5.2.6 克隆文库构建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98页 |
5.2.7 数据分析 | 第98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5页 |
5.3.1 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98-100页 |
5.3.2 土壤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拷贝数的变化 | 第100-101页 |
5.3.3 AOB和AOA群落结构组成 | 第101-103页 |
5.3.4 AOB和AOA系统发育树 | 第103-105页 |
5.4 讨论 | 第105-109页 |
第6章 DMPP与水分互作对设施菜地土壤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 第109-124页 |
6.1 引言 | 第109-110页 |
6.2 材料和方法 | 第110-112页 |
6.2.1 供试土壤 | 第110-111页 |
6.2.2 试验设计 | 第111页 |
6.2.3 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 第111-112页 |
6.2.4 土壤总DNA的提取 | 第112页 |
6.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 第112页 |
6.2.6 T-RFLP分析 | 第112页 |
6.2.7 克隆文库构建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112页 |
6.2.8 数据分析 | 第112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112-120页 |
6.3.1 NH_4~+-N和NO_3~--N含量的变化趋势 | 第112-114页 |
6.3.2 AOB和AOA amoA基因拷贝数的变化趋势 | 第114-115页 |
6.3.3 AOB群落结构组成 | 第115-117页 |
6.3.4 AOA群落结构组成 | 第117-118页 |
6.3.5 氨氧化微生物系统发育分析 | 第118-120页 |
6.4 讨论 | 第120-124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24-127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4-125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25-126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5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