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序 | 第9-13页 |
1 引言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39页 |
2.1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 第15-24页 |
2.1.1 金属高能束增材制造技术 | 第15-21页 |
2.1.2 非高能束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 第21-23页 |
2.1.3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对比 | 第23-24页 |
2.2 金属半固态成形技术 | 第24-34页 |
2.2.1 半固态金属熔体特点 | 第24-26页 |
2.2.2 半固态熔体制备技术 | 第26-29页 |
2.2.3 半固态熔体的组织演变 | 第29-31页 |
2.2.4 金属半固态成形方法 | 第31-32页 |
2.2.5 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技术 | 第32-34页 |
2.3 金属材料层间结合 | 第34-36页 |
2.3.1 熔合结合 | 第34-35页 |
2.3.2 扩散结合 | 第35-36页 |
2.4 金属熔池的传热与流动的数值模拟 | 第36-37页 |
2.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2.6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 第38-39页 |
3 微熔铸工艺技术原理及样品分析表征 | 第39-45页 |
3.1 微熔铸技术设备的设计 | 第39-41页 |
3.1.1 微熔铸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3.1.2 微熔铸设备的设计要求 | 第40-41页 |
3.2 微熔铸实验设计 | 第41-42页 |
3.3 分析表征 | 第42-45页 |
3.3.1 差示扫描热分析 | 第42页 |
3.3.2 显微组织观察 | 第42-43页 |
3.3.3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3-45页 |
4 微熔铸Sn-Pb合金成形设备及工艺研究 | 第45-71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Sn-Pb合金原料特征 | 第45-48页 |
4.2.1 Sn-Pb合金的性能 | 第45-47页 |
4.2.2 Sn-Pb合金原料的显微组织 | 第47-48页 |
4.3 微熔铸Sn-Pb合金设备搭建 | 第48-53页 |
4.3.1 Sn-Pb合金低熔点设备结构 | 第48-49页 |
4.3.2 Sn-Pb合金微熔铸设备搭建 | 第49-52页 |
4.3.3 Sn-Pb合金设备特征及操作特点 | 第52-53页 |
4.4 微熔铸Sn-Pb合金成形工艺设计 | 第53-54页 |
4.5 微熔铸Sn-Pb合金样件制备工艺及性能 | 第54-69页 |
4.5.1 Sn-Pb合金单层单道金属样件的成形过程 | 第54-56页 |
4.5.2 Sn-Pb合金多层单道金属样件成形 | 第56-62页 |
4.5.3 Sn-Pb合金多层单道金属样件的形貌及层间结合分析 | 第62-69页 |
4.5.4 微熔铸Sn-Pb合金半固态熔体演化机理 | 第69页 |
4.6 小结 | 第69-71页 |
5 微熔铸铝合金设备建设及工艺研究 | 第71-93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ZL101铝合金原料特征 | 第71-74页 |
5.2.1 ZL101铝合金的性能 | 第71-73页 |
5.2.2 铝合金ZL101原料的显微组织 | 第73-74页 |
5.3 微熔铸铝合金实验设备建设 | 第74-79页 |
5.3.1 微熔铸铝合金设备结构 | 第74-75页 |
5.3.2 微熔铸铝合金设备建设 | 第75-78页 |
5.3.3 微熔铸铝合金设备特征及设计参数 | 第78-79页 |
5.4 铝合金ZL101半固态熔体的制备 | 第79-81页 |
5.4.1 ZL101半固态熔体制备过程 | 第79-80页 |
5.4.2 铝合金ZL101半固态样品及组织特点 | 第80-81页 |
5.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92页 |
5.5.1 筒体温度对铝合金ZL101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 第81-83页 |
5.5.2 喷嘴水口温度对铝合金ZL101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 第83-85页 |
5.5.3 搅拌速度对铝合金ZL101半固态组织的影响 | 第85-87页 |
5.5.4 微熔铸ZL101半固态组织形成机理 | 第87-92页 |
5.6 小结 | 第92-93页 |
6 单层单道铝合金ZL101样件的微熔铸制备工艺研究 | 第93-108页 |
6.1 引言 | 第93页 |
6.2 单层单道铝合金ZL101样件的制备 | 第93-94页 |
6.2.1 实验原料 | 第93页 |
6.2.2 制备工艺及样品 | 第93-94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4-106页 |
6.3.1 基板运行速度对ZL101单层样件组织性能的影响 | 第94-97页 |
6.3.2 基板到喷嘴水口的高度对ZL101单层样件的组织性能影响 | 第97-100页 |
6.3.3 基板运行速度对ZL101单层单道样件织构的影响 | 第100-106页 |
6.4 小结 | 第106-108页 |
7 多层铝合金ZL101微熔铸层间模拟与成形研究 | 第108-131页 |
7.1 引言 | 第108页 |
7.2 微熔铸铝合金ZL101成形微熔凝区的熔化条件模拟 | 第108-116页 |
7.2.1 模拟条件及物理模型 | 第109-111页 |
7.2.2 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111-116页 |
7.3 多层样件的制备及层间分析 | 第116-125页 |
7.3.1 铝合金ZL101样件的制备 | 第116-117页 |
7.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17-125页 |
7.4 多层样件的力学性能及层间结合机理 | 第125-129页 |
7.4.1 制备工艺对多层样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7.4.2 微熔铸铝合金ZL101多层样件的层间结合机理 | 第127-129页 |
7.5 小结 | 第129-131页 |
8 结论 | 第131-133页 |
9 创新点 | 第133-134页 |
10 展望 | 第134-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7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47-15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0页 |